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中还存在着:重教师讲解,忽视学生主体性学习;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灌输,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的角色,主体地位仍无法真正确立,然而把学生当作发展的主体,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把学生当作认识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改革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
当代教育学家沙塔洛夫更强调:“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因为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从事教学与学习活动,师生都不会有负担,师生之间的情感容易得到共鸣。因而,创设这种环境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充分尊重,切不可以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妄自尊大,要极力淡化教育者的角色痕迹,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学中可以通过鼓励、期望的语言(如“我们”“让我们一起”等字眼)、情感,使学生在交流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敢于自我表现,保持旺盛的自主学习情趣。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的:“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心理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自由地呼吸。”这样的课堂,优等生得到提高,后进生受到带动,双方互相启动,想得益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解疑是提高自主探索能力的方法之一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而“疑”,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也可以提出疑难让大家一起来讨论解答。课堂上要多让学生主动提问,不要熄灭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当学生质疑后,教师要做好筛选、整理,把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归纳出来,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可以通过个人、小组、全班发表见解和想法,自寻答案,或者能者为师,共同讨论、探索解决。教师适时做好点拨、总结。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去解疑,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达到了创新精神、自主探索的目的。例如:在教《狼和小羊》一课,当学生看到课件中的狼半闭着眼睛说话的神态时,有一位学生提出:“狼为什么半闭着眼睛对羊说话呢?”由此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提出各种想法、见解,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了对狼狡猾本性的认识,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给学生提供选择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来看,学生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会出现学习和应变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此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努力去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特长,使其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因而,给学生提供选择权,减少强制性学习,促进差异发展。教师在授完一课及一单元后,在课后作业或练习课上可向学生提供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作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兴趣主动地去进行自由选择完成。这样,学生既达到了学科的最基本的教学要求,也可以根据各自特点,朝不同的方面发展,实现不同的发展深度和广度,学习的自由度和灵活度得到扩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充分调动,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学会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自主化的培养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价的观念未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注意教学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没有把评价的机会
让给学生。因而,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自主学习中,还必须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检测,并从检测的结果中反馈出学习效果,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才能被调动,课堂才会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例如,课堂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自我批改评价,或互相校对,也可以采取小老师的方法去评价别人,还可以对这节课的学习的情况,自己的经验体会进行评价交流,以及对老师的教学提出要求等。
自我评价,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也促进了学生和谐自主地发展。
五、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延伸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成就动机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获得荣誉的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随之增强。因此,应适当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最好是按能力分组竞赛,使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同时要结合教育使学生了解竞赛是为了相互促进,自主协作的意义,避免消极情绪。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感情朗读课文是学习的目标之一,为了使学生把情感能读出来,很多时候都开展朗读比赛,有时以个人为单位比赛,有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并评选出冠、亚、季军,每个学生都有在学习上取得成功,获得好成绩,以博得别人的赞许、认可的强烈愿望。因此,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总之,人没有主动性,就只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人只有在主动性活动中才能使自己的天赋、才能、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施展,丰富、和谐、完善的个性才能有形成之可能。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上,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