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也好糟糕也好──《“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分析

今早上完了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而且是第二次上这篇人文性较强的文章。自我感觉挺不错的,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整体效果不错,这令我陶醉在愉悦中。虽然如此,我可又习惯性地陷入沉思中,“哎,当初的教育机智跑到哪里去了?为何如此缺乏呢?今天可是第二次上这课文啊,要是头一次上还说得过去。”诸多的“精彩”与“糟糕”在心中酝酿着。于是我静下心来,回忆着上课时的种种细节,反思又反思,便整理出本节课上得精彩之处和糟糕之处作为自己今后教学的借鉴。

精彩也好糟糕也好──《“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案例与反思

第二课时的案例(片段)

巴迪童年时、成年时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呢?你又是怎样理解的?请大家自己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1:我从中读懂了作者儿时不明白父亲那句“糟糕透了”的意思,现在明白了。

生2:我从中读懂了作者体会到自己多么幸运,因为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

师:那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言语,把含义深刻的语句找出来并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生自由读文找句后汇报交流。)

生1:我从“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总结‘提高。“这些句子中体会到母亲慈祥、鼓励式的爱,激励作者满怀信心前进,父亲批评式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生2:我体会到作者小时候很幸运,既拥有母亲鼓励式的爱,又拥有父亲严厉式的爱。我却得不到父母的疼爱,我的父母是重男轻女的典型,他们总是疼爱我弟弟,从来不怎么关心我。

生3:这说明作者虚心接受了爸爸的批评,把它当作是自己前进的动力。

生4:我从“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这是比喻句。

师:“交织”在这里指什么意思?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作家,当你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好评,你会怎样对自己说?当你的作品屡屡碰壁,稿子被出版社退回来,你又是怎样对自己说的呢?

生(略)。

师:你还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什么?

生1:“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我喜欢这句,他告诉我“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

生2:我从这句中体会到不管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是来自父母的爱。

生3:我知道了这两种爱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一个是赞扬,一个是批评,但都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生4:我体会到父母都是为了儿女好。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巴迪这样的故事经常发生,请你把你经历过的这样的事情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生回忆交流。)

【教学反思】

每一节课就算是一节最失败的课,都有它的长处,我这节课也不例外,自我总结的优点如下:

一、深入钻研教材,落实课标精神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富有童年色彩的文章:

课文讲了作者童年时写了人生的第一首小诗,母亲给予“精彩极了”此高度评价后,小巴迪可高兴,他兴奋地、焦急地等待着父亲的回来,等待着父亲与母亲同样的评价,谁料父亲说:“糟糕透了”。这可伤透了小巴迪幼小的心灵。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成年后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此课文语言平实,没有多少优美华丽的语句,正所谓是平凡中见真情啊,字里行间都蕴涵着父母的爱。通过把握好学习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此重难点的尺度,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伟大,从小懂得感恩。因此,我抓住了这“人文性”,通过语言的感悟来陶冶学生的性情。新课标中指出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是理解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于是我在引导学生“听、说、读、议、悟“此过程中,结合让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语句谈自己的想法。当学生不理解“交织”的内涵时,并不是片面地从字典中理解到“交织”的表面意思是:“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而是设计了一个想象来引导学生理解:如果你成为一名作者,当你的作品连连发表,获得读者的好评时,你会怎样对自己说呢?当你的作品屡受碰壁,出版社退回稿子,你又会怎样对自己说呢?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突破了难关,理解了“交织”在文中的意思,又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

二、给学生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如在本文第二部分的教学时,学生找出语句“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他们并从中发表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有的说:“作者是幸运的,儿时既拥有母亲慈祥鼓励式的爱,又拥有父亲严厉批评式的爱。”有的说:“巴迪是幸运的,我也是幸运的,因为我的父母与巴迪的父母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的生活学习。”个别同学则感受到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的父母从不关心自己。无论是哪一种感触,学生都能从课中延伸到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着自己的“所感所悟”。这一环节的教学,切合新课标的要求,课标中频繁出现“感悟”此词,目的在于强调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向学生填鸭子式地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变现在的重个性体验,重人文关怀,让学生从学习中懂得了人生道理。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因此,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感悟的课堂,而我这节课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只有每节课坚持让学生石感悟的课堂,学生的语感才会提高,为今后的语文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实,每一篇文章某一个句子都会引起读者的感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感悟,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美好的篇章时,不要忘了要联合实际,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释,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三、语文生活化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语文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这样的话,语文此门课程对小学生来说是那么倍受亲切。自然而然,学生学起来兴趣浓了,主动性调动起来了。课中,我让同学们回忆这4000多日子来,有与巴迪一样的小故事吗?动起你的笔来,写出你精彩的人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勾起了学生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亲情的回忆。习作完后,同学们互相交流着、享受着父母情深如海的恩惠,孩子们由衷发出感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尽管个别同学受到父母的冷落,羡慕巴迪,羡慕同学拥有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但她有所收获,她懂得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把自己带到这世界上已经心满意足了。

去年我向镇里申报《语文生活化的研究》此课题研究的落项,研究“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执教的这节课体现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在今后的课中,我要坚持“让语文生活化”,让语文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与课题一样,本节课有精彩的,也有糟糕的。糟糕的点点滴滴也因为这节课而牢记于心。

一、朗读训练不到位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言语课需要朗朗地读书声贯穿课堂的始终。本课教学缺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汇报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后,如果加上深情的朗读,必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以读促讲”──“读中悟情”──“身同感受”,正是这节课所追求的,可就只差这一细节──朗读的指导,因而导致此课堂教学暗然淡色。语文课堂是对话的课堂,要处理好“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关系,有感情朗读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手段,让学生与文本的接触中,燃起心灵的火花,感受到人文的升华。

二、缺乏教育机智

我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了,从没今天的教育机智如此缺乏,何这样说呢?原因在于让学生找出自己深有体会的语句后,便谈感悟。此时学生所说的基本上大同小异,同一个意思的就有好几个同学重复着。看着同学们交流得如火如荼,就有种不忍心打断他们,其实就这么一句话“凡是都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请同学们不要重复。”然后加以点拨,此时不仅节省了许多时间让学生有感情朗读,从读中感悟,以读促讲,不就比周而复始地表达肤浅的理解,不是更好吗?

三、应立足课内,放眼课外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

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不断巩固,不断提高。因此,课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对人文性的开掘,也应注重搜集课文资料,给学生阅读。学完本课后,推荐同类的美文给学生欣赏,如《背影》、《父亲的爱》等颂扬亲情的文章,同样能激发起学生对父母的爱意,课后可布置一些开放自主性的作业,如:

1、同学之间相互推荐阅读歌颂亲情的文章。

2、读了本文后,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应该是感触颇深的了,请你把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感受写下来,成为一篇读后感。

3、可以把你的生活中,你经历过的类次课文的故事叙述下来。通过如此立足课内,发展课外的培养,学生的知识面会有断丰富,情感会愈发细腻。

四、忽视了了学生的自主性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一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这强调了“以生为本”,既然学生为主体,是学习的主人翁,课堂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回想起来,这节课我似乎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是真正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必须放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收获知识与能力。例如: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可组织角色朗读、课文剧表演、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环节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对话的课堂,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接触,促进了生与生、师与生的对话交流。新课标倡倡导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由“学会”发展到“会学”。看来,我将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以适应课程改革。

反思到这,我最大的感触是:精彩与糟糕是每一堂课必经的的两道风景线,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冷静审视每一堂课,化糟糕为精彩,变精彩为精妙,我们的课堂不就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吗?

查看更多
【精彩也好糟糕也好──《“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案例与反思】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20459/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