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针
教学设想:《散步》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读出它的深层含义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所以我采取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授课方式,让他们自由选取感点欣赏,让他们在研讨中进入散文的意境,把握散文的主题,领略散文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勇于承担责任的的情感。
活动一:设身处地导入: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却喜欢看动画片。遥控器在爸爸手中,他会怎么办?如果遥控器在你手中呢?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莫怀戚的散文《散步》,看看作者家庭成员之间的分歧是怎样解决的。播放电视散文《散步》。
活动二:故事接龙
1.《散步》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把文章的故事情节分解成若干个小故事,我们来个故事接龙。
①“我”劝母亲散步;②全家人一起散步;③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④“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⑤母亲依从孙子;⑥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2.教师点拨
我们已经初步把握了文章的故事情节,其实故事情节是一篇文学作品最表面的东西,我们还应该对这篇文章作更深一层的探讨。
其实,一篇成功的散文作品,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真,一是美。真就是真实,就是源于生活。据作者介绍,就是取材于一次全家三代四口的散步(参考书有关资料一《的写作契机》可提前印发给学生)。而两代人之间的分歧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就像我们一家人看电视一样。正是由于它来源于生活,是真实的,所以才感人。我们大家学习写作也是如此。
活动三:探询美感
重点研究这篇散文中的美。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集体探询散文美感,集中意见,说出你的发现。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慧眼,相信大家都能发现文章中的美。
一、可以通过整体感知发现:
①人物美和主题美
从的主题看,它宣扬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A.“我”劝母亲散步——儿子敬爱母亲,母亲尊重儿子,家庭出现了融洽祥和的气氛。
B.散步过程中,“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爱幼更需尊老,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
C.母亲改变主意——爱幼。
D.“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尊老爱幼。
二、可以通过文章中的语句发现: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从表面上看,是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
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样是美的。一个家庭是由老人、中年和孩子组成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和谐的美:“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她为儿子的出色感到欣慰;儿子以爸爸为榜样,做一个男子汉;妻子在外面听我的,就是在家里我听妻子的,这是一个和谐、其乐融融的家庭,以爱做基础,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②语言美
对称: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B.含义丰富。
C.意在言外。
BC两点在分析主题时,已有所涉及。
小结:《散步》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令人费解的句子,平易朴实,然而我们读起来琅琅上口,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③意境美(景物描写)
文中的两处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为人物和事件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是对生命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池塘,这又分明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两段景物描写非常简短,却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总结:这节课,我们从几个方面发现了散文《散步》中蕴含的美,可以说接受了一次美的洗礼,希望同学们课下对这篇散文再进行品味,也许,你还能从中发现更多的美。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真:源于生活
美:人物美
主题美
语言美
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