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坟茔
范曾
①冬天来到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西北行,更是一片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②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等待他的是贫困和饥俄。欧维尔城镇上的一间小客栈,是梵高生命最后一段时间的居停。一间六平方米的客房,没有窗户,只有大可盈尺的一扇天窗;也没有壁柜,阴暗而潮湿,住着绝境中的梵高。屋中只能放置一张小床和一张破椅,他根本无法在室内作画。于是苍苍穹庐、恢恢大地便是他的画室。他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然而我不知道有哪一位画家能像梵高画得那么动情、那么执着、那么令人神往。看他所画粗陶或大瓷杯中插的野地摘来的向日葵和蓝色野花,那向日葵像燃烧的一把火,那金黄色的花瓣临风摇曳,那一朵朵葵花或相向喁喁而谈,或低头若有所思,画面空间的分布无与伦比的精审。这些作品不仅充盈着天地的元气,甚或可以说是神灵赋予梵高超人的表现力,那岂仅仅是梵高依物描像,那是他在倾诉爱情,爱情就是艺术家的神灵。梵高的情人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耀中。
③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正如罗曼·罗兰说:“清贫,不仅是思想的导师,也是风格的导师,他使精神和肉体都知道什么是澹泊。”澹泊者,明于心而澹于欲,清于志而寡于营也。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裸女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当莫提格里昂尼面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没有钱雇模特儿,他只好对着镜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画自画像。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④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梵高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空阔的气势和才力俯瞰当代、睥睨千秋,从而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乡愿惰性。他有着崭新的、惊世骇俗的、前所未有的艺术感觉,有着颤栗着的、流动着的、闪耀着的绚烂光彩。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乃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撒向人间的、永恒的、不易解的谜。
⑤然而当时在巴黎已渐渐成气候的雷诺阿、莫奈、莫利索的拍卖会,也累遭败绩,引起了一阵阵布尔乔亚们的嘲笑、评论家们的诟骂。人们根本不知道梵高,他连被人嘲笑诟骂的资格也没有。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比被弃置不顾、被彻底忘却更痛苦的了,那是冰冷阴湿的黑夜,是狭窄深陷的冰窖,那是与死比邻的生。
⑥艺术既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个不平的社会用生命做一次壮烈的抗议。然而他没有倒下,一路流淌着鲜血回到他的卧室,他呻吟、流泪,无法说话,只有一声声悲惨的呻吟。据说天鹅之死都选择朝暾初上的清晨,它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吟哦,向自己曾用美奂的羽翼装点的自然告别。而梵高,这一百年后将用他无量光焰烛照浑浊世界的伟大天才,弥留之际的歌却这般凄厉惨烈。他死在深爱他的弟弟德奥的怀抱中。在他遗体旁的只有他的好朋友,贫穷的医生加歇和画家歇尔启格。神父拒绝为自杀者作弥撒,甚至教堂也不给灵车送葬,只有在附近的梅里小镇借来一辆破旧的灵车,将梵高遣体送到墓地。
⑦今天,所有的雄伟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荷兰和法兰西都争称梵高是他的儿子,在巴黎和阿姆斯特丹都巍然耸立着他的纪念馆。
⑧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在梵高死的前一年,他画了一张世称《没有胡须的梵高》。当今天这幅《没有胡须的梵高》在克里斯蒂拍卖行被那些富商大贾竞相投标、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⑨梵高的坟茔,坐落在一所极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爱的弟弟德奥合葬,两块墓碑,方身圆顶,没有任何纹饰,没有花岗岩的墓室,碑前只是一抔黄土,覆盖着长青的蕃藤,比起公墓的所有墓室都寒酸而简陋。没有比冬天于公墓凭吊更使人凄恻的了。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却在刺骨寒风中颤动着不屈的生命。而告慰梵高之灵于九泉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的四周。一位英国无名的旅游者在一张纸上画着欧维尔教堂和梵高的像,他写道:“感谢您对绘画的挚爱,您的画使我有勇气走向完美的人生。”而一位儿童献上的是一束麦穗和几朵野花,他知道梵高生前酷爱这里的麦田和野草闲花,正是这些平凡的事物,点燃着梵高热烈的、不息的艺术之火。公墓寂然无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药》,总有一些人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选自《范曾散文三十三篇》)
7.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2分)
8.第②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3分)
9.简析第⑥段中加点词“呻吟”的精妙之处。(3分)
10.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中“六平方米”、“大不盈尺”、“只能”等词突出了梵高居住环境的逼仄、阴暗。
B.第②段中“绝境”在本文中既指梵高的物质绝境,也指其艺术在当时不为人理解的精神绝境。
C.第③段引罗曼·罗兰的话是为了强调贫穷虽然伤害了梵高,但是梵高却未曾放弃自己的追求。
D.第⑨段画线句的意思是梵高的坟茔远离都市喧嚣、无人打扰,因而能够享受这宁静与芬芳。
11.文中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举出两例,结合文本进行赏析。(3分)
12.第⑨段最后作者由眼前梵高坟茔上的鲜花联想到鲁迅小说《药》的结尾,你觉得这样的结尾好吗?为什么?(5分)
【注】《药》结尾:这坟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着……
参考答案:
(二)(19 分)
7.渲染了寒冷萧瑟的氛围,暗示了梵高悲剧性的一生,奠定了文章深沉庄重的基调(2分)
8.梵高的绘画题材以自然为描写对象(1分),自然又赋予梵高的绘画以超人的精神力量和表现力(2分)。(共3分)
9.突出了梵高临死前极度痛苦的状态(1分),加深了梵高命运的悲剧色彩(1分),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意近即可)(1分)。(共3分)
10. D(3 分)
11. 例:生前卖不出画和死后画作拍得天价。突出了梵高的悲剧命运,也突出了梵高之价值,抒发了作者对于梵高命运的深沉的叹惋之情。(或:生前为人忽视冷落和死后为人爱戴争夺,既突出了梵髙命运之悲剧色彩,也突出了世人之势利。抒发了作者对于梵高的叹惋,对世人的批评。)(或:梵高的贫穷、苦难与罗丹、莫提格里昂尼作画时的富有、愉悦作对比,突出了梵高在生活的困境中仍不放弃艺术追求的品格,抒发了作者对梵高的崇敬之情。)(3分)
12. 好。梵高生前不为人知,受尽冷落和贫穷、孤独,但最终在死后得到了人们的承认、爱戴、尊重、感谢,这与《药》中的夏瑜的命运有相似之处,通过相同命运的人物的联想,更加能够激起人们对梵高的身世的同情以及对其艺术命运的反思。以社会制度先驱者的命运来和梵高比较,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梵高作为艺术前驱者的悲剧命运的不平与同情,对梵高天才情怀的深深的理解和赞美。
或:不好。将梵高与革命者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人物身份相较不妥。纪念梵高的是深受他的绘画影响的真实的后人,而纪念夏瑜的那个花圈是鲁迅先生奉将令而凭空添上去的,而且《药》的结尾充满了虚无缥渺的悲剧的色彩,与梵高生前悲剧死后荣耀,为人们爱戴的状态也并不相符,而且不能够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对于梵高作为艺术前驱者的悲剧命运的不平与同情,对梵高天才情怀的深深的理解和赞美。(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