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课文。在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采用言语激励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树立信心,表现自我,培养学生以情动情,自悟自得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以情动情,自悟自得的能力。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进而感悟理解课文?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这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着力解决的难题。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笔者尝试采用以下方法,使自己成为架设在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力求摆脱重讲解、轻参与;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发展的传统教学的樊篱;注重激发学生情感,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使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灵魂像一条红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一、实践表演,言语鼓励、树立信心
语文课堂教学应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空间,特别是给学生“表演”的空间,真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情感体验。在理解感悟本课片段“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时,我鼓励学生做着动作来读,还安排学生上台表演,然后让学生对照课文内容进行评议。这样,学生动作的到位与否直接反映了他对这句话的理解水平。学生经过评议,明白了马宝玉慎用最后一颗手榴弹,用石头与敌人进行搏斗的用意,深刻感受到马宝玉的机智果断,英勇顽强以及对敌人的仇恨。再朗读时,学生的语调语势就有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当然,要使学生表演到位,评议正确,朗读深入,教师的评价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体验,克服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评价的畏惧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学生在表演、评议时,教师不时讲到“真勇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表演好。”“评得真好,看来你观察得很仔细。”“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读得好极了!将自己的感受都读出来了。”这些鼓励性话语的使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开放”,决定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以及声情并茂的朗读。
二、录像为媒,引读为介,抒发情感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不能一味死读,要让学习有效就需要借助一定媒介来调动情感,使读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体现了相关的课文内容,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可感知的画面,视听结合,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英勇跳崖”部分时,我播放表现课文内容的电影片段,学生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屏幕,随着情节的发展,学生的情感越来越激动,有的学生紧张得紧握双拳,有的双眼含着泪花……甚至在看完录像谈感受时,声音竟有点哽咽了。通过录像这一媒介,学生对五壮士的壮举感同身受,为更深入地朗读理解课文设置了较为充分的情感铺垫。
我趁热打铁创设情景进行情感引读:“五位壮士胜利完成了党交给的掩护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转移的任务,毅然跳下山崖,壮烈献身,这一壮举是可歌可泣的。”我满怀崇敬之情的引语,使学生在读文前更增加了对五壮士由衷的敬仰之情。紧接着,我利用添加的词语或课文原有的词句,引读中赋予强烈的感情,从而引发学生朗读时的感情:
师:(添加词语)看哪!顶天立地的五壮士──
生:“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师:(添加词语)满怀深情地──
生:“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远去的方向”。
师:(添加词语)他们无比轻蔑地──
生:“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
师:(课文原文)脸上露出──
生:“胜利的喜悦”。
师:(添加词语)五壮士视死如归──
生:“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
通过“情感引读”,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栩栩如生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深受感染和教育;与此同时,课文的语言文字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
三、自主学习,共同探讨、发表见解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中,总是教师问,学生答。有时即使是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师也惟恐学生所学的知识有缺漏,匆匆忙忙讲解分析,使学生的情感被压抑,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质疑的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其实,学生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力量。教师鼓励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相互启发,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智力,而且于无形中培养了能力。《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有不少令人感动的语句。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给伙伴们听,并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为什么让你感动。再如,教师出示情感引读时添加的四个词语(顶天立地、满怀深情、无比轻蔑、视死如归)让学生选词填空:
五壮士的英雄形象:______________
五壮士对人民:______________
五壮士对敌人:______________
五壮士对死亡:______________
然后再找找看课文是用哪些词语来体现五壮士以上四方面的表现的。学生找出后,再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允许学生对有针对性的观点和问题进行辩论。这样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又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相互启发补充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并且还能发掘出新的问题再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教师才站出来引导。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我,都有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评价的权利,最大限度地调协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乐思善学。
四、情感引路,课堂延伸,发散思维
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主要是个体的心理行为,是靠读、悟、感受、思考产生的。教师无法超越,别人也无法替代。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这条主线,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学“英勇跳崖”这段课文经过观看电影片段、激情引读讨论、齐唱国歌之后,学生的情感已经储备到了一定的程度,这时教师安排学生以“你对五壮士说说心里话”为题发表意见。此时,学生饱满的情感有了充分的释放空间,争先恐后地发言:“我佩服你们,死要死得轰轰烈烈,决不死在敌人的铁蹄下!“我们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决不再让外国人欺负我们!”
学生的发言情真意切,五花八门,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强化了课文中心,又检验了教学效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形成了又一个教学高潮。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立足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灵活采用各种手段,努力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因素,把准情感脉络,让学生在感性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