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2011 年义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
语 文 试 题 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6页,有4大题,23小题。满分为120分(作文中含书写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考生用0.5毫米及以上的黑色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3分)
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s?u) ⑴ 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quán) ⑵ 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t?n) ⑶ 然。
(摘自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孙炎明的颁奖词)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春的阳光,温暖而充满活力,唤醒世上沉睡的万物;夏的阳光, ⑴ 而热烈,泼洒着傲视一切的自信;秋的阳光, ⑵ 而温馨,为小道铺上金色的地毯;冬的阳光, ⑶ 而慈爱,为苍白的心灵注入生机与希望。
A.含蓄 B.奔放 C.庄重
3.古诗词填空。(6分)
(1)峰回路转, ,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李清照在《武陵春》中以实写虚,表明内心浓重的哀愁的句子是“ 。”
(4)雨,是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请写出古诗词中借雨抒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4.下列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当然,在表现自己的时候,自身的缺点或不足难免会有所暴露。
②表现自己适当地张扬个性,更容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③况且缺点被发现或被指出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这可以促使我们完善自己。
④不过,这都是最真实的自己。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5.名著阅读。(3分)
(1)在西方,有一部小说,卢梭曾建议每个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小说主人公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这部小说是 。
(2)“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请写出与这首诗相关的人和事。
(3)“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弦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这段文字赞颂的人物是 .
6.综合性学习。(6分)
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即将结束,九年级某班决定开展“我心中的语文”专题活动,请你参加。
【感悟语文】
(1)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有人说:“语文是窥视人类心灵的窗口。”我要说:“ ”
【语言品味】
(2)学好语文读为先,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鲁迅先生曾说:“读书要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美国诗人柯勒律治说:“读书应当像石床的矿工一样,把‘渣’甩一旁,只拣些纯净的宝石。”这两位大师关于读书的过程见解中表述的主要意思分别是什么?
①鲁迅的意思:
②柯勒律治的意思:
【问题探究】
(3)谈起学习语文的苦与乐,有的同学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有的同学则是大倒苦水,你的感受呢?说出来,与同学分享一下吧!(5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
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4小题
(一)(14分)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
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在那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②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
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③只有当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当心灵归于一份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
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④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
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⑤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了,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燃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
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了。
⑥炊烟是 。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
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⑦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远行回到家
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⑧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
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选自《视野》2009年第7期,有删节)
7.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3分)
8.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9.阅读第⑥段,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3分)
炊烟是
10.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我的赏析:
(二)(12分)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季羡林
①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②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
③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④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⑤凡是事情古老的,我们常常总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变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是越积越多。禽兽似乎没有发现有这种本领。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则不然,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克隆”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吃一惊。有的人竟忧心忡忡,不知这种技术发展伊于胡底(成语“伊于胡底”典出《诗经》,用于对不良现象表示感慨)。信耶稣教的人担心将来一旦“克隆”出来了人,他们的上帝将向何处躲藏。
⑥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⑦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⑧但是,话又说了回来,中国历代都有“读书无用论”的说法。读书的知识分子,古代通称之为“秀才”,常常成为取笑的对象,比如说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取笑秀才的无能。这话不无道理。在古代——请注意,我说的是“在古代”,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几乎都是不识字的痞子流氓,中国历史上两个“马上”皇帝、开国“英主”,刘邦和朱元璋都属此类。诗人只有慨叹“刘项原来不读书”。“秀才”最多也只有成为这一批地痞流氓的“帮忙”或者“帮闲”,帮不上的,就只好慨叹“儒冠多误身”了。
⑨但是,话还要再说回来,中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这一批地痞流氓,还是“秀才”?答案皎如天日(皎:白而亮)。这一批“读书无用论”的现身“说法”者的“高祖”、“太祖”之类,除了镇压人民剥削人民之外,只给后代留下了什么陵之类,供今天搞旅游的人赚钱而已。他们对我们国家竟无贡献可言。
⑩总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11.阅读第⑥段,请你说说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证明“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一观点的。(4分)
12.怎样理解“答案皎如天日”这句话的表达效果?(2分)
13.作者在文中驳斥了“读书无用论”的说法,你认为读书有用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14.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一个能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叙述要简明扼要。(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4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4分)
军 城 早 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5——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其寓意是什么?(2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分)
(二)(8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因( )以为号焉
(2)期( )在必醉
(3)环堵萧然( )
(4)不汲汲( )于富贵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8.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文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三)(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④,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⑤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⑥,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见诛:被诛杀。⑤贷:宽恕。⑥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虽(虽然)同席不交谈 B.乃(于是)跪请曰
C.但(只)乞贷妻子 D.因涕(眼泪)泣勉以忠义
20.下列句中加点的“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乡为(为了)生死而不受 B.山恋为(由于)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C.后子仪代思顺为(担任)将 D.项为(因为)之强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仆岂敢怀私忿哉!
22.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简要说一说。(2分)
四、写作(共52分,含书写4分)
23.按要求写作文。(52分)
在金黄色的沙滩上,有一片绿洲。那里飘荡着沁人心脾的香,流淌着甘甜的水,回响着清亮的鸟鸣。它为跋涉者洗去疲劳,为饥渴者奉上食物和水,为远行者提供休憩的住处,为迷途者指引方向……其实,我们的现实生活里何尝没有这样的绿洲?我们的心中何尝不需要这样的绿洲?它是生命养料的供给处,是成长旅途的精神驿站。只要人人心中都拥有一片蓊郁的绿洲,世界将泉水淙淙,鸟语花香,洒满春天的阳光。
请你以“我心中的绿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
(2)文体自选。
(3)文章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擞 诠 坦(3分)
2.B A C(2分,对一个给1分)
3.(6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浮云游子意(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 A(2分)
5. (1)《鲁滨孙漂流记》(2)宋江浔阳楼上题反诗(3)贝多芬(3分,每空1分)
6.(1)示例:语文是传承人类文化的载体(2分,句式相同,内容相符)
(2)鲁迅:要博览群书,读各种各样的好书。
柯勒律治:读书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语文很广阔,亦很丰富;语文很生动,亦很美丽;猜字谜,背成语,对对
子,诵诗书,学习语文不亦乐乎。我愿与语文同行。(2分,能围绕话题连贯展开,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4分)
7.城市里没有炊烟,即使有,城市的人们总是匆匆忙忙,无暇留意炊烟,而炊烟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3分)
8.过渡作用。从上文对城市人忽略炊烟的论述过渡到下文对乡村炊烟的深情回忆中。(4分)
9.炊烟是远行游子心中的家园。(3分)
10.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回答即可。(4分)示例:这两句话用拟人兼排比的手法,写了炊烟的无所不在及其多姿的形态。不管你从哪个方向眺望,乡间的炊烟都使你感到亲切、温暖。作者选用几个具象化的地点“房屋的脊梁上”、“树梢的鸟巢旁”、“胡同的拐角里”,使得炊烟的所在有了具体的依托之境;又用“盘旋”、“飘荡”、“踱步”写出其袅袅变化之状,读来亲切、形象,充满诗意。
(二)(12分)
11.一是书籍是人类保存、传承智慧的重要手段;二是读书能使人类永远不停地向前。(4分)
12.作者说答案明确。就像白天的天空和太阳一样,意味着无可争辩。语言中透出一种坚定、恳切,充满真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2分)
13.(3分,围绕观点,言之有理,连贯得体即可给分)示例:在当今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人们更需要读书,否则,知识匮乏,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就会面临生存的危机,就会被淘汰。
14.(3分)提示:可列举谈读书作用的名言作道理论据,也可举一些历史名人有关读书的示例等。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4分)
15.(1)其寓意是指边境局势的紧张;敌我交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战事紧迫。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些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些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二)(8分)
16.(1)因:于是,就 (2) 期:期望 (3) 萧然:空寂 (4)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4分,每空1分)
17.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工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2分)
18.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隐士形象。(2分)
(三)(8分)
19.A(2分)
20.B(2分)
21.我怎能怀有私心泻忿呢?(我又怎能心怀私怨呢!)(2分)
22.围绕学习郭子仪公而忘私、尽弃前嫌的品质谈即可(2分)
(译文: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牙将的时候,二人很不和睦,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后来郭子仪代替安思顺做了大将,李光弼怕被郭子仪杀掉,就跪下向郭子仪请求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您饶恕我的妻儿。”郭子仪快步走下堂来,拉住李光弼的手说:“现在国家动乱,主上受辱,不是您不能使国家安定,我怎能怀有私心泻忿呢?”于是流着泪勉
励李光弼为国尽忠,随后推荐他为节度使。郭子仪就同李光弼共同破贼,没有一丝一毫的猜疑。)
四、写作(共52分,含书写分4分)
23.审题参考:本题以比喻的形式设题,写作的关键是对“绿洲”的准确把握和定位。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在于对题干材料的研读与分析思考。本题中,命题老师在正式呈现作文命题前,用一段简要的文字对“绿洲”的本义、作用以及“心中的绿洲”对生命成长的意义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诠释。这段文字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对考生找到选材构思的切入口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引领作用。在选材构思时,可将题目中的“绿洲”具体化、物象化,例如可以某一件事、某一句话、某一个表情或是某一方面的言论、思想、观念等为思维起点,具体详尽地交代清楚其由来及其对自己的影响。当然,在行文过程中具体形象的描摹叙事以及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也是打造文章亮点并增强其感染力的有效手段。
评分标准:与学业考试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