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解放学生的个性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解放个性”似乎是西方几个世纪以前的口号,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也高喊过这个口号。但是,我们没有真正地解放个性,我们的基础教育也没有真正地关注过个性。我们一直提倡的是“统一”“服从”“听话”,对个性采取回避甚至压制的态度。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支配下,学生的个性受到了压抑,他们的天性得不到充分的表现,他们的兴趣得不到积极的培养,他们的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我们用一种固定的僵化的评价标准来评判所有活生生的学生,于是许多有个性但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被打入另册,酿成了许多悲剧。这种教育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小悲剧,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来说就是一个大悲剧。我们不能让这种悲剧继续演下去了!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们提出“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让语文教育在解放学生个性上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自主,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当然,中小学写作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内部的规律,学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学习写作的有关知识,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写作的技能。一篇作文常常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这与自主地写作并不矛盾。教师确定的写作题目总有一定的宽度,不会把写作内容规定得过于具体。比如写“我的妈妈”,教师不可能规定学生只准写妈妈的优点,缺点就写不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写妈妈的什么是自主的。学生写这篇文章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教师也不会有过多具体的要求。至于有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必须用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的手法,那是一种有目的的训练,完全可以。自主写作允许学生不用教师确定的题目。教师要求写“我的妈妈”,学生写“我的爸爸”“我的老师”不也很好吗?自主写作反对的是要求过于具体,过于死板,没有学生可以选择的灵活性;反对的是让学生生硬模仿,只能用这个词,换个词就不对;反对的是只准歌颂,不准批评。我看过一篇报道,一个老师让学生写“春”,多数学生写春天如何好,只有一个学生写春天不好,说春天各种小虫子出来了,各种细菌开始捣乱了,等等。结果被老师批了一顿。这个老师的做法不可取。这就是写作不能自主,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其实这个学生很有眼光,他能发现春天的丑陋,在思维品质上表现出了他的个性。
所谓真实,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所谓真实,就是写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看法,不是编造。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是“战胜脆弱”,结果很多学生编造父母去世、伤残等。今年高考作文话题是“心灵的选择”,结果很多学生编造父母离异,自己面临选择。为了得到一个高分,不惜拿父母的生命作假设,也够悲哀的了。由此,我们必须大声疾呼:“作文要真实!”真实出个性,个性是真实;“假、大、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看不到个性。当然,说真话并非怎么想就怎么写,毫无遮拦。人的一些下意识是不能都写进文章的。写到文章里去的是想好了的内容,是经过认真思考的。所以,写作与思维训练是紧密相联的。还有,写随笔、日记与命题作文也不完全一样。随笔、日记多写自己的事情,属于个人隐私,得不到允许,别人不能看。而命题作文是给大家看的,适当有些夸张、虚构、润色是允许的,但基本上应该真实。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准则;作文和做人,在求真这一点上是一致的。真实还包括“自然”。古人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强调文章要质朴自然,因为真实的东西必然是质朴自然的。矫揉造作不是真实,也就无法显示个性。
所谓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就是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被激活,就能闪现出耀眼的光芒。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新的见解,对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1999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诚信”(2001年)、“心灵的选择”(2002年),都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应该说,学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他们最少条条框框,最不保守,最喜欢破坏旧的东西,最喜欢求新求异。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学生作文缺乏新意呢?我认为与高考有一定关系,与我们教师的指导也有一定关系。前些年,高考作文比较看重审题,写跑题得分很低。学生为了不跑题,就只好求稳了,得个基本分也比跑题强。近几年,这个问题得到了纠正,实行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淡化文体,学生可选择的余地甚宽,不容易写跑题。还有,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里面,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分别开来,区别对待,有意识地鼓励考生写富有新意的文章。这些改革都是好的,于提倡作文个性化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