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至爱亲情
11 背影
香港维他奶广告之一“返乡篇”,讲述一位少年暑假回乡看望从未谋面的外祖父的一段生活经历,画面通过一些细小的镜头展现祖父与外孙之间那份深厚真挚的亲情,让画面外的消费者重新回忆—
次孩提时代的难忘经历,广告以“始终都是维他奶”结尾,深深地打动消费者的心。这则广告轰动
香港,成为港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加速了人们对这一品牌的认知,使维他奶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它向观众诉说的是亲情、乡情,它以朱自清的《背影》为创意素材,让《背影》中绵绵流淌的“父
慈子孝”的人间真情,化作甘甜的乳汁,滋润你的心田。
整体感悟·疑难解析
1.仔细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几次写到背影,想一想每次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开头“最不能忘记”背影——深沉、浓厚的感情笼罩全文。
●车站送别买橘子时的背影 ——父亲爱儿至深。
●父子告别“混在人群中”的背影——依恋、伤感,催人泪下。
●结尾读父亲来信泪光中浮现背影——思念不能自已,呼应开头。
2.把题目“背影”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为什么?
甲生:我觉得可以改为“车站送别”,因为文章主要写这一场景,通过送别表现父子深情。
乙生:我认为改为“深情的橘子”更好。几个橘子算不了什么,但父亲费那么大的力才买到,
橘子上凝聚着父亲爱子深情。
丙生:不能改,因为背影集中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师评: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拟题。只要标题是符合文章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 我觉得这篇文章抓住父亲的特征─“背影”,不惜笔墨细致描画,“背影”最能集中表达作者的感 情、父亲的形象。 |
3.文章2、3、4、5自然段是不是太罗嗦了?能不能把它们写简略些?为什么?
思路:这几个自然段好象和背影没有什么关系,其实我们体会一下这两段中暗淡的气氛、悲凉的
环境就不难明白,即使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为 儿子做了一件又一件的事
情。做得那么认真、那么竭尽全力,什么灾祸、劳累,全都置之度外。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背影便
不同平时的背影,更能显示父爱的崇高。
4.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
仔细。”“说定”改为“说过”好不好?
“ 说定”不送,后来还是送了,很好地表现出父亲的矛盾心理。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
色多了。本文字眼虽然十分平常,用得都恰倒好处,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精读体味·重点品析
《背影》一发表,就被誉为现代散文精品。写的是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橘子这样普通的事情,用的是平常的字眼,读着它,你不能不被父亲对儿子至亲至爱的感情所打动。它那催人泪下的力量从何而来?来自感情的诚挚真切,来自既精雕细刻又返璞归真的描写。 | ||
1.文中父亲说的话不多且非常简洁,但每一句都包含了他对儿子的拳拳深情,请你任选一句作简单的分析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一句,分别了,还是放心不下,牵挂路途情况,叮嘱儿子来信报平安。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攀”字用得好,你能体会出来吗? 一个“攀”字就显出了月台的高度,写出了吃力的程度。 | 你能找出这些话并作点分析吗? 试着体会这一句中的其他动词 | |
当然,你可以有你的 看法,可不要忘了说 清理由。 据报载,《背影》有可 能落选鄂教版教材。 原因是学生反对,理由 为“父亲”翻越栏杆, 不遵守交通规则。对 此,你有何看法? |
3.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我”再大也是父亲的儿子。文中也写出了“我”的感情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我”原先是不耐烦,后来感动得流下眼泪。正是这些琐屑的 事,体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
4.“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心里真的轻松吗?
父亲觉得尽到了责任,也怕我伤心,做出一副轻松的样子,其实心里并不轻松。
学力提升·分层训练
【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狼jí________ chóu__________躇 蹒跚_________
琐屑________ 颓唐___________ diàn__________记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细小而繁多的事。 〈 〉
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 〉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 〉
3.“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一句中,“聪明”的意思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几个类似用法的
词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本文内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如果说母爱是母亲手上“临行密密缝”的衣裳,那么父爱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品味】
儿女〈节选〉
朱自清
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
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你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