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我都在思考: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语文课堂到底应该教什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能够使教师体验挑战,使学生享受学习?假期当中,有幸听到毕然老师的《老人和海鸥》,让我领悟到了其中的语文韵味,也懂得情到深处要动笔抒心意。
一、还语文教学本色,还学生朗朗书声
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朗朗的课堂。毕老师在课堂中,多次引导学生朗读是有目共睹的。从引导学生交流开始,就让学生以读为主。例如:
师:创造了有声有色的乐谱,你看到了了什么?
生读书中的句子。
师:这是一篇怎样的乐谱?学生说了想法,让后老师就让学生放声朗读。
在老师一步一步地引领之下,孩子们读得字正腔圆,读得字中有画,读得画中有情,不是语文本色的质朴回归吗?
二、反反复复朗读,读中悟情
在课堂中让学生把文本读熟了,作者的那些词汇、句式、表达方法,就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和能力储备。朗读时,读者就会站在作者的位置,用自己的口代作者说出。语文课堂,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先决条件是让学生扎扎实实、真真切切地触摸语言,通过反反复复地诵读,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学会语言的运用。
《老人与海鸥》课上,老师的引导读,学生的跟读,悟读,品读,对读,稚嫩的童音彼此起伏,不就是对语文课堂最好的诠释吗?在老师一步一步地引领之下,孩子们读得字正腔圆,读得字中有画,读得画中有情,不也是语文本色的质朴回归吗?孩子们在诵读中品味文本传达的情感,在对话中悟出人鸥情深!
本色语文,就是让孩子会读书,用心去读书,在读书中进行心与心的交融、精神与精神的交汇,灵魂与灵魂的沟通。要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才能领悟文本的内涵,感悟生命的真谛。
我特别欣赏毕然老师的“读”的教学,同时也有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我想:语文学习,是言语形式的学习,是将作者的言语有效积累、定格、固化为自己的言语形式的过程,将他者之言物化为“我”胸中灵动言语的学习。语文课堂,应该是这种语文实践的演练所,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迁移练笔,很好地架构起读与写的桥梁。
如果毕老师能在课堂上,将海鸥送别老人的一幕,适时地加入练笔,再配以适合的音乐让孩子们朗读,效果会锦上添花。这堂课下来,更是浓浓的语文味流淌其间,美不胜言!
语文课就要张扬语文意识,彰显语文学科特点,演绎精彩语文课堂!让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语文、品味语文,与语言共舞,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最美丽的心灵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