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哲理散文。课文讲述在作者的乡下老家,有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他不按固定的规律给树苗浇水,树苗去长成大树。作者借平凡的生活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说明了只有在不确定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长大成材。
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很多也很有价值,如:种树人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种树人为什么这样做?桃花心木给了作者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具体语句,特别是对种树人的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的描写和作者听了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受到感动的部分,进行深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探究种树人奇怪做法的原因。在探究中使学生逐步体会其中的道理,受到启示,获得人生感悟──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谈,当谈到班中幺忠迪五岁就自己在家过夜,一年级下学期就自己上放学时,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的感悟在交流中加深。
另外,在朗读指导中我还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文章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奇怪──越来越奇怪──更奇怪──非常感动,我以此为线索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朗读作者看到种树人的做法感到奇怪时的所想,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时的所感,并指导学生边读边揣摩“我”的心理活动和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知道了“不能有依赖心理,要自立”“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只有做坚强的野花生命力才会更旺盛”“不能过分的依赖父母,要学会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