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宣汉县教师进修学校
侯小青 邮编:63615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使读写结合在课内充分体现出来呢?我的方法是:
1、边读边悟,读中练笔。
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对于课文的写作方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感悟。老师可选择其中某一空白处开始要求学生练笔。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故事,补充情节,抒发感想。
在学生练笔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写话或习作的不同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自由地进行训练,字数一般不作限制,尽可能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这种写话练习是从课文内容入手,学生一般都会觉得有话可写。
2、读写结合,读中悟写。
阅读是写作训练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应该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课文是怎样遣词造句,是怎样表情达意,是怎样突出中心的。
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结合等方法,对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作文训练很有必要。
下面以我的教学实践具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这个重要话题。
例如:人教版第八册(P27)第6课《峨眉道上》
选编这篇精读课文的意图之一是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了解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前“预习”要求。通过阅读课前“预习”,学生提出题目应该改一改。经过学生反复讨论后认为应改为:《“我”走在峨眉道上所见、所闻、所感》。
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因为这个题目可以恰到好处地反映出课文内容。因此我问:那么能不能根据你们改写的题目更好地理解课文呢?
经过反复阅读,学生很快发现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
1、2自然段为第一段:是所见;第3至6自然段为第二段:所闻;第
7、8自然段为第三段:所感。
当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准确找出答案,并能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时,还需要我们的老师再费力地教吗?
这样的教学,难道不是我们不断追求的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的理想教学吗?
例如:人教版第八册(P35)第8课《父亲的菜园》
选编这篇略读课文的意图之一是加强学生对记事写人这一类文章特点的感悟。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先认真阅读课前阅读提示,再通过反复自读课文,相互讨论交流学习体会。
在分析进行到一半时,有学生提出课文题目应改为:《我家的菜园》,因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有“我家的菜园”几个字,这是属于点题的写法,所以我认为题目应改为《我家的菜园》。
针对学生突然提出并经过他充分思考的问题,我不是简单的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郑重地将学生提出的题目也写在黑板上,然后组织学生逐步分析出课文是按照“修路失去菜园”、“开辟新菜园的经过”、“拾粪肥田”、“菜园丰收”的顺序来写的,文中虽然也写了“我”的言行,但更多的是写父亲的言行,课文中写父亲的言行之处共有10处。
通过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地否定了他们想出的题目。通过这样的分析,我更多的是给予了学生一种民主的教育思想,而不是强权意识。
例如:人教版第八册(P53)第11课《雪猴》
选编这篇略读课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学习抓住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针对略读课文的特点,我让学生反复读,合作学习。
学生首先发现这一课是采用回忆方法写的。再读,又发现,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出疑问“送礼物,谁呢?我想一定是哪个孩子。”学生也急切想知道答案,待读了第
2、3自然段后就知道了答案,给我送礼物的是一只雪猴。
至此,我提出,如果是我写,课文就应该到此结束。但很多学生反对,并翻出本单元前的(P45)“导读”为依据想说服我。
他们说,“导读”中说本组课文将把你带进一个由“情”编织的世界。如果课文至此为止,课文就仅仅是写了“雪猴”。这一个由“情”编织的世界以及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中“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还舍不得离开那些雪猴的原因——即“情”一点也没有写,就没有达到本单元课文的写作要求。
我暗自庆幸我的学生对一篇课文有一种良好的评判方法,不再是盲从。接着,我又带着学生在课文中找这浓浓的情。
经过互帮互学,学生在第4至6自然段找到了在边防军人做早操时、洗脸刷牙时、操练时、学单扛时、上课时,雪猴与边防军人之间浓浓的情。
因为有了这浓浓的情,雪猴与边防军人进入了一个由“情”编织的世界,他们怎么能不友好相处呢?服役期满的边防战士又怎么舍得离开呢?
看着学生的表情,我知道这浓浓的人与动物之情已深入他们的眼中、他们心中,我更相信,这浓浓之情,今后必将充满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人之间。
这种情不可能通过武断地教可以教出来,必须让学生自我领悟才会得到。一旦有了情,他们会感觉到世界到处都充满爱,写作文自然会情满笔端,真情动人。
例如:人教版第八册(P57)第12课《鸟情》
选编这篇略读课文的意图之一,是从我对一只名叫小花的喜鹊的照顾爱护,以及喜鹊小花对我的感情中,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关心、爱护,以及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让学生根据课前“阅读提示”的要求,先自己默读,然后再和同桌轮流读,互相评议,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通过学习,学生找出了体现我和小花感情深厚的词句,同时也找到了我和小花有这样深厚感情的原因。
在读中学生了解到我爱鸟,同时也了解了鸟爱我。我与鸟之间的情谊深,即人与鸟的情谊深,因此认为题目最好改为《人鸟情》。
对此,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你们的想法很对,这一课的确写的是人与鸟之间的情谊,但题目省略为《鸟情》,我们同样也可以理解为人与鸟之间的情谊。既然已经表达清楚了,最好就应该用《鸟情》作题目。
此时,又有学生提出,课文既然是写的一只喜鹊,那就应改为《喜鹊情》。就此问题,我直接交给学生回答。经过讨论,学生达到一致意见:题目不能换为《喜鹊情》的理由,是课文中的喜鹊代表的是所有的鸟类,我是代表所有的人类。
《喜鹊情》的题目只包含了人与喜鹊之情,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事实上,我们人类是喜爱所有鸟类的,人类与所有鸟都有浓浓之情。
结合第11课《雪猴》、第12课《鸟情》,我作了以下安排:
1、我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表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或动物正面临生存威胁的文章读一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结合本单元“积累·运用三”中的“习作”要求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动物,可以写它的外形、脾气等特点,也可以写它怎样捕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习性,还可以写你和它之间所发生的事情。特别注意要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上平常生活中学生多与小动物亲密接触,学生个个有写不完的话,有叙不尽的情。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种情是纯真之情,天真无邪之情,没有一点世俗,没有一点虚假,没有一点矫揉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