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曼谷的小象》教学预设

教学分析

教学理念:

四年级上册《曼谷的小象》教学预设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想像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朗读指导、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教育。首先,利用图片创设情景,引如课题;然后通过小组学习,引出课文的主体,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边指导朗读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再让学生自由想像,联系实际,如果自己是小象的主人,应怎么做?最后,深入主题,领会阿玲热心助人的优秀品质,理解小象的聪明乖巧是阿玲训练和指挥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3个字,理解“颠簸、悦耳、沉思、奇迹、潇洒、延伸、焕然一新、点缀”等词语。

2、理解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第二段,体会描写阿玲外貌神态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泰国的风土人情和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及助人为乐的美好心

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二段,要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两个方面来体会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

难点:体会描写阿玲外貌神态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了,并且知道曼谷是个景色秀丽的地方,还知道小象聪明乖巧。那么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读读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好好领略一下曼谷的风光。(出示图片)

二、小组合作,积极探究。

1、在小组里和同学分享你喜欢的句子。把你喜欢的读出来,并向同学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2、个别汇报。按照学生汇报的顺序进行指导阅读,理解课文和感情朗读。

闭眼想象一下你眼前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出示图片)

穿着显示她朴实,笑容显示她心地好。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朗读,作者笔下的泰国妇女多么美好,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师:阿玲真是一位熟练的指挥官,谁能把啊玲的动作再重复一次?

小象聪明,能明白主人的意思,说明小象怎样?两个动作的词语说明小象很轻松就完成了任务,你喜欢这头小象吗?读出来。多么灵巧的小象啊!我真想把它永远记在心里。谁能帮我这个忙,再描述一下小象的动作。

为什么阿玲抽回了手,笑眯眯地摇了摇头,又走近小象,轻轻摸着她那长鼻子,指了指车身上的污泥?你看到阿玲两次指挥小象,你想说点什么?如果小象能听话,你是阿玲,你会怎么样用语言去指挥小象?

指导读出小象的乖巧,多么聪明的小象啊!谁能把这一段描写小象的句子记在脑子里。

多么神气的小象啊!我真想夸夸它。你呢?你会怎么样夸夸它?

3、旅途中有时候也会遇到麻烦,这个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希望得到解决)当麻烦解决时,你的心情又会怎么样?(很轻松。对帮助的人很感激)请你带着这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来读课文。注意,读出你自己的感情。

三、总结课文。

1、读了课文这么多次,你觉得这篇课文只是写曼谷的小象吗?还写了什么?(泰国妇女)你喜欢阿玲吗?说说你有理由。 (先小组说,再汇报。)

2、如果你是作者,你还可以给文章立个什么题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3、这篇课文,作者让我们领略到了泰国优美的风景,还让我们认识了泰国妇女阿玲的善良友善,让我们见识了泰国小象的乖巧。在我们的写作中,有时候我们写人也可以通过写这个人身边的一些事物来突出人物的性格。在写自己的旅途时,不仅可以写当地的风景,也可以写当地的人或事物。

四、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弹性预设 把握生成

——《曼谷的小象》教后反思

1、引言

“教与学”的关系非常复杂。每一堂课上,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都应是“教大于学”,但往往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没有很好地地把握到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所以出现了“教等于学”、“教大于学”的情况。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受限,师生的共同发展受到阻碍。

2、问题的提出

上完一堂课后,心中存了不少尴尬。匆匆忙忙的一堂课,暴露了本人在教学实际中,对学生的学况掌握情况等多方面缺乏及时应对预案的问题。致使学生在懵懵懂懂而又松懈等待的状态下进入学习,课堂效果不大理想。

而后,在生成的实际中,教者又发现,阅读、朗读的一些最起码的要求没有达到,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在点拨朗读方面中颇费了一番口舌,也就有了“多讲”之嫌。在课堂中的度把握得也不够,想放开让学生在同桌中、小组中去读,或让他们自读自悟,但上课初始时他们同桌互读的状态就不容乐观,没有掌握好一定的读书方法,教者在担心阅读效果的前提下,于是便出现了“收得太紧”的现象。只受限于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不够。换言之,“预设”的弹性不够,生成的把握不到位。

3、反思与讨论。

教学前的设计是生成的一般指导,生成的情境,生成的结果要靠教师进行调控。它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特别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等因素的积极配合才能得以实现。它需要教师冷静地分析、灵活地运用。首先,要把握好生成的起点。它是最为基本的、前提性的条件,也就是学生的现有水平,这是生成的基点,也是生长点。备课,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整体发展情况。如果在课前就能对学生的阅读状况、阅读水平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对教学的实际生成就有了一个充分的估计。针对学生读的状况就会有一个应对的措施。如自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阅读方法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接触阅读课文的初始就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在生成中就可以把这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来实现。

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读文本是基础。学生因读而发现领悟;教师因读而认识把握。如果不让他们充分读书,他们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只能是盲目和无的放矢的。如果没有学生的读书,或者没有充分地读书,那么,无论教师如何引导点拨对于学生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效果,更谈不上师生互动。但对学生充分读书的度的把握,我们又不能不正视。这个度应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阅读时间上要充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阅读只能是浮光掠影。其次是读通读懂,能够挖掘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从书中读进去又读出来。没有学生自己的感悟,过多的讲,即使是再精彩的演说也不能使学生进入状态。因此,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悟,不应把自己的一些体会、感受强加于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中。

在预设缺乏弹性的课堂中,生成的动力不足。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面不够大。一般情况下,它只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并且是以教师和全班同学交往为主的单向交往,学生接受来自他人的信息和同时向他人发出信息量较少。也就是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缺乏生生之间的互动。在预设中对这些生成性情况都应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及时进行调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查看更多
【四年级上册《曼谷的小象》教学预设】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30247/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