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足“精米”好“下锅”
作文来源于生活。面对中考,每个考生都应该有一缸属于自己的“精米”。十四五岁的花季少年不乏缤纷的童年,却由于活动的圈子较小,谈不上丰富的人生经历,但只要用心采集生活中闪光的珍珠,摄取有典型意义的特写镜头,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整理,同样能写出好文章来。攒“精米”不妨和亲人一起翻一翻老照片,或许可以唤醒许多沉睡的记忆;读一读旧作文,或许就能找回不少珍贵的写作灵感;看一看新报刊,或许还能注入源源不绝的“活水”。值得一提的是,在紧张的中考备考期间,即使再忙也不要放弃阅读报刊这一习惯。阅读报纸杂志,取其中富有时代气息的例子作为素材,作文会因增加了时代元素而令人耳目一新。阅读报刊里的精美小品文、小小说等可以引发情感共鸣,也能激发写作灵感与写作欲望。古人云,厚积才能薄发,攒足了“精米”中考就好“下锅”了。
借鉴范文巧“学艺”
不妨选择一些中考满分作文细加品味,仔细揣摩。因为既然是满分佳作,一定有其独特的亮点,要有意识地揣摩其新颖独特的选材视角、别出心裁的文体构思、精心安排的开头及结尾的方式、风趣诙谐的语言等。佳作内容的选择可以从“三大块”“四小类”中找。“三大块”指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四小类”即“自我与成长、素质与情感、社会与生活、想象与创新能力”四大方面。
在中考作文的批改中,由于时间紧、天气热、任务重,阅卷老师很难把每篇文章看得很仔细。一般是先看是否按要求写作;其次看语言和构思。许多佳作之所以脱颖而出便在于别出心裁的构思,比如小标题式、日记体、电视访谈式等。要注意的是,文体创新要把握好度,如果没有合适的内容而东施效颦就会适得其反。
最能引起阅卷老师注意的,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精心地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地采用倒叙、衬托、、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等方法,在“视觉疲劳”的阅卷中能给人清新脱俗、耳目一新的感觉。
常试笔头宽“文路”
俗话说,刀不用不快。纵有满腹经纶如果不经常实战演练,难免会生疏;别人的佳作再妙若不学以致用也还是别人的。因此,在紧张而繁忙的复习中,也要常练笔头,拓宽“文路”。
可以回顾和梳理一下自己的作文,找出自己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力求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努力使长处变得更长。比如你善于叙事,不妨在细节上多下功夫;如果你富于想象和联想,可以营造优美的意境;如果你语言诙谐,格调轻松,不妨把风趣发扬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如果时间紧迫,也可以采用列简单提纲的方式练几篇往年的中考作文真题,练完之后对照同题优秀作文,定会感悟到更多写作之道。
拟提纲可侧重于三个方面:选材(选用哪些人、事、物、景或理去表现主题)、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略如何安排)、中心(抒发什么感情,表达什么看法)。提纲可以用符号、词语或句子标示,不必讲究句子的连贯和完整。最好再精心写一段开头和一段结尾就更完美了。
总之,考前应当多整理、多接触、多借鉴、多体味、多练习,否则纸上谈兵,难以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