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2年中考历史科目说明解读

课后练习

2012年中考考试说明

山西省2012年中考历史科目说明解读

历史科目

内容比例和题型分值

2012年中考历史科目说明解读

一、考试依据

2012年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历史学业考试,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

两个要点:

1、不会考到新课标增加的内容。

2、一如继往地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摆脱繁难偏旧的知识体系和应试技巧的所谓能力培养。

二、命题要求

命题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贯彻与落实。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实施要求。只有“三维”的统一,才能保证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图)(一)知识与技能

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事实的掌握。试题应注重对历史基本线索、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基本结论等方面的考查,以保证“双基”在初中生学业中的应有地位。1、基本历史事实

基本历史事实的构成:历史的基本线索、历史的基本结论、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2、试题

基本历史事实在考试中属“识记”的层次。在试卷中属于容易题和较易题,所占比例约为50%。落实于各种题型之中。(一)知识与技能

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事实的掌握。试题应注重对历史基本线索、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基本结论等方面的考查,以保证“双基”在初中生学业中的应有地位。1、基本历史事实

基本历史事实的构成:历史的基本线索、历史的基本结论、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2、试题

基本历史事实在考试中属“识记”的层次。在试卷中属于容易题和较易题,所占比例约为50%。落实于各种题型之中。1、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充分理解历史是过去式。历史事件的过程是过去进行时。历史事件的作用和影响是过去完成时。历史作用和历史意义是基于某种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全球史观)的对过去的认识。初中生学习历史,第一要知道

“是什么”,第二要能提出一系列

“为什么”。

“是什么”

指历史事件的名称、时间、背景、原因、过程和作用影响等;

“为什么”,就是要探讨

“当时它为什么会这样的?”这就是学习历史的主要过程,是理解历史的基本途径。辛亥革命

内容标准: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兴中会、同盟会、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让位于袁世凯。(是什么)

解释: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为主线,了解基本史实。试卷中的“简答”。(2)为什么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什么)

解释: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以孙中山先生为核心的革命党人长期准备的结果,民主共和是孙先生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他在革命党人和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故他虽不在国内,但仍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3)孙中山为什么让位于袁世凯?(为什么)

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没有民族资产阶级的生存空间,何谈阶级力量(三个阶段的知识)?可以探讨,悟出新见解。2、知道武昌起义。(1)武昌起义的时间、过程和作用。(是什么)

(2)辛亥革命为什么首先从武昌开始?(为什么)

解释:湖北是近代开放较早的省份,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人们按受新思想较为深入。新军中有许多人思想较为激进。(3)武昌首义成功后,为什么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为什么)

解释:清政府的腐朽卖国面目愈来愈被人们认清,“振兴中华”的愿望日愈变为各界人民的行动。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多次发动起义,虽都失败,但扩大了革命影响。

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如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人们始知改革旧制的重要了。

没有这些条件,便不会有各省“脱离清政府”的行动。3、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结束两千年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是什么)(2)怎样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

解释:理解“历史意义”,首先需要使用唯物史观这把工具。

“结束帝制”: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规律来看,资本主义社会是比封建社会更高一级的发展阶段,故“结束帝制”是历史的进步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它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中国主流群体之中。如:选举大总统,《临时约法》规定,“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建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这些与封建君主专制有着根本的不同。由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中国知识界和体制之中。它是帝制与民主共和意识的分水岭,是20世纪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2、试题

中考命题坚持能力立意原则,通过多种题型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材料题、分析说明题和探究题五种。选择题注重知识的“面”,考查的层次基本属于“识记”。能力的考查主要落实在非选择题上面。简答题,就是能回答“是什么”;材料题,就是能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题,就是能说出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启示;探究题,就是能够确认和认同某一观点,并展现对这一观点的研究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

考查学生对社会发展以及人类命运的关注意识。试题应选取社会热点问题,设计探究性试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它们,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生观得到有效的评价。(1)对社会发展以及人类命运的关注意识

人之人生观和智慧来源于哪里?历史学认为,来源于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持之以恒的关注和思考。因此,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关注意识,是历史课程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历史课课程给予学生的,不只是对个体的人的关怀,更多的是对“典型人”的关怀。这一系列的“典型人”构成了历史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个“路标”,勾画出人类历史进程的轨迹,从而使学习者获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人生观(在历史上留下一点什么),以及“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的智慧(不惑的境界)。这是历史给予人的东西,历史的价值,历史的功用。(2)试题

纸笔考试对人生观的考查十分有限。目前比较有效的做法是通过探究性试题来考查。探究性试题具有研究的特点,表现为:第一,选题要有价值和意义;第二,对方法和步骤要求较严;第三,答案有收有放。三、考试目标与要求1、知道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知道构成主干知识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2、计算历史年代,释读历史图表。

3、阅读一般性史料,并能依据史料回答问题。4、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理解历史事件的作用和意义。5、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及相关的人物活动,评价历史人物“唐太宗、华盛顿、拿破仑等)。6、恰当地进行古今对照和中外历史的比较,得出客观的、有益的结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共性是迈向世界)。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内容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六大板块知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考查目标严格执行“内容标准”的规定,板块知识涉及的山西历史应当加以重视。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命题的依据。目前山西省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人民教育版、北京师范大学版和华东师范大学版三种。建议考生在充分掌握一种教材的基础上,依照“内容标准”将教材知识进行梳理和提炼,做到“有的放矢”。

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

思品和历史合为“文科综合卷”。历史为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75分。2、试卷结构

历史试卷分为I、II两卷。第I卷为选择题,机读卡作答。第II卷为非选择题,书面纸笔作答。

内容项目

内容比例和题型分值

内容中国古代史(约15%)中国近现代史(约35%)世界史(约45%)山西地方史(约5%)题型第

I卷:单项选择题(30分)第II卷:简答题(8分)材料题(10分)分析说明题(12分)探究题(15分)(题数不变)

查看更多
【山西省2012年中考历史科目说明解读】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13196/
课后练习推荐
热门课后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