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回声》是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课文,科学性很强,它通过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用拟人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回声的形成,读起来生动有趣,激发学生注意发现自然现象,提出问题,自己发现寻找解决途径,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上课之前,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些教学设计,发现大多数的教案除了基本的识字外,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告诉学生回声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上。而我认为,毕竟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学生,而且也是一堂语文课,识字、读文是重点,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朗读感悟,教师只需在关键的地方加以引导,回声的形成问题很容易就解决,即使不能够让学生彻底的明白回声的知识也不要紧,利用这一点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去找到自己的答案。

《回声》教学反思

基于上述思想,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在识字和学生朗读方面下的工夫比较多,识字方面因为课文中的生字并不是很多,我采用是随文识字,教学方法上多一点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识字经验大胆的交流识字方法,但总的效果没有我预想的好,究其原因,我在课堂的活动方面还因动点心思,用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识字过程中,还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对于字的理解,可以用字到词,词到句或一字多词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字的含义。而在读文这一块,我借助了多媒体的手段,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看到的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的,这样比较直观形象的把课文内容先展示出来,一来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来给学生理解课文作了铺垫。在读文过程中,我采用多种读书的方式,如齐读,范读,学生分角色读,师生角色分读等,让学生在多次读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内容有比较深的印象,以备更好的理解课文意思。在解决回声是怎么回事的问题上,我没有做更多的解释,只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蛙妈妈的做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观看了课件之后,好象略有所感,各抒己见,虽然有的同学说的不是很到位,但这都是学生自己的感悟,自己的理解,是他思想的火花,这一点很重要。最后布置学生试着到课外去找资料,寻找答案。但在交流的环节时,我应该安排一个小的分组讨论会,先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作到各个都说,关照面更大,还可以便于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二次产生思想的火花,使他们的理解更加的到位。预设和生成是学生思维解放的保证,是课堂精彩的源泉。问题的设计、关键语句的品读是预设的,在这节课上我感觉自己设计问题的有些过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这节课下来,我想了很多,虽然我的识字、读文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课文也大致的理解了,但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关注学生这些方面还做得不够,课本只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载体,我们不应过多的把目光放在这个上面,而应该把视野打开,让学生从课本走向语文,从语文走向生活。

查看更多
【《回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2759/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