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因为成绩优异,十分谦虑谨慎”──这是一种罕见的病句。而有些出版物多次将《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一句的“不以”译作“不因”,使全句文理大为不通,犯了与上例同类语病。
“不因A而B”,这种否定性的因果紧缩句有以下两种规范形式:
1、相当于“因为不A,所以不B”。如“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意思就是“因为没有碌碌无为,所以不感到悔恨”。
2、相当于“虽然A,但不B”。如“他没有因成绩优异而自满”,意思是“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没有自满。”
无论属于哪种情况,A和B都应存在可以成立的因果关系,如“碌碌无为──悔恨”,“成绩优异──自满”。“不因A而B”中的“不”则排除、否定这种因果关系。如果B项空缺,代以或接以“负B“(B的反义语),就会出现语病,不连贯,不通顺,语无伦次。
有人把开头所引“先帝不以臣卑鄙……”一句译作“先帝不因我低微鄙俗,不惜屈尊俯就,三次到我住的草屋来探望”,就是错用了否定性因果句。如使译句文理通顺,应改为“先帝没因我低微鄙俗而看不起我……”但原文中没有相当于“看不起我”的词句。能否认为“不以臣卑鄙”之后省略了“而弃之”之类的话呢?没有这样省略的体例。这样的省略是不可以的。所以,这个“以”字不应解作“因为”,须别寻他解。
这个“以”字宜释作“以为”、“认为”、“视为”,全句译为“先帝不把我看成低微鄙俗的人,屈尊俯就,三次到草屋来看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