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同志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写于1933年1月,是诗人早期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优秀的诗篇之一。
我们读任何一首诗,如果要准确理解作品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至少要知道一点和作品提到的事件有关的情况,了解一点诗人的生活、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艾青同志在《艾青选集·自序》中曾扼要地介绍过他的生活道路。他说:
我出身于中国东南部一个地主家庭,在一个贫苦的农妇家里抚养到五岁,感染了农民的忧郁回到父母家里,在被冷漠与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受过“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影响,在中学的最后一个学期,看见1927年的昙花一现的大革命,在艺术学校学了一学期绘画,到资本主义国家流浪了几年,乱七八糟地读了一些哲学和文学的书。日本侵略东北后回到中国来,很快就被送进了监狱,过着几年黑暗的不自由的生活……
《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作者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牢里写的。
这首诗共13节,一百多行。它是诗人从心灵深处捧出的一曲真挚、朴实、深情的赞歌,是献给曾经养育过诗人的贫苦农村妇女──大堰河的,也是献给养育了诗人的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
诗的1、2节,象美术家绘画,先勾勒一个轮廓一样,呈露了诗人与穷苦农妇大堰河之间的感情的桥梁。诗人反复吟咏,“大堰河──我的保姆”;真情地宣告,虽然生在地主家,但却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是“大堰河的儿子”。
第3节写诗人在寒冷的下雪的日子里,想起了大堰河。因为诗人永远难忘,大堰河在贫困中死去时,也正是寒冷的雪天。这是一幅悲凄的画面,流露出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之情。
第4节,用一个又一个形象的细节,突出地集中地写出了勤劳、善良的大堰河,对诗中的“我”的母爱。诗写道:大堰河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搭好了灶火之后”,在“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这八个细节,每一个都饱蕴着大堰河对“我”的亲人之情。读者从这里可以推见:大堰河的家务是何等繁重,然而,诗的“我”已是大堰河灵魂中的血肉,时刻都挂在她的心上;大堰河的无私的感情乳汁,使“我”更加深了对大堰河的敬爱。
第5、6节,写诗中的“我”,回到生他的地主家庭里,就象是“新客”。虽然那里有豪华的家具,细软的被服,上等的饭食,但是“我”“忸怩不安”,感到很不习惯,很不舒服。
这与“我”在大堰河家里的情景,恰成鲜明的对照。读者从这对照中可以领悟:“我”在儿童时代,无论是生活习惯,或者是思想感情,都和大堰河融合在一起了。他,是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是他的思想感情上的母亲。
如果说这首诗的前6节表现了诗人和大堰河之间感情海洋里的第一重波涛,那么7至10节,就表现了第二层巨浪。这四节,写大堰河由于生活的重压,在她流尽了她的奶汁和血汗之后,仅四十多岁就死了。她的后半生过着辛劳、贫苦的生活,可是对乳儿的感情,不仅没有淡薄,而且更深更浓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的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对乳儿体贴入微,把乳儿的欢乐和幸福,看成是自己的最大的欢乐和幸福。这是只有劳动人民才可能具有的纯洁的厚实的真情。最使人难忘的,是大堰河临终时,乳儿不在她身旁,她的丈夫和五个亲生儿都在,她仍惦记着她的乳儿,死时,还“轻轻的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诗写到这里,已经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诗的最后三节,写大堰河死后,她的乳儿和她亲生的儿子象亲兄弟一般亲,她的乳儿对她更加敬爱。诗最后写道:
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诗人引导读者把感情扩大,延伸开去的引线。
作者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主要是通过诗中的“我”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那么,这个诗中的“我”,与诗人是什么关系呢?大家知道,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我”,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我”是作者的化身,作品是作者的自叙传;二、“我”身上有作者的投影,但不能说这个“我”就是作者;三、作品中的“我”,与作者不相干。《大堰河──我的保姆》基本上属于第一类。我们之所以要加上“基本上”三个字,是因为:一方面,诗中的“我”,确实是诗人自己,诗中的“我”一系列生活遭遇,也是艾青同志的遭遇;诗中“我”的感情,也是诗人的感情。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注意,诗人写的是将生活典型化了的诗,而不是只写“已有实事”的历史或自传。因此,不能把作品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当做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例如诗中用“大堰河”作为“我”的保姆的名字,用的就是象征的手法。
在现代,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如果它所提出的问题,与人民、革命事业不相干(更不用说敌对了),如果它所抒发的感情,和人民相去十万八千里,那即使它的艺术性较高,也难以为人民所接受,不能不被无情的历史所淘汰。《大堰河──我的保姆》之所以在今天还有生命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诗的整个意境,诗的感情倾向,深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愤怒地谴责了罪恶的旧社会。
这首诗如同它的题目所昭示,是一首呈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诗作突出了大堰河作为劳动妇女的思想性格的一个本质方面,那就是勤劳、质朴、善良、纯真。诗中“我”对大堰河所表达的敬爱之情,也绝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一个人的,而是对所有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诗很自然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这首诗的艺术整体和诗人的感情倾向,引导读者恨那不合理的旧社会。大堰河如此勤劳、善良,却在壮年被生活的重负压死;“我”这个知识分子,只是因为对不公道的世界,写了诅咒的歌,而被投入监牢。这事实本身,就是对整个旧世界的罪恶的有力控诉。在当时,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国民党反动派,是中国人民的中心战斗任务。《大堰河──我的保姆》向旧世界发射的愤怒的仇恨的子弹,毫无疑问,是中国人民对反动派进行斗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诗的感情和人民的感情相通,使得它能够在广大人民中引起共鸣,受到欢迎。
《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艺术上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它把叙事和抒情很好地结合起来了。一般说,离开了形象描绘的抒情,容易陷于空泛;而缺乏感情色彩的叙事,则会流于板滞。艾青同志的诗没有这两个毛病。诗中说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主要通过四节具体叙事描写来表现,一节是写大堰河在繁重的家务中,仍一天到晚抱着乳儿;一节是写乳儿稍大一点,大堰河为了乳儿的衣食,不管天寒地冻,“含着笑”洗衣、切菜;一节是写大堰河怎样把心灵的安慰寄托在乳儿身上;一节是写大堰河临死还惦记着她的乳儿。除个别场景外,都是从日常生活中选出来的较为典型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表现出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情蜜意。这样,读者就很自然地跟着诗人得出一样的结论:“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没有那些具体的形象描绘,这抒情的议论,就象树没有根,没有土壤。抒情的议论,仿佛是一串珍珠的线,没有串着,那些细节或场景就无法构成一个有机的诗的意境。
这首诗,具有内在情绪的节奏和旋律。诗开始,感情较为平缓。第3节情绪有较明显的变化,对大堰河的思念与痛悼之情交织在一起。第4节,感情的弦绷得更紧。5、6节从旁反衬“我”对大堰河的感情,节奏放松。7、8、9节,感情的浓度逐节升高。第10节,表面上的感情节奏放缓慢,而悲愤的因素增多。第11节写“我”把对大堰河的敬爱之情,转化为对旧世界的恨和对大堰河儿子的兄弟般的爱。第12节,感情的节奏又一次出现高峰,诗人把对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母爱之情的感激,上升,扩大,上升、扩大为阶级情、阶级爱。最后一节,旋律较缓和,却能引人回味、深思。一首诗,如果感情的节奏和旋律象水平线一样,毫无起伏,或者只知绷得紧,始终是“高八度”,不知有张有弛,那是不懂生活和艺术的辩证法的表现。
艾青同志写《大堰河──我的保姆》,有长期的生活积累,有深切的感受;在文学修养方面,也有较充分的准备,他说过:
我所受的文学教育多半是五四新文学和外国文学。我是在一种缺乏指导与帮助的情况中,进行自由阅读的。因此,所受的影响也是复杂的。……从诗上说,我是喜欢过盔特曼·凡尔哈仑,和俄国十月革命时期的大诗人玛耶可夫斯基、布洛克的作品的;由于出生在农村,甚至也曾欢喜过对旧式农村表示怀恋的叶遂宁。法国诗人,我比较喜欢兰波。
可见艾青同志所汲取的艺术营养是多方面的。就《大堰河──我的保姆》来看,并没有染上兰波那种象征派诗的不健康的毛病。《大堰河──我的保姆》,明朗而又深沉,朴素兼有浑厚。
艾青同志的这首诗,在30年代,就得到过茅盾等同志的好评(见《文学》八卷一号)。在今天,它对我们仍具有认识的和美感的作用;而对一些诗歌作者来说,读后当会获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