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模拟卷(含答案)

考前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2017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模拟卷(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理趣”这个说法是宋人首先提出来的。“理趣”,顾名思义,是要说理而有趣。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和宋诗的特点有密切关系的。宋诗由于受理学泛滥和韩愈“以文为诗”的影响,与唐诗以抒情为主的特点不同,比较侧重于说理。明代李梦阳就说过“宋人主理”的话。然而,过分强调说理,有可能使诗歌变得枯燥、乏味,产生概念化的缺点,甚至于损害和忽略了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而以一般理论文章的思维去写诗,其结果就会像宋代道学家以及受他们影响的某些诗歌一样,成为“理学语录讲义之押韵者”。那么,怎样才能使诗歌虽以说理为主,而又不违背艺术本身的特殊规律呢?这就要使诗歌中的理和趣相统一,达到水乳 交融的境界。所谓“趣”,是针对诗歌的艺术特征而说的,要求诗歌能够感发读者的审美趣味。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其实并非否定“理”,而是强调仅仅有“理”不能算诗,诗还必须有“趣”。

宋代多数诗人,包括一些道学家写的诗,也是注意到了诗歌中的“理”是应当有“趣”的。比如北宋的程颢曾赞扬石曼卿的两句诗“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是“形容的浩然之气”的状况的。诗歌的“理趣”虽然主要表现在以生动具体的美的形象去表现特定的某个生活真理,但是也并不仅仅在此。有“理趣”的诗歌也不完全排斥“以理语入诗”。诗歌并不是绝对地不能写“理语”,问题要看这种“理语”在全诗中所起的地位和作用。如果它是和全诗的艺术形象和谐统一,而且也是它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的话,那么这种“理语”不仅可以“入诗”,往往还是十分必要、不可缺少的。

注重“理趣”虽是宋诗的重要特点,但它的渊源却是很早的。袁枚《随园诗话》说:“或云:‘诗无理语。’予谓不然。《大雅》:‘于缉熙敬止’;‘不闻亦式,不谏亦入’:何尝非理语?何等古妙?”玄言诗坠入“理障”,历来是大家所否定的,但像陶渊明、谢灵运这样有成就的诗人,也常在诗中表现“玄旨”,却并不影响他们诗作的艺术水平。唐代由于佛教的兴盛,特别是禅宗思想的广泛流行,使不少诗人常在自己的诗作中表现禅理。以禅理入诗特别讲究体现禅趣,而切忌堆砌禅语。沈德潜曾说:“诗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王右丞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柳仪曹诗:‘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皆能悟入上乘。”他所举的诗例,都体现了一种禅宗的空寂之旨,但又都是寓于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中的。既有禅宗哲理,又有诱人的美的形象,是两者的融合统一。它和有些纯以禅语写的诗就根本不同了。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提倡儒学的思潮逐渐有所发展。杜甫在他的诗中就常以儒家义理入诗,到中唐随着韩愈等提倡“文以载道”,更有所发展。所有这一切,显然对宋诗中“理趣”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宋诗中的“理趣”正是对我国古代诗歌中“理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摘编自张少康《谈谈诗歌的“理趣”》)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能体现对“理趣”的认识的一项是( )

A.“理趣”这个说法是宋人首先提出来的,和宋诗的特点有密切关系,从词语的意义上看,“理趣”是要说理而有趣的意思。

B.诗歌如果过分强调说理,有可能变得枯燥、乏味,产生概念化的缺点,这与诗歌形象思维的特征不符,所以诗歌还得有趣。

C.在诗歌创作中,只有使理和趣相统一,达到水乳 交 融的境界,才能使诗歌虽以说理为主,却又不违背艺术本身的特殊规律。

D.诗歌创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用写一般理论文章的抽象思维方法去创作,否则就会把诗歌写成理学“语录讲义之押韵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诗注重“理趣”,其渊源却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大雅》,“于缉熙敬止”,“不闻亦式,不谏亦入”等句子就是具有理语特点的诗句。

B.诗歌的“理趣”既可以通过用生动具体的美的形象去表现特定的某个生活真理,也可以“以理语入诗”,使理语成为诗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C.《沧浪诗话诗辨》中“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句话否定了“理”,而作者认为“理”是不能否定的,只是仅仅有“理”不能算诗,诗还必须有“趣”。

D.唐代诗人常在自己的诗作中表现禅理,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是将禅宗的空寂之旨,寓于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中的名句。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诗以抒情为主,宋诗则比较侧重于说理,宋诗这一特点的形成与唐代韩愈“以文为诗”的影响以及宋代理学泛滥有关。

B.在诗歌能不能写“理语”上,作者认为,诗歌不是绝对不能写“理语”,而是要看“理语”能不能和“理趣”和谐地统一起来。

C.由于认识到诗歌要感发读者的审美趣味,所以宋代的多数诗人,包括一些道学家,既注重了诗歌中的“理”,也注重了“趣”。

D.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理趣”这一问题,认为唐代文学对宋诗中的“理趣”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①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 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 )

A.守不能夺 夺:改变 B.守汪藻馆之 馆:住在宾馆、客舍里

C.盍祠祀之 盍:何不 D. 属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

5.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却之/ 琥怒/ 谋中以危法/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 面数琥/声气俱厉/ 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B. 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却之/ 琥怒谋/ 中以危法/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 琥声气俱厉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C.它日/ 琥有请/ 属登谢却之/ 琥怒/ 谋中以危法会/ 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D. 它日/ 琥有请/ 属登谢却之/ 琥怒谋/ 中以危法会/ 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 琥声气俱厉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C.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可以改变社会秩序,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5分)

(2)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8~9题。

怀天经、智老①,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①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8.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颔联进行赏析。(5分)

9.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并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引用《齐谐》的话描述“鹏”击水高飞之雄奇壮观景象的两句是“ , 。”

(2)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使用通感修辞描绘塘中光影和谐柔美的两句是“ , 。”

(3)在《回答》中,北岛用“ , ”来描述已将“卑鄙”与“高尚”混淆的世界,尽管如此,诗人虽愤怒却不失理性,他代表一代有理想的青年人向这样的世界呐喊:“我不相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 物

【罗马尼亚】扬伯耶舒

有许多好奇的读者曾问我,我作品中的那些人物是怎么挖掘出来的,我从哪里搜集到了素材,获得了灵感。我的回答简单而又干脆:主要来源于生活。我只要去大街上走几小时,衣袋中就会装入一个新的题材,这篇文章的人物马上就要出现了。

前几天,当我带着自己的小狗散步时,我在伊科阿纳公园中碰到了这个人物。我的小狗名叫乔尼,是只鬈毛狗。它很讨人爱,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占据的那张长椅上,很快就坐上了一位肤色略黑、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

她先是逗我的小狗,而后又同我聊了起来。我们闲谈中涉及的问题,总的来说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例如什么气候啊、土豆生长情况啊、足球比赛啊、动物啊。她的用意在于突然地向我提出一个令人忐忑不安的问题:我是否幸福。“很难说清,”我红着脸说,像个害羞的少年,“我认为首先应该讨论一下。”“那还用说,”她答道,“既然您对幸福有自己的见解,请您说来听听。”“不行,”我回答说,“我并没有准备谈这个问题。另外,我甚至连幸福的基本含义都弄不清 对此我还在继续思考。”

一下子,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我愿意同她聊下去,尽管我的小狗冻得直打寒战。在这儿我是否能为我的小说找到个人物?我心里暗自盘算,让我试试。

“您是否幸福呢?”我以她刚才问我的问题反问她,当然是想激激她。

“先生,”她说,“我非常感谢您提出的问题。每天傍晚我都到这个公园里来,我并不只是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因为新鲜空气打开窗户就能呼吸到。我到公园里来是因为我迫切需要同人们接触,可是我不得不承认很少有人,男的或女的,有兴趣问我是否幸福。我想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好吧,我可以坦率地告诉您,我不幸福。在我的童年我曾有过幸福,那时父母视我为掌上明珠,我脸颊上印满了他们成百上千个吻,他们说我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幸福。可随即我就发现,他们爱我只是因为我是个健康的人。当他们见我病了,就不再爱我了。”

“什么病?”我怯怯地问。

“噢,是一种很怪的病,几乎没人晓得这种病,我也不愿谈起它,尽管现在我已经痊愈了。不过,我还是满足您的好奇心。我得的这种病的表现就是不懂得什么叫隐喻,也就是说不能按隐喻的真正意思去做。我只会照隐喻的表面意思去做。给您解释一下。”

“请您说下去。”我惊奇地怔住了。

“比如,妈妈对我说:‘你去套套你哥哥的话,看看他这头小驴都干了什么。’我就试着去查找哥哥的心,结果在家里搅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更不要提一天人家叫我去缠住某人,我竟把那人搞得心烦意乱了。最后,我还能说什么呢?我的病给父母找了许多麻烦。于是他们就开始虐待我,骂我,惩罚我。为此,我小时候就从家里逃了出来,在外边流浪了很多年。我是那样的孤独,没有哪个人能理解我……”

她的自述颇带有书面语言的特点。正当我对这个人的兴趣正浓,急切盼望听到下文时,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位警察,他很客气地对这个女人说:“您跟我来一下。”

我竭力抗议,但得到的只是严厉的劝告:“您不要多管闲事!”

没办法,我只好夹起小狗回家了。我向妻子十分愤慨地讲述了我的遭遇。

“你知道吗?”我像野兽似的吼叫,“那个警察掠夺了我的人物!正当她要给我谈些最能征服人心的问题时,却被那混账警察给掠走了。我要控告他!”

电话铃响了。我妻子接了电话。她听了一会儿,把电话挂了,然后用这样一句不能令人相信的话扑灭了我的激情:“傻瓜,快去警察局取你的钱包! ”

(选自2012年4月版《外国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我”当时认为,作家创作时产生的灵感、写故事所用的素材和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来源于生活。这种认识为我在寻找人物时被偷做了铺垫。

B.“我”对那个中年妇女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的原因是,闲谈中涉及了十分广泛的问题。她对“我”产生兴趣的原因是我的小狗。

C.“我”与中年妇女谈“幸福”各有目的:“我”想找写作的素材,为自己的小说找到个人物;中年妇女要吸引我的注意力,以达到偷窃的目的。

D.警察听到那妇女的话后识出了她的破绽,认为她的言行不符合其身份,便把她带到了警察局。

E.作品的结尾颇有欧亨利的味道,既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那个妇女含糊其辞地说起她的“病”,已为结局埋下了伏笔。

(2)文中三次写到“狗”,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的“我”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人物”,但写的却是关于“我”被偷的故事,如果以“被偷”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你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国根据国际法和国内法规在中国的海域内开展正常的海洋活动 ,希望某些周边国家不要人为制造紧张对立。

②《舌尖上的中国Ⅱ》展现了中华美食给国人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为了突出普通人浓缩在饮食背后的情感,设计了一些“催泪因素”,这是 的。

③去年4月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一路高歌猛进的国内楼巿因此有了微妙的变化,商品房销售渐渐显得 了。

④于丹在《游园惊梦》一书中从“深情之美”、“梦幻之美”、“悲壮之美”等七个着眼点介绍了音艺俱佳、 的昆曲表演。

A.无可厚非 无可非议 不温不火 不瘟不火

B.无可厚非 无可非议 不瘟不火 不温不火

C.无可非议 无可厚非 不温不火 不瘟不火

D.无可非议 无可厚非 不瘟不火 不温不火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寻根文学之后,在我国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一波具有鲜明形式和探索意味的文学浪潮——先锋文学。

B.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表示,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迁就、甚至包容的做法。

C.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D.与阿里巴巴的马云只做对人类有益的生意不同,史玉桂选择了备受争议的保健品和网游,是用来作为他重出江湖的跳板。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生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 。 , ,

, 。 ,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①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

②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

③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④分别全在天性与修养

⑤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

⑥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

A.①⑥⑤②④③ B.①⑤②④⑥③ C.③⑥⑤②④① D.③⑤②④⑥①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同一事物,用不同的名字指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二胡、笛子这类乐器,① :香港称“中乐”,新加坡称“华乐”,中国内地称“民乐”,台湾则称“国乐”。② ,“中”字最能表现自己的政治立场;新加坡百分之七八十居民是华裔,“华语”“华文”“华乐”流露的是寻根意识;中国内地则把“民乐”和“西乐”对举,③ ;台湾政权是由内地过去的,沿用了民国时期的一些词语,“国乐”便是其中之一。可见,语言说到底是社会的缩影。

16.阅读下面的文字,仔细揣摩划线句子的特点,仿写两个句子。(5分)

我们的人生中有许多勇气,也有许多的“不敢”。“敢于不敢”并不是怯懦,而是一种大直若屈的人生态度。所以,敢于奉献,不敢轻言牺牲;敢于去爱,不敢期待必成; ,; , 。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袁苏妹, 没读过小学,只会写自己的姓名。从29岁到73岁,在香港大学担任助理厨师和宿舍服务员等职,44年如一日为学生做饭、扫地。毕业生说 “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号,因其“以自己的生命影响了大学堂仔的生命”。

材料二:杨绛,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她年龄越大,越是彰显出了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其在清华大学设立的“好读书奖学金”,至2010年春,本息已经升值到800万元。2010年元旦后,杨先生写了《俭为共德》,表达对社会奢靡风气的担忧。

其实,每个人虽然社会角色不同,但都可以拥有共同的社会责任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见下页

1.D(D项不是对“理趣”的认识。)

2.C (C项原文说“其实并未否定‘理’”。)

3.C(C项强加因果。)

4.B(馆:使……住在宾馆、客舍里)

5.A(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6.C( “秩”为“官阶,官吏的品级等次”之义。)

7.(1)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相继馈赠钱币(达)五十万,不留姓名。(满秩:任期满,丐:乞求,获:如愿,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高登回去安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讫:结束,以:因为,卒:最终,句意2分,共5分)

8.答: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1分)①此联上句写作者客居时吟诵试卷安闲度日,下句写杏花春雨的清丽柔美之景(2分)②全联以“客子”对“杏花”,以“诗卷”对“雨声”,一我一物,一情一景,情景交融,营造了静谧和谐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淡泊闲适之情。(2分)

9.答:①情趣高雅:诗人虽客居他乡,却能静赏细雨杏花,在吟诗作赋中恬淡顺适地度日,可见情趣高雅(2分);②珍视友情:珍视老友来信,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可见珍视友情(2分);③潇洒俊逸:在二月阳春驾一轻舟,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潇洒沐浴春风,可见风姿俊逸。(2分)。(答出“勤奋”“儒雅”者,可酌情给分。)

10.(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11.(1) E C A答E项3分,C项2分,A项1分;答B、D项不给分。(A不够准确,“我”不只是当时这样认为,而是之前已经这样“简单而干脆”地认为了。B她对“我”产生兴趣的原因是我的钱包。D是无中生有)

(2)答:第一次写狗“很讨人爱”,引出了“那个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第二次写狗“冻得直打寒战”,我也不想回去,从侧面烘托“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暗示情节会继续发展;第三次写狗,通过我的一“夹”的细节描写,充分表达了“我”对警察把那位妇女带走的愤慨之情。(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3)答:①待人诚恳,喜欢与人诚恳闲谈,但只满足于对生活表面的了解(或“对生活的了解是肤浅的”):“我”坐在公园里,跟一个陌生的妇女天南地北地聊起天来,当那妇女十分想听一听“我”对幸福的看法时,“我”就立刻对她感兴趣起来并暗自盘算,是否为小说找到了一个人物。②充满自信,也轻信别人(或“识别不出别人的伪装”):“我只要去大街上走几小时,衣袋中就会装入一个新的题材,这篇文章的人物马上就要出现了”表现了“我”的自信。当那妇女含糊其辞地说起她的“病”时,“我”信以为真,表明“我”容易轻信别人。③自以为是,处事不冷静:当警察把那位妇女带走时,“我”没意识到自己上当,反而抗议警察掠走了“我”的“人物”。

(每点2分,其中性格概括1分,简要分析1分。言之成理即可)

(4)探究示例一:以“人物”做标题更好,“偷”就过于浅白平淡了。(1)“人物”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是对小说情节的高度概括。小说讲述的就是“我”对人物的寻找探索过程,同时也是那位妇女把“我”当成她的“人物”(实际是“猎物”)的逐步捕获的过程。可以说,小说的情节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2)以“人物”为题内涵丰富,为人物形象制造出一种绝妙的讽刺效果。“我”怪警察掠走了“我”的“人物”,而警察却帮“我”追回了钱包,以“我”所标榜的来源于生活的“人物”为题,恰能很好地突出我在现实生活中的幼稚无知,进而深化了主题。(3)从艺术构思来看:以“人物”为题,更能吸引读者,表意含蓄,耐人寻味,让人忍俊不禁。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人物”做标题更好,“偷”就过于浅白平淡了。

探究示例二: “偷”做标题更好,“人物”就显得晦涩难解了。(1)以“偷”为题能够更准确直接地概括小说的情节,“我”设法在中年妇女那里“偷”素材,她设法在“我”这里“偷”钱包。小说展示的就是这样同时发生的“偷”的过程。(2)便于揭示小说要表达的这一层内涵:我们用大量心力求取的事情往往会偷走我们对其他事情的关注。(3)在艺术构思上:“偷”作为标题能够制造悬念,直到最后谜题揭晓,读者都能保持很强的探求欲望。通过以上比较看出,“偷”做标题更好,“人物”就显得晦涩难解了。

12.C(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然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以谅解;无可非议:毫无必要多加指责,乱发议论,表示做得很合乎情理。不瘟不火:适用对象为戏曲表演;不温不火:适用于商品销售行情或者形容性格。)

13. A(B项不合逻辑,“迁就”“包容”交换位置。C 项语序不当。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在主语后,“诚信不仅……,而且……”。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是用来”。)

14. C(人生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朱光潜语)

15. ①在华语圈内各有各的叫法 ②香港明确是中国的领土 ③强调的是民族特点

(每句2分。)

16.【答案示例】敢于布施,不敢奢望回报;

敢于追求事功,不敢执着成败;

敢于以生相许,不敢以死相殉;

敢于自悟自明,不敢自矜自伐。

(每句从句式准确和内容恰当两方面给分,写出一句给3分,写出两句给5分。)

17.作文

【设题目的】学生要有“自我认同”,也应该知道:无论高低贵贱,每个人都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样的人生才有可贵的价值。

【立意示例】“位卑未敢忘国忧” “社会赋予人生价值”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参考译文】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幼年失去父亲,致力学习,用法度来约束自己。绍兴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无有什么顾忌回避的,主管部门厌恶他的正直,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接着又命他兼任贺州学事。州学过去有田舍,州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交由买马司经管,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太守说:“买马、养士哪一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紧急,然而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弃,读书人与堂下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长官!”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礼义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可以抛弃,还说什么!”太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听从了他。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就相约馈赠钱币五十万,不留姓名,告诉太守说:“高君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

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宾馆里。汪藻想留他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高登说:“只是我意下不想这样。”就出发了。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如何治理县事,高登条列十余事告诉他。沈晦说:“这是古人的做法,今人奸诈,恐怕不可行。”回答说:“忠信可在蛮貊之地推行,说不能行,是诚心不到罢了。”豪民秦琥雄霸乡里,挟持官吏把柄,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都被他屈服。高登到达,他颇有改变,高登也喜其变好,增补他担任学职。一日,琥有私人请求,高登拒绝了他,秦琥心生怨愤,企图通过危害法律来中伤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学钱财,高登喊秦琥来到,当面责备他,声气严厉,喝令他下去,告诉郡中及主管部门按法律处置他,秦琥气忿而死,全郡的人们都为此感到快意。

驻军首领胡舜陟对登说:“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说:“秦桧做宰相不象样,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抓住秦琥一事,调荔浦丞康宁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病离去。舜陟遂建起秦桧的祠堂并自己写了记,并且用专权杀人之罪来诬陷高登,朝廷下诏押送高等到静江府监狱。舜陟派遣健卒逮捕高登,恰逢高登母亲死在舟中,高等把她草草葬在水边,航海回朝廷上书,请求纳官赎罪。故交中有担任右司一职的人,对他说:“丞相说曾经在太学认识你,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身的大事将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的。”高登说:“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不久中书衙门上奏说按照惯例没有纳官赎罪的,仍旧押送高登回静江监狱。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教授学生来维持生计,对家事全不介意,只是听说朝廷所行事有小过失,就皱眉不乐,有大过失就随之恸哭,临死,所说的话都是天下大计。其治学把慎独作为根本,有《东溪集》刊行于世。

查看更多
【2017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模拟卷(含答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34228/
考前练习推荐
热门考前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