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箅:蒸锅中的竹屉。②馏:蒸饭。③糜:粥。④更相易夺:互相修整缺漏。
【小题1】“猜想联想”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请结合上下文或学过的古文,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未尝识书具( ) ②稍稍宾客其父( )
③俱委而窃听( ) ④尔颇有所识不( )
【小题2】“联系比较”也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请你用此方法完成(1)—(3)小题。(6分)
(1)找出与乙文“乃俱窃听”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曹刿)乃入见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奶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联系“瞬息可就”、“一蹴而就”等词语,翻译“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分)
(3)联系成语词典中“纤悉无遗”的就是,翻译“言无遗失”。(2分)
【小题3】“读文品人”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古文的内容。请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2)小题。(5分)
(1)乙文中,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2)同样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元方兄弟长大后以博学多才而天下闻名。结合甲乙两文中两位父亲的做法,分析原因。(3分)
答案
【小题1】①曾经 ②以……为宾客 ③停下,丢下 ④不,通“否”
【小题2】(1)B。A项理解为“才”,C项解释为“你”,D项解释为“竟然”
(2)从此,指着每一件事物(让他)写诗,一会就完成了。
(3)大人说的话,一点也没有遗漏。
【小题3】(1)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①,饭落釜中。
(2)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①,饭落釜中。(2)方仲永的父亲只知让自己的孩子去挣钱,“不使学”,因而成为“泯然众人”;而陈太丘在元方兄弟做错事时,没有指责,而是以提问所听谈话的内容的方式来考验他们,对待他们的过错,用宽容来原谅。这种教育方法,让他们最终成为博学多才的人。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注意②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项理解为“才”,C项解释为“你”,D项解释为“竟然” 。例句以B项中的“乃”都是“于是”的意思。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时要注意到“就”的意思。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时注意到“遗”的意思。【纤悉无遗】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意思为:一点都没有遗漏。
【小题3】(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乙文意思的了解来分析原因。(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甲、乙文意思的了解来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