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语文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教案设计

语文教学作为一项特殊的师生活动,有着它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语文的教学内容存在于教材教参中,存在于教师和学生的话语中,存在于师生思维的展开、精神的交流和情感的波动中:语文教学的形式体现于教师的举手投足和脸色眼神,体现于学生的听说读写多种训练活动,体现于黑板、挂图及各种现代音像设备运用等。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语文教师经过精心准备,既要贯彻一定量的内容,又要运用适当的形式。这样,学生既有所学又有所乐,在师生互动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培养品性。然而,近几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不少语文教师热衷于形式的学习和更新,求新求异求精彩,致力于形式的尽善尽美,而忽视内容的调整、改革和提高。一种形式主义的歪风正在我们语文教学的田园里滋长。

谨防语文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且让我们走进中学语文课堂,就会发现教师们在忙忙碌碌:或而激情演讲,或而放声歌唱,或而出示物件,或而演示技法,所有才艺,无不尽情展现,即便丢乖弄丑,也在所不辞。而更热闹的是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他们或唱或跳,或说或笑,讲相声、演小品、猜谜语、看录像、做游戏、制玩具,等等,等等。凡是生活中的场景、凡是舞台上的做法,都要在语文课堂上翻版出现,语文课堂俨然成了“综艺大观”“生活大舞台”。至于所谓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教师们更是在形式上大做文章,“十年磨一课”,“十人磨一课”。所谓课堂中的“出彩”“亮点”,也无非是一个小小的“花样”,一个新奇的“作秀”而已。而这些“花样”和“作秀”也往往能赢得一些专家的称赞,并成为其他教师争相学习和效仿的热点。

如果对这些刻意追求形式的做法给以批评,有人会高举“教改”的大旗,振振有辞地辩护说:我们这样做是教学创新,是“寓教于乐”,是语文教育中的“美育”,是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在减轻学生负担,是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才能,是在进行“素质教育”。用心何其良苦,理由何其充分。果真如此吗?

首先,语文教学弊端重重,语文课程改革固然是要改变单调的、机械的、落后的教学方法,但更要调整、改革的是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教材以及语文课程的实施、评价和管理等。只要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有所了解,就知道这次课程改革是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方法的全方位的变革,几乎是一次教育革命,绝不限于课堂上的几个小小的新做法,绝不停留在课堂氛围的追求上。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语文观,要钻研“课标”和“课本”,要广开课程资源,深入了解学生。还要实时获知自己的教学效果,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如果把语文课程改革仅仅局限在课堂的教学方法上,那真是本末倒置,隔靴搔痒。

其次,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育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指南,为达成这一系列目标,教师学生要承担一系列必不可少的基本任务。而要完成这些基本任务,教师和学生必得付出一番艰苦的脑力劳动。语文教学追求的是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这些目标绝非说说笑笑就可以达到,而是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语文知识的获得是需要不断积累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不懈训练的,健康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高尚的价值观的具备是需要教师持续地言传身教以熏陶,需要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观察以感悟的。这些方面的获得和提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也是不可投机取巧的,而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再次,今天我们大谈语文教改,也并不是要推翻过去的一切教学内容和形式,一切都创新。过去不少好的做法还是要继承的,既要破旧立新,又要推陈出新。有许多旧内容正是我们今天学习语文的好材料,如《诗经》《论语》《史记》等。而古人的许多语文教学方法则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法宝,如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朱熹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深思”和“读书三到:口到、眼到、心到”。前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还总结了一些很好的语文教学原则,有的至今乃至将来都得坚持。如“精讲多练”这一原则,这意味着教师要适当地“讲授”,包括讲述、讲解和讲评,学生更要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有人以为讲授、朗读和背诵是传统的方法、是落后的方法,其实,有许多传统的方法恰恰是基本的方法,是语文教学绝不可少的方法。教师“讲”和学生“练”不是新“花招”,但却是语文教学中永远也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

诚然,我们要减轻学生负担,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快乐。但并不是什么负担都没有,并不是每堂课都要营造欢乐,并不是无止境地运用多媒体。凡事都得有个“度”,若是每堂课都是“活动式”“探究式”,或是每堂课都运用“多媒体”。这样即便教师能适应,学生也会厌倦的。一学期或几学期下来,将“活动”进行到底,“活动”必然散漫:每课都进行“探究”,“探究”也会变得乏味;每节课都用“多媒体”,“多媒体”会成为钳制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的枷锁。语文教学的内容是综合的。语文教学过程也应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既要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又要采用基本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快乐,又要让他们去感受生活的艰辛、人间的苦难和时代赋予的责任:既要进行审美教育,也要进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这种多内容多形式的浑然一体的语文教学才是现代语文课程的风格。

归根到底,语文教学所运用的一切方式方法,都只是语文教学的形式,形式终究是为内容服务的。那种撇开教学目标、简化教学内容、不顾教学效果、无视教学对象的健康全面成长,而一味地在方式方法上求新求异求趣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形式主义倾向。这样的教学似乎为一些学生所喜欢,为少数专家所青睐,但只是风风火火的“课堂闹剧”,无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种追求和做法是打着“教改”旗号,实则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戏弄和破坏。对于这一不良的形式主义倾向,应及时制止,以防泛滥成灾。

查看更多
【谨防语文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26164/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