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风云
随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语文教学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活泼,精彩纷呈,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枯燥格局,以其图、文、音、像并茂的优势倍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然而,在这股多媒体教学热流中,由于认识和操作方面的不足,不少语文教师走进了雾区,笔者就身边情况,作了以下总结。
一、先进的教学手段等同先进的教学思想
新课程改革向语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革新教学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走进课堂,正好顺应时代潮流,为这一重大转变提供了方便。于是好多语文教师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认为有了电脑,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乎一哄而上,趋之若骛,兴致勃勃地投入“多媒体”教学中,乐此不疲,每节课都用多媒体,实际上却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盛行。殊不知,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的实质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努力创设学生可以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素质培养三者达到和谐统一。脱离现代教育理论的多媒体语文教学,其实质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可以追求感官刺激,忽略思维训练
多媒体给学生感官提供了生动具体似乎可触摸的形象,因而好多语文教师为忠实地再现课文中的情景煞费苦心,刻意追求音像并存,图文并茂的感官冲击。在形象逼真的画面里,往往是学生把握了事物本身,但同时也束缚了自身思维的拓展。语文是一门艺术性强的学科,感官刺激过多,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缩小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多文学作品所涵括的文字、声音、图像、颜色、情节等的处理只能得到初步审美要求,却无法更深地让学生去理解作品内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多媒体的显示让学生认为这就是作品的全部,作品形象就是“这一个”,从而不愿意再思考,懒得去创造。如教《女娲造人》,多媒体可以借助教学录象展示女娲形象,全体学生依照画面形象都认定“女娲”就是这个样子,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不会是别的形象。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剥夺了学生天马行空的权利。语言文字的内涵是丰富的,这也正是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所在,而因为多媒体的运用,学生受画面形象限制并不能更多的进行再创造,长此以往,会渐渐形成一种思维惰性,不再愿意去天马行空,从而缺少主观感受和理性分析,最终导致思维萎缩,严重违背教学规律,与现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其实,对于艺术性教强的语文而言,更需要的是在文字的表述中品味与领悟,很多情况下需要的恰是一种无声、无画
无动作的空白效果,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填补这个空白,填补空白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展开思维翅膀的气氛,然后让学生凭借自身生活底蕴的主观体验,在头脑中重新创造作品形象,从而与作者达成共识,引起共鸣,获得愉悦感,在对作品深刻理解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实现抽象思维与审美思维的培养。
三、过分强调课堂容量,教学流程模式化,教师成为播放员。
多媒体为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创造了便利,一些教师恨不得把所有相关知识都在一节课传授给学生,不辞辛苦的把搜集到资料全部到到课堂塞给学生。为了追求环节齐全而面面俱到,教师在课堂上按照电脑中已设计好的模式牵着学生鼻子走,惟恐其中某一个环节与屏幕上设计的不吻合,而不能使课堂顺利进行。结果造成课堂容量太大,学生负荷过重,对知识蜻蜓点水式吸取。同时,由于图像快速切换,学生应接不暇,缺乏思考空间,无法做笔记,于是形成走马观花,听后如过眼烟云,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而教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守在电脑旁,手不离鼠标,眼不离屏幕,眼睛和肢体语言得不到很好利用,缺乏和学生的交流,成了播放员,整堂课学生都是人机对话。如此刻板的教学过程,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以视听代朗读
多媒体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在课件中大量使用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已成日薄西山之势。例如,一位教师讲公开课《珍珠鸟》时,课前导入是一段反映环境问题的配乐动画《我是一只小小鸟》,长达5分钟,学生看后谈感受2分钟,然后初读课文,接着又展示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六幅自制画面,仅这两个内容就花了10多分钟时间,结果一节课学生就读了一次课文,也是默读的,在学生根本不能对课文有任何感悟的情况下,教师硬是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强拖着学生分析完了全文,整节课花里胡哨,学生却云里雾里,被动而盲目。新课标明确规定,中学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读是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最基本的环节,学生读不好作品,分析课文根本就是走形式。怪不得有人说“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这不能不是是语文课的悲哀。
五、以投影代板书
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不少老师一节课黑板上都不写一个字,问之,振振有词“板书内容投影上都有啊,写在黑板上多浪费时间!”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再节约课堂时间也不能让板书靠边站呀,板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配合口授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板书都是提纲挈领,浓缩着一节课的精华,突出重点,剖析难点,有助于学生阅读、分析、概括的表达能力,用多媒体代板书一闪而过,不能给学生以深刻印象,淡化中嗲和难点,使学生一节课上完了云里雾里。其次,精美的板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教师养成良好的板书习惯,给学生已“规矩”,才能使学生成“方圆”,毕竟,“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多媒体上课不板书实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总之,对于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它的辅助作用,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