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回放】请以“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要求:
文体不限,不能虚构,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病文展示】
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轻轻拂过,有些凉,回头望去,是一滴清冷的泪。
沧海桑田,总能让我泪流满面;
洒泪处,秋风绿水泛清波。
——题记
一百年,野玫瑰悄然绽放,而后兴衰繁盛,终在一瞬。
一百年的迷离,一百年的恶梦,一百年的生死愚弄,一百年的惊悚愕然。
不知是什么力量驱使我看完了那长长的句子和繁杂的人名,这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①
当马贡多的人们不得不孤独地死去,当曾经繁华一时的城镇被蚂蚁吞噬,当终生忙碌的乌苏娅停止劳作,当马尔克斯念出羊皮卷上的誓言……百年的轮回,捉摸不透,百年的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百年孤独》让我学会感动,流泪时秋风绿水正泛着清波。
②
阅读著作时我感动,而人生则是一部更伟大的著作。
阅读人生,一种种力量不断地随时涌现,让你不觉已泪流满面。
人生中处处是理解,理解让你感动。
因为理解《百年孤独》中人们内心的空虚,所以我流泪。
而这理解就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心灵的悸动和那秋风绿水泛清波的单一,所以我感动于斯,泪流满面。
③
因为理解,看到火红的麦子与山楂时,我流泪——为海子流泪。
当他在那个最美的季节离去,与他心中最美的麦子与山楂赴约;
当他插上黑色的翅膀飞到火红的天堂;
当他的身体破碎于汽笛声中……我终于理解了一个诗人黑色的忧郁。
读海子,我泪流满面。
读着,并理解着。
我不知道理解为什么总让我想起秋风绿水泛清波。
理解,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当心灵受到撞击,当一种理解充斥了胸膛,你早已泪流满面。
流泪了,就像大雨滂沱,证明你已感动过。
理解让人感动,本来无因果。
泪流满面时,坐看秋风绿水泛清波。
④[考场得分]内容18+表达19+发展4=41分
【升格佳作】
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世界上能让我泪流满面的不仅仅是洋葱,还有充盈在我周围的每一次感动。
——题记
伫立窗前,我为鸟儿滑过时留下的一声或半声啁啾而感动,它们追求自己的梦想永远那么灵动自然。
乘凉树下,我为拖着毛毛虫的蚁群而感动,它们演绎着生命的壮观,虽然弱小是上天注定的错,但强大是生命间心灵的融合。
独步小路,我为带着露珠的花瓣随风飘落在空气的记忆里而感动,它们的生命多姿却短暂,遗憾却如维纳斯的美丽永驻心间。
当记忆与思想随着时间慢慢沉淀,我才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感动更加让我泪流满面,似乎对生活多了一份理解,感动便如潮水般涌来。
当马贡多的人们不得不孤独地死去,当曾经繁华一时的城镇被蚂蚁吞噬,当终生忙碌的乌苏娅停止劳作,当马尔克斯念出羊皮卷上的誓言……百年的轮回,百年的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阅读著作时我感动,而人生是一部更伟大的著作。
阅读人生,一种种力量不断地涌现,让你不觉已泪流满面。
因为理解《百年孤独》中人们内心的空虚,所以我流泪。
而这理解就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心灵的悸动和《百年孤独》中人们产生的共鸣,这份共鸣让我采撷到了文学浪花中最美的一朵。
当耳边又响起导游文花枝的话语:
“我是导游,先救游客!
”“叔叔大妈们,坚持,一定要活着出去!
”……我的心又一次被感动,然而又有一丝灼灼的痛,善良的花枝就这样失去了右腿。
勇敢、善良被毫无掩饰地展现,如在混沌的世俗污泥中濯濯挺立的荷花,我的感动一如那荷花瓣上跃动的水珠晶莹剔透。
因为感动,看到火红的麦子与山楂时,我流泪——为海子流泪。
当他在那个最美的季节离去,与他心中最美的麦子与山楂赴约;
当他插上黑色的翅膀飞到火红的天堂;
当他吟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当他的身体破碎于汽笛声中,我终于理解了一个诗人黑色的忧郁。
细细咀嚼悲壮的《百年孤独》,用心聆听诚恳的话语,真诚祝福海子的理想,我泪流满面,这一份份的感动让我在人生的拼搏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求。
感动或许一瞬间,但感动中和感动后的思考会更加震慑心扉。
因为感动,我在成长。
或许让人感动的不是轰轰烈烈,也不是惊天动地,但每一次感动都如春风般涤荡我的心灵,拂去心灵上的点点污痕。
因为感动,我的心灵与心智在随着感动的脉搏一起跳动,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因为感动而流泪是生命存在的见证。
心活着,就总会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模拟得分]内容24+表达24+发展9=57分
【综合点评】
【病文】
文章乍看,语言创新而流畅,材料较为新颖恰当,但细细推敲,发现文中有几处不大恰切。
一、对于《百年孤独》的叙述与看法,第1、2段写得较为模糊,表达不清,应该删去,可以添自然风物,这样由物及人,说理较为自然,且有层次感。
同样,第6段与前面的第4段基本重复,可以把4、6两段的内容在紧扣题目的情况下精炼一下。
二、文章后半部分,虽然紧扣“理解”,但并没有点出理解的原因、内涵及作用,文字较长,看起来也很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
【升格文】
升格后的文章,思路清晰,感情真挚,主题突出。
作者先由物兴起,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叙写读书的感受,再回到生活中引出导游文花枝和诗人海子的感人事迹,从而为下文的抒情作足了铺垫。
后面的感情抒发则如泉水般喷薄而出。
全文优美的语言,也深深地打动着读者。
【升格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
一转身,朝阳已经变成落日;
一转身,村头那座拱桥已经悄然消失;
一转身,乡村已经变成钢筋混凝土的森林;
一转身,满头青丝已经是白发如雪;
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联想和感悟?
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伸缩性很大,主要可以从转身后要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感悟上入手,散文、记叙文是比较合适的体材。
要抒发出真情实感,着重细节的描绘,这将是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写作例文】
转身,转身,再转身
那难以忘怀的三次转身,让我知道了什么叫渴望,什么叫给予。
那刻骨铭心的三次转身,让我尝尽了人间真情。
——题记
那是一个深秋季节。
风呼呼地刮着,一棵槐树上最后几片黄叶也被秋风带走了。
寒风刺骨。
我上完琴课后,与好朋友永镇并肩走出了少年宫门口。
向我们迎面走来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
这老奶奶身材矮小,衣着破烂,右手拄着一把木制拐杖,左手拿着个破碗,一看便是个命运悲惨的乞丐。
她走了过来,向我们乞讨。
永镇不屑一顾,我忙跟上。
他说:
“我又没零钱,怎么给她?
啊,再见!
”说罢,我们分手了。
当时,我思绪万千,脚步慢了。
我转过身,望望口袋中的十元钱。
我要把钱送给她!
于是我往回走。
她坐在一块石椅上,那饱受风霜的脸上布满了对任何一个行人的乞求。
我正要上前送钱时,又犹豫了。
这么“大面额”的钞票赏她,太大方了一点吧,我看,还是算了吧,我走向另一条通往回家的路。
走着走着,我停了下来。
我想这位老人无家可归,被迫出来乞讨,既然我有钱,就应该帮帮她呀!
我第二次转身,往回走。
我再次回到了那条小路上,远远地望见那老奶奶正四处张望,我拿起口袋中的钱,走了过去。
就在与老人近在咫尺的地方,我又犹豫了:
回家会不会被骂?
老人出来乞讨会不会其中有鬼?
……我想了想,放下了手中的钱。
我又一次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想:
该不该把钱给老人?
老人膝下儿女如此不孝,把母亲置之度外,不加理睬。
老人年过六旬,我们不该帮帮她吗?
我紧紧地捏着手中的钱,第三次转身,向老人跑去。
老人眼中已充满了乞求的神情,不容我再次转身。
我将十元钱放入那破碗中,老奶奶露出了微笑,那微笑温暖了我的心……
这时,太阳从云端露出了小角,阳光洒满大地,让我读懂了人间真情。
当一个人需要社会帮助时,我们都要去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即使这爱多么的微不足道,但他(她)也会报以你温暖得犹如阳光的微笑。
【升格训练】
2.请以“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这个题目很好地体现了规定性与开放性的有机统一。
命题作文在审题方面需要注意标题文字的规定性。
因为标题文字上的限制也就是作文内容上的限制,基本写作范围和主题思想的限制。
“下山”与“爬上来”这两种相对的状态,顺序有先后,用“还会”连接就有了积极意义。
审题时不能只看标题表面。
【写作例文】
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
一支笔,刚画完早春的蝶舞花间,又滴淌着晚秋的稻谷飘香……
一桅帆,刚降下昨日的晚霞千缕,又升起了今天的晨曦万道……
人们总是带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沿着时间的皱纹爬行,总是带着夕阳的落寞渴望黎明的喷薄。
千百年来,岁月始终无法风化人们守望明天的身躯、相信未来的眼睛。
于是生活的困境,人生的厄运,只是在增加眺望的高度。
记忆中的辛弃疾,这个江南游子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南宋,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眸子明亮。
二十年的弃置身,二十年的调转路,却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仍不识得辛苦。
他亲自组练军队,上书《美芹十论》。
咳,这个稼轩在人生低谷,却始终高昂着头颅,眺望北方,这是一个怎样坚毅执著的灵魂!
那落日楼头的声声咏叹如杜鹃啼血,纵然北伐的愿望一天天地老去,消逝于黄昏,然心中有朝阳,理想,便会蓬勃。
家国兴亡系于身,是为英雄。
内忧外患中倔强站立,更为英雄。
这个英雄的称号属于一个民族。
当四轮马车载着剥落的文明狂奔,却被近代的火车抛得越来越远,封闭敲响了衰落的丧钟。
中华民族于黑暗中爬行了百年,摸索、挣扎、抗争,那是血与泪的悲歌!割地赔款,古老的民族额头上的伤疤。
兵连祸结,神州大地上残阳似血。
至今每当触摸那段历史,我都会听到古老的民族在痛苦地呻吟。
还是顾城说得好,“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朦胧诗人对生活的理解,恰好诠释了那个时代民族的渴望。
太阳下山了,明天终究还会爬上来。
巨龙沉睡了,终有猛醒之时。
当一九四九年的春风吹开北平的城门,中华民族挺立似松,高傲如梅。
是何等的信念,在支撑着这个民族的脊梁?
是何等的力量,在推动着这个民族的步伐?
是心怀明天,先驱者的振臂呐喊;
是相信未来,先烈们的前仆后继。
如今,中华民族已融成一盏铁观音,散发着在沧桑中冶炼过的从容风味,啜一口,朝霞耀眼,残阳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