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题库】
( 一 ) 1 . 下列词语字形、注音、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纷繁芜 wǔ杂:形容草木茂盛,多而杂。
肤 fū 浅:形容理解不深。
嫉 jí 恨:嫉妒,愤恨。
独到 dào:与众不同的,多指好的。
B . 豁 huò 然开朗:形容开阔或通达。
得心应 yìng手: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诽谤 fěobàng: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诅咒 zǔzhòu:泛指咒骂。
C . 卓 zhuó 有成效:效果很好。
污蔑 wūmiè: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衷 zhōng 心:内心。
非同寻 xún 常:不同平常。
D . 要素 yiào: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永垂不朽 xiǔ: ( 姓名、事迹、精神等 ) 永远流传,不磨灭。
爱戴 dài:敬爱并且拥护。
不可估量 liàng:无法估计。
2 . 填空:
纷繁 ( ) 杂 ( ) 浅 ( ) 心喜悦 ( ) 有成效
3 . 下列词语按语义轻重次序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
A . 诅咒 B . 数落 C . 诽谤 D . 奚落 E . 诬蔑
4 . “三”既可以表示多数,也可表示少数,下列句子中全不表示多数的一项是: ( )
①举一反三 ②三令五申 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④猿啼三声泪沾裳
⑤三省吾身 ⑥天无三日晴 ⑦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A . ④⑥⑦ B . ①②⑤ C . ⑤⑥⑦ D . ①③④
5 . 在下列句中方框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 )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 □ □ 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 —— 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 □ □ 他;资产阶级 —— 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 □ □ 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A . 憎恨 驱逐 竞相 除去
B . 憎恨 嫉恨 竞相 抹去
C . 嫉恨 驱逐 一起 扫掉
D . 嫉恨 驱逐 竞相 抹去
6 . 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________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________ 已经是幸福的了,________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 ________ 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______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A . 即使 也 但是 都 而且
B . 如果 出 可是 都 而且
C . 即使 都 然而 也 而且
D . 假如 都 不过 也 而且
7 . 下列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任何一门理论学科中的每一个新发现 a 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 b 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c 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 d 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a b c d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8 . 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课文是一篇悼词,也是一篇演说词。
B . 作为悼词,文章开头介绍了马克思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身份。
C . 由于听众均是了解马克思的人,所以作者述说马克思生平及贡献概括而精当。
D . 介绍马克思的逝世情况和生前的革命实践活动用叙述;对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从其深远影 响用议论,而抒情融于全文。
9 . 恩格斯称马克思为“科学家”,又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首先”的含义是
A . 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比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大。
B . 马克思先成为革命家,然后才成为科学家。
C . 马克思是一个科学家,但主要还是一个革命家。
D . 马克思的科学理论是来源于革命实践的。
10 . 下面句子是对马克思的赞颂与评价。请选出正确的 ( )
a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 )
A . 指马克思先成为革命家,后成为科学家。
B . 指马克思对革命的贡献比对科学的贡献大。
C . 指马克思毕生活动的目的在于革命。
D . 指马克思从事革命活动所花的精力比科学研究多。
b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 )
A . 马克思是个无私的人,从不计较个人恩怨。
B . 马克思是以阶级利益为重的人,从来不结个人私怨。
C . 马克思是个有胆有识的人,从来不把私敌放在心上。
D . 马克思是个真诚坦率的人,从来不把个人恩怨放在心上。
11 . 选出判断正确的项: ( )
①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
③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本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本身解放的条件。
④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
A . ①议论 ②叙述 ③议论 ④抒情 B . ①叙述 ②议论 ③议论 ④抒情
C . ①议论 ②叙述 ③叙述 ④议论 D . ①叙述 ②议论 ③议论 ④议论
12 . 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一句与其它三句不同,这是: ( )
A . 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 —— 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B . “祥林嫂怎么了 ? ”“怎么了 ? 老了 ! ”
C . 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她的名字。
D . 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13 . 为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 )
______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 . 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 . 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 . 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 . 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冀,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立 论
鲁迅
( 二 )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 ! ”教师从眼睛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 ( a )
“一家人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 —— ( b ) 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将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我得怎么说呢 ? ”
“那么,你得说:‘啊呀 ! 这孩子呵 ! 你瞧,多么……。呵唷 ! 哈哈 ! Hehe ! he , hehehehe ! ’”
1925年7月8日
1 . 归纳大意准确的是:
A . 揭露了旧社会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B . 辛辣地讽刺了说假话的人。
C . 揭露了在自欺欺人的旧社会,说谎的得好报,说真话的遭殃的社会现实。
D . 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颠倒是非的社会现实。 ( )
2 . 文中“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这句话中,“我”是怎样的一种人 ? 采取什么态度 ?
A . 狡猾,模棱两可。 B . 正直善良,模棱两可。
C . 正直善良,阿谀逢承。 D . 投机取巧,阿谀逢承。
3 . “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一句,道出了有生就有死的规律,朗诵时的重音应放在何处,才不改歪曲作者的原意 ?
A . 这 B . 孩子 C . 将来 D . 死 ( )
4 . 文中两个破折号,它们的使用作用是:
a .
b .
( 三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的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① ( A . 兰、B . 蓝、C . 黑、D . 晴 ) 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读一些关于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通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的天空里,深蓝的天空里② ( A . 悬、B . 挂、C . 吊、D . 浮 ) 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就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晚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 . 在文中①②处分别选择恰当的词语。
2 . 对“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似的”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作者将故乡比作母亲,望着海上的繁星,联想到故乡上空的繁星,进而觉得自己回到母亲的怀抱之中。
B . 作者将大海比作母亲,躺在船上看繁星,觉得是依偎在大海母亲的怀抱之中。
C . 作者望着繁星,勾起了对母亲的怀念,回想起与母亲相处,感受到母亲抚爱的日子。
D . 作者把母亲比作星空,望着繁星,觉得自己好像在母亲温暖的怀中。
3 . 作者觉得“星星摇摇欲坠”是什么原因 ? 下列分析正确的项是: ( )
A . 繁星挂得低,且作者睡意朦胧,所以有这样的感觉。
B . 因为轮船在海里晃动着。
C . 作者是船在船舱上面看繁星的。
D . 星星密布于海天相连之处,海水涌起而产生的感觉。
E . 星星闪耀作用于人眼所以产生这样的感觉。
4 . 作者写海上看星,产生与家乡看星相同的感觉,这样写的用意是: ( )
A . 暗示自己对童年生活的依恋、赞美和向往,对如今生活的奔疲、劳顿的幽怨。
B . 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是不会因时移地易而改变的。
C . 作者身居异地,觉得晚上只有繁星可作伴,借此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D . 作者浪迹海外,越发时时怀念母亲故土,所以借星星而抒发这种感情。
5 . 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_的散文。
参考答案:
( 一 ) 1 . B 2 . 芜 肤 衷 卓 3 . B D C E A 4 . A 5 . D 6 . A 7 . C 8 . B 9 . C 10 . a ( C ) b ( B ) 11 . A 12 . C 13 . B
( 二 ) 1 . C 2 . A 3 . C 4 . a . 引起下文 b . 话题转换
( 三 ) 1 . ①B ②A 2 . C 3 . BC 4 . D 5 . 托物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