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一文,是篇短篇小说。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它交织着写信、回忆、侧面烘托三条线索,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便构成了本文的教学难点。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化难为易,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我利用一句话“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凡卡?”为切入点,把文章的主线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循着这篇文章的主脉络,掌握和认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这一氛围中,缩小了教学因时间、空间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难。
其次,通过被老板打,被伙计们捉弄的部分进行详细地研读,使学生自己看到了遍体鳞伤、悲惨凄凄的凡卡,感情同时也被揪住了。被虐待的凡卡此时是多么盼望爷爷能来接自己呀!于是他更加向往和爷爷在一起的虽贫困但充满着爱意的农村生活。于是中间又加入了巧妙的过渡:“凡卡的童年里难道除了悲惨就没有快乐了吗?”学生立刻找到农村生活里快乐无比的凡卡。于是通过凡卡的生活一悲一喜强烈的感情对比,加深了对凡卡悲惨生活的认识及对凡卡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憎恨;对现在我们幸福生活的珍惜。
再次,抓住结尾部分,体会言外之意。文章结尾部分写了凡卡寄信的情景,并以“美梦”结束,暗示了他希望的破灭。给人以“曲虽终情未散”之感。教学这一环节时,我问学生: “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为什么?即使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还能把它带回乡下吗?这样层层深入,使学生去深刻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当学生知道了那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时,内心会不由地生发对凡卡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学生伴着音乐齐读最后这一自然段前,对学生说 “轻一点,别惊扰了他的美梦,让他的梦再走得长一些。”有了这样带有人文性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字字见情。
整节课上完,教学效果比较令人满意。但仍然是有深深的遗憾,有些学生的情绪始终起不来!而且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引的还是过多。找到了原因,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他人的优点,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