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粗笔勾勒法
【提要】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所谓粗笔勾勒,原是一种绘画手法,近于速写,用在文学作品中,就是采用简单线条,粗略地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地几笔描写出来。这种方法的特点,正好与“工笔细描法”相对,用语简略,运墨便利,几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如果是反面人物,又近于漫画,常用夸张手法。这种方法,多采用大手笔式的宏观描写,笔下的人物形象,常给人以粗线条、大轮廓、总特征的印象,至于人物肖像的细部内容, 一般不作展示,即使有,也是点到为止,见好即收。
粗笔勾勒法在作品中的运用有两种情况。一是单一性,即文中只有一次很简单很粗略的描写。例如《小桔灯》中对主人公小姑娘的描写:“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的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登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全文仅此一处外貌描写,它粗线条地勾勒出了小姑娘的外在特征,从头到脚,一句一个肖像内容,一句一个外貌部位,文句简明,给人以大概的印象。
二是多样性,即文中出现不止一次外貌描写,每次写的内容又不尽相同,具有片断性和零散性,单独看来,是人物形象的某一两个方面,综合看来,又可以构成人物的整体面貌。但就某处描写而言,仍然是蜻蜓点水式的,是粗笔勾勒式的,例如《第二次考试》中对主人公陈伊玲的粗笔勾勒就达三次之多。第一次是:“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第二次是:“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出黯然无神。”第三次是:“一张朝气蓬勃、叫人喜欢的脸,小而好看的嘴,明快单纯的眼睛,笑起来鼻翼稍稍皱起的鼻子。”这三次描写,第一次写衣着,第二次写眼睛,第三次写面部,每次所写的肖像内容各不相同,它们在文中出现的位置也有先后之分,但都是用简短的文字进行粗笔勾勒,轮廓式显现,而三次综合起来看,又可以互为补充,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形象。这种外貌描写,由于多次出现,可以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外貌,最大的优点就是简省笔墨,给人以总体形象。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粗笔勾勒不等于描写模糊,不是隔着纱巾看人,给人的印象仍然是清晰的,鲜明的,实实在在的;二是粗笔勾勒虽具零散性,但要零而不碎,散而不乱,要有合理的顺序。
作者:莫家泉
【示例】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领头的纤夫是个肩膀宽阔的老头儿。他包着头巾,衣服上打着补但他的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路还长着呢!老头儿的右边是一个头发胡须都很浓密的中年人。他身强力壮,显得很有力气。这两个人走在行列的前头。紧跟着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子,保留着农民的打扮。他直着身子,没精打采地衔着烟斗,好像已经厌倦了拉纤的生活。高个子旁边是个肌肉结实的小伙子。他使着蛮劲向前拉,往上凝视的目光充满了诅咒和抗议。在这一群人中有个穿着红上衣的少年,从年龄和肤色都可以看出,他拉纤的日子还不久,别人都习以为常了,他还不习惯这种沉重的劳动。他拉了一下把他的肩膀勒得发疼的纤绳,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少年右面的老头好像有病。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他正用袖子拭额上的汗珠。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在少年后面,只露出半边脸。他用同情的目光看着白白的少年和秃顶的老头儿。这个老头儿显然已经习惯于这种工作了,他一边往前走,一边装他的烟袋。后面是个才退伍不久的士兵,还穿着官家发给他的皮靴。士兵后面是个高个子,他转过头去,愤怒地朝货船上望,一定是货船的老板在咒骂他们,驱赶他们。走在最后的是一个神态沮丧的老头儿。他低着头,无可奈何地拖着沉重的步子,拼命拉着纤绳往前迈步。
【简评】
这段文章运用粗笔勾勒法描绘了伏尔加河上十一位纤夫的形象。
文章在勾勒这十一位纤夫时,侧重点不同。领头的纤夫,是写他的衣着和肩膀;中年人,是写他的胡须和体型;高个子,是写他的神态和动作;老头儿,是写他的嘴唇和目光;汉子,是写他的皮肤和目光;另一个老头儿,是写他的动作;士兵,是写他的皮靴;高个子,是写他的神态;最后的老头儿,是写他的神态和姿态。
文章在描写这十一位纤夫时,运用粗笔勾勒的方法写出了他们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
写出了他们身受压迫和剥削,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心存不满和抗争。
十四、巧设悬念
悬念,意为引人高度注意,叫人挂念不已。旧时写章回小说的人,每到关键处,便来个“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这就是故意设下悬念。在记叙文中,作者往往在事件发展过程中设下一个个“扣子”,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悬念能使作品引人入胜,唤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同坐一辆车指挥战斗,齐国军队两次击鼓进攻,心急的鲁庄公一再要出击,都被曹刿制止。待到齐人“三鼓”,曹刿才说“可矣”。正当鲁庄公要驱车追击时,曹刿却说“未可”。最后他“下视其辙,登拭而望之”,便下令追击。曹刿一次又一次的“未可”、“可矣”,就是一次又一次设下悬念,只等到战争结束,曹刿讲出一番道理,读者才恍然大悟,所有悬念也就释然了。在《第二次考试》中,陈伊玲投考音乐学院,初试成绩优异,然而复试却“声音发涩,毫无光彩”,前后判若两人,令专家们大为惊讶。这是什么原因呢?作者设下悬念,引起读者追根刨底的兴趣。最后通过苏林教授深入调查,原来陈伊玲所在里弄发生火灾,她协助干部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睡,影响了嗓子”。如果文章按顺序写,把陈伊玲救灾的事先道出来,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好的表达效果。
作文中的悬念设计,要自然合理,故弄玄虚是不可取的。
【示例一】
礼 物
——呜!火车一声长鸣之后,便在兰田镇停了下来。我们全家应舅舅、舅妈的邀请,乘这趟列车,到乡下来过春节。
兰田镇是衡山脚下的一个小村镇,远远地能望到巍巍的衡山,景色十分美丽。舅舅家就住在离镇不远的一片竹林中。
过去,我们到乡下过年,爸爸妈妈总是把大包小包的礼品装了一袋又一袋。令人不解的是,我们这次下了火车还是两手空空,我好奇地问爸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爸爸幽默地说:“这是执行你舅舅的命令。舅舅曾三令五申,春节期间,列车上人多拥挤,带东西旅行很不方便,因此,不准从长沙买东西上车。如果非要表示一下意思,也只能到兰田镇后设法解决。且花钱不得超过十二三块。否则,将不欢迎我们……”
啊,原来如此!舅舅的好意我算是心领了。我眼珠骨碌一转,当即提出一个建议:“妈妈和爸爸各买一件五块以内的礼品分别送给舅妈舅舅,我送给表哥一件礼品,保证不超过三块钱。送什么,各自行使‘自主权’互不干涉。最后,看谁的礼物使对方最满意。”
“妙!”——父母亲异口同声地通过了我的“最新提案”。半小时以后,大家经过一番准备,在镇中央大柏树下集合了。每人买了些什么礼,一家人你瞒着我,我瞒着你,谁都不知道对方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真是有趣极了!
到了舅舅家,吃完晚饭后,爸爸将我的“最新提案”告诉了舅舅,舅舅听完哈哈大笑起来,乘着酒兴,他也抛了个“提案”——由舅舅、舅妈和表哥组成评委会,评委会设立“最佳礼物奖”,并且当场对我们所送的礼物进行评奖。这个“提案”,立即得到舅妈和表哥的一致拥护。随即,评委会根据抽签的结果宣布,送礼的顺序是:爸爸、妈妈、我。
爸爸带着稳操胜券的神情走到舅舅跟前,从提袋中拿出两瓶药酒说:“你早些年有个腰痛的毛病,这点意思……”不等爸爸说完,舅舅心直口快地插嘴道:“哦,过时的皇历翻不得了。去年,我们镇上盖起了一所大医院,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我的腰痛病已经断了根。”虽然舅舅的话没有再往下说,依我看,爸爸显然“败下阵来”,难怪他在放下药酒时显得有几分尴尬呢!
接着轮到妈妈送礼了。只见妈妈走到舅妈跟前说:“嫂嫂,你每天在镇办的食品加工厂清洗猪大肠,整天两手浸泡在冷水中,我买了双橡胶手套送给你。”舅妈微笑着接过手套,妈妈一见评委们没有别的反应,心里乐滋滋的。谁知她还未退回原位,调皮的表哥毫不客气地递过舅妈一张工作彩照。照片上,舅妈穿着洁白的工作服装坐在操纵台前,正指挥着机器在清洗肠子。妈妈一看,不由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无意中,我发现一团红云飘上妈妈的面颊,她不好意思地退了回去……
最后,轮到我这“第三号种子选手”上场献礼了。我故意装着为难的样子这里摸摸,那里摸摸,好像什么都拿不出的样子,舅妈看到我这神色,带着解围的口气说:“送礼的事我们就不难为你了。听说这几年你的作文大有进步,去年还在《小蜜蜂》上发表了文章,你要是能向你表哥介绍点写作文的经验,这就是最好的礼物嘛!”
舅妈那一本正经的解围神态,真使我忍俊不禁。我调皮地学着魔术师的模样用手从空中一抓,说了声:“礼物来!”接着便把手朝挂在墙上的一个书包一挥手说:“去!”
表哥一看,知道我送的礼品早藏在他书包中了,他连忙打开书包很快地就揭开了我这送礼之谜:原来,我送给表哥3本书——《少年作文辅导)、《作文趣谈》、《初中学生优秀作文选》。
舅妈看了这些课外书笑得合不拢嘴,她伸出大拇指夸我把“诲人不倦的老师”替他们请进门来了。
表哥捧着这些书乐得像尊罗汉,他拉着我的手不往他说:“表弟,你想得真周到,你真是雪中送炭呀!”
爸爸妈妈见我亮的这张“底牌”确实不错,深得舅舅家的一致好评,不由得都向我投来惊异、赞许的目光。
最后,舅舅代表评委会作总结发言。他说:“现在党的富民政策在农村生根开花,家家户户都富起来了。农村缺的不是物质,而是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需要的是新一代有文化的人。陈树外孙最懂得我们农心思,我宣布,他送的《少年作文辅导》等书荣获‘最佳礼物奖’。”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舅舅奖给我一块电子手表。
现在,每当我看见表上那不停闪烁的亮点,就仿佛看见了表哥那一双充满谢意、满怀信心的一闪一闪的眼睛……
【借鉴】
①巧设悬念。文中写一家三人到舅舅家去过春节,总共十二三元的礼物,却互相保密:“你瞒着我,我瞒着你,谁都不知道对方葫芦里装的什么药”,悬念由此开始。爸爸妈妈送礼后,轮到“我”献礼了,可作者又故意宕开一笔,“装着为难的样子这里摸模,那里模摸,好像什么都拿不出的样子”。这是再次制造悬念。最后“我”拿出的竟是舅舅、舅妈和表哥最需要的三本作文辅导书。悬念被释,两家人欢乐融融。试想,如果作者不采用“哑谜”的方法,一开始就道明爸爸妈妈及“我”所选购的礼物,怎么可能有现在这样好的表达效果呢?
②卒章见旨。这篇文章目的不在于叙述亲情,也不在于表现农民生活的好转,而在于表达富裕后的农民渴望文化,渴望把下一代培养成有知识的新人,而这个主旨是在文章的末了显示出来的。
【示例二】
没有比这更令人高兴了
圣诞节快到了,一家人都在忙着准备礼物。别人的礼物都好准备,唯独给外婆的礼物真是难坏了我们。买衣服吧,妈妈说,外婆各种各样的衣服够多了,一点都不缺;买食物吧,哥哥说太没意义;送圣诞花、圣诞卡吧,爸爸说没新意,去年都送过了,哎,怎么办呢?什么才是给外婆最好、最出其不意的礼物呢?
一
外婆近来时常嘈叨着:“联儿,什么时候能回家就好啦,都三十几年了!”
联儿是谁?他在哪儿?为什么不能回家?我是越听越糊涂,看到外婆愁眉不展的样子,我又不敢问。
二
妈妈今天真有些神秘。一回家,就把爸爸拉进里屋嘀咕了好一阵子,等他们走出屋子,我发现妈妈的脸 上有泪痕,可嘴角却挂着笑。爸爸也好像特别高兴。晚饭时,不到逢年过节从不沾酒的爸爸,竞破例喝了酒,而且喝得还不少,更令人奇怪的是,从不让爸爸多喝酒的妈妈,竟熟视无睹,不“严加管教”暂且不讲,竟还参加了爸爸喝酒的“行列”。
外婆也觉出不对劲了:“洋洋,今天是什么喜庆日子,你们这么高兴?”
“妈妈,我们家要有喜事了,今天先小庆祝一番。”妈妈乐呵呵地说。
“等喜事进门了,我们再大庆贺一番。”爸爸一仰脖又干了一杯酒。
三
我那神秘的爸爸妈妈,也不知在干什么,整天忙进忙出,买这买那,像是有贵客临门,或许是在为“圣诞之夜”作准备?猜不透。什么都瞒着我,太不民主了!送外婆的礼物还没准备好呢,也不知他们急不急,我可是急坏了。
四
今天就是圣诞夜。
下午刚放学回家,妈妈突然“召见”我。
“小巍,我和你爸爸现在要去机场接人,你和哥哥,照顾好外婆,降压灵、镇静剂都服一片。记住!”
“这是干什么呀!妈妈,透露一点消息吧!你们去接谁?”
“好吧,先告诉你一点,去接你台湾的联生舅舅!千万保密,知道吗?
我得寸进尺:“那天爸爸喝酒是为这事吧!”
“对,我接到你舅舅从香港打来的电话。到此为止,别多问了。”
爸爸、妈妈走了。
我可是糊涂了,台湾的舅舅,我什么时候又多了个舅舅,还是从台湾来的?联生,联儿,哦,外婆唠叨的联儿该不就是这个联生舅舅吧……
一切按妈妈的嘱咐行动,给外婆服了药。
“叮咚”,门铃响,我赶紧开门。
门外站着爸爸妈妈,还有一位陌生人。
“巍巍,谁呀,是谁来了?”外婆走了出来。
“是……”我还没来得及回答。陌生人竟上前紧紧抱住了外婆,嘴里喊着:“妈妈,妈妈,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我是联生,是你的联儿回来了。”大滴大滴的泪珠从他脸上滑落,外婆惊讶地端详着陌生人,不禁老泪纵横。站在一边的妈妈爸爸都流泪了。
陌生人正是外婆的联儿,我的联生舅舅。
“外婆,你快别哭了,快别伤心了。”
“傻孩子,我高兴呀,三十八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没有比这更让我高兴了!”外婆笑逐颜开。
“妈妈,今天是圣诞夜,联生哥,就是我们给您的圣诞礼物。您满意吗?”
“满意,联儿回来,这是给我最好的礼物。”
外婆见到分别三十八年的儿子,妈妈爸爸见到了他们分别多年的哥哥,我和哥哥见到了从未见过面的舅舅,在这圣诞之夜,亲人团聚,哦,真的,真是没有比这更令人高兴了。
圣诞夜的烛光映红了我们每个人的脸。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多美的合家欢乐的画面。
海峡两岸的所有亲人若都能团聚,将没有比这会更令人高兴的了。
【简评 】
①巧设悬念。圣诞节到了,送什么礼物给外婆呢?文章一开头就设置了一个悬念。外婆特别关心“联儿”,成天盼着“我”从未听说过的联儿能回家,联儿是谁呢?又是一个悬念。妈妈和爸爸嗝咕了好一阵子,爸爸竟破例喝了酒,连外婆也察觉了准有喜庆的事,究竟有什么喜事呢?文章再设置了一个悬念。神秘的爸爸妈妈整天忙进忙出,买这买那,是为了贵客临门,还是为圣诞夜作准备呢?一连串悬念之后,又加了一个悬念。最后,所有悬念得到了圆满的解决,送给外婆的礼物果然是“最好、最出其不意”的。整篇文章就在悬念迭起中展开的。
②彩线串珠。文章环绕着礼物展开,从全家讨论送什么礼物给外婆,爸爸妈妈神秘地筹备礼物,到外婆喜出望外、满意地表示“联儿”回来是最好的礼物,礼物像一条彩线贯串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