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水源”
哲学上有个“秃头论证”的理论,它含有这样的问题:一个人少一根头发会不会造成一个秃头?回答说不会。再少一根呢?回答说还是不会。可是当这个问题一直重复问下去的时候,到最后的回答肯定是“成了秃头”。
为什么一开始遭到否定的答案,到最后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肯定的答案?就是因为“一根头发”与整个头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它对事物当前的性质起不到任何的影响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它并非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它是事物最终发生质变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试想,没有那一根,哪来一大片?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暂时看起来好像对学生不起任何影响作用,可是到后来起决定作用的“微不足道”的东西。就拿后进生的形成来说,后进生不是在一天两天之内形成的,而是总要经历一个慢慢落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导致后进生落伍的一些原因,或者说是致差原因,如上课不专心、写字不端正、知识掌握不牢固等等。由于这些现象一开始表现得比较隐蔽、细小,或者说是学生偶一为之,因而很难让人觉察到。就是觉察到了,也由于它的“微小”,往往不能引起我们教师(包括家长)的重视。于是,不良行为便有了自然发展、逐步扩大的可能。当我们觉察到的时候,有可能木已成舟,不好收拾了。与其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上,不如一开始就加强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明察秋毫,善于捕捉学生身上偶然出现的不良行为,做好预先的防范工作。
班级管理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个班级,无论是什么样的班级,总有差生,甚至是双差生的存在。这本来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用不着担心害怕。因为个别学生的力量毕竟有限,他们不可能左右了整个班级,使班级面貌发生根本的改变。但如果小视个人的力量,放松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个别学生身上的某些缺点就会很快“传染”给其他学生,使班级风气发生质的变化。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事实上,“近墨”的速度要大大高于“近朱”。因此,班级工作中要加强个别学生的教育,注意发现苗头性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防患于未燃。
大事固然重要,需要化时间去研究,下力气去完成。但小事也很重要,切不可因为其细小而忽视了它。教师工作的复杂性、艺术性很大程度在体现在小事的发现和处理上。教师必须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细小之事,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正确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做好“水源”的清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