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有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观舞记》课堂实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师:本文是一篇描述异域舞蹈的文章。大家已经读过了这篇文章,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文中的舞蹈家卡拉玛姐妹跳的是什么舞?是印度舞中的哪一类舞蹈?
生:婆罗多舞。
师:你们知道婆罗多舞名称的含义吗?
生:与婆罗门有关,与湿婆大神有关……
师:婆罗多是三个梵文词语的首字母的组合,这三个词分别是表情、曲调、节奏,婆罗多舞如果意译即指表情、曲调、节奏三者巧妙结合的舞蹈。在印度,湿婆是印度教三个大神之一,他是毁灭之神,法力无边。他可以用目光将引诱他的爱神烧为灰烬,他也能吞下足以毁灭世界的毒药而安然无恙,甚至印度人认为恒河的河水就是银河水经过他的头发从喜马拉雅山顶流淌下来的。他也是舞蹈之神,在他看来,舞蹈就代表了宇宙本源的运动。因此,在印度中世纪,几乎各个阶层的人都要学习舞蹈。而婆罗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表演时间少则3小时,长则5-6小时。
但是,作者冰心对这些知识了解吗?
生:不了解。
师:那么这舞蹈在哪些地方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呢?朗读1-10小节。
学生朗读。
生:变幻多姿的旋舞。
生:清扬的眉宇和服装。
生: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生: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师:作者在这里如何表达她的赞美之情?
生:使用了一系列的假设句。
师:也就是说作者认为她们的舞蹈太丰富多彩了,只有什么人才能将之表达?
生:诗人。
师:她们的服饰太绚丽了,只有什么人才能将之描绘?
生:画家。
师:她们的舞步实在变幻多姿,只有什么人才能传达出其神韵?
生:作曲家。
师:她们的身形太过美丽,只有什么人才能用最美丽的宝石将之表现?
生:雕刻家。
师:但作者什么也不是,她以一个比喻作结,什么比喻?
生:将她自己比作一个婴儿。
师:婴儿只会发出“咿哑”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没有自己的语言。作者也没有自己的语言吗?
生:不
师:她有没有描绘出这舞蹈的美好?
生:有
师:课文中哪一部分是直接描绘舞蹈本身的?
生:11-18小节。
师:冰心首先告诉我们,这舞蹈有一种什么样的美感?
生:飞动之美。
师:默读这一部分,思考一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绘这舞蹈?这飞动之美如何体现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勾划相应语句。
生:我找到了课文的第16小节。朗读这一小节。
师: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生:舞蹈者的舞姿。
师:课文中还有哪一部分写到了舞蹈者的舞姿。
生:第18小节。
师:朗读这两个小节。思考一下这两段文字在描写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排比、比喻。
师:在作者的笔下,印度舞蹈者的舞姿有什么特点呢?“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说明节奏变化如何?
生:变化极快,节奏丰富。
师:“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表现了舞蹈的什么特点?莲花花开是一种很细微的变化,小鹿的跳跃表现了什么特点?
生:轻捷灵活。
师:“孔雀的高视阔步”表现了什么特点?
生:高贵的气质。
师:而这一切都被这卡拉玛姐妹溶合在一起,而作者也使用一系列排比句,结合比喻手法,将这丰富多彩的舞蹈展现了出来。文章中还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舞蹈的特点?
生:课文第16节。
师:朗读这一小节。这里写了舞蹈的什么特点?
学生朗读。
生:神态。
师: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排比。
师:文中用了几个“忽而”?
生:六个。
师:作者在这一小节开头说“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那她又为什么能如此细致地描绘舞蹈者的神态变化?
生:表演者的表演太逼真动人,以至于使观众被完全吸引了。
师:表演者的表演太生动了,以至于跨越了什么界限?
生:国家。
师:不同的国家也可以有相同的文化背景,真正阻隔了他们的是什么?
生:文化。
师:而表演者精彩的表演已经跨越了文化的隔阂,与作者取得了心灵的勾通。作者已经完全进入了表演者的内心,感受到了她心灵的震颤。你们发现了吗?
生:“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师:“忘怀了观众”容易理解,不被观众的情绪所左右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如何理解“忘怀了自己”,她为什么会连自己也忘记呢?刚才我说过印度舞蹈在印度人看来,代表了神的运动,宇宙的本源,而此时的卡玛拉姐妹也进入什么境界?
生:因为她已经超越了身体的界限,进入了神的境界,也就是超越形式的自由境界。
师:非常好,在舞蹈中,卡拉玛已经完全与音乐溶为一体,成为了舞的精灵。下面让我们观看一段印度舞蹈的录相,感受一下这舞蹈的魅力。
播放录相。
师:文章还写了舞蹈的哪些内容?
生:舞台的背景。(朗读这一小节)
播放相关录相。
师:舞台的背景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庄严。
生:神秘。
师:文中用“静穆庄严”一词来形容,表现出舞蹈不同于一般娱乐性舞蹈的特殊意义。
生:舞蹈家的亮相也很有特点。(朗读第13小节)
播放《印度舞教程》
学生齐读第13小节。
师:你们觉得舞蹈家的亮相给人们什么感受?
生:充满了光彩。
师:舞蹈家就好比一朵突然绽开的花朵,光彩照人。在婆罗多舞中的第一段称为“阿拉瑞普”,“普”又有花的意思,表示舞蹈者的动作和表情由眼、颈、肩直到手臂和全身,由小到大,象花儿一样逐渐开放,而这里描写的就是这段舞蹈。
师:作者描绘了有关舞蹈的很多方面的内容,那么哪些最能体现出“飞动之美”呢?
生:神态、动作、心灵。
师:文中还提到了“细响的铃声”等,这些体现了什么特点?
生:还有服饰。
师:作者用“尽态极妍”来形容舞蹈家的表演,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师:作者最后以白居易的两句诗来盖括舞蹈的特点——“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舞蹈者的舞姿和服饰都很优美。
师:能不能解释的再具体一些。“缨”是妇女的头饰,这里的缨是由珍珠串成的,当舞蹈者舞动时就仿佛满天星辰在闪烁。“花鬘”指什么?
生:头发。
师:舞蹈者头发的舞动如同巨龙飞舞,可见舞蹈者的舞姿之美。我觉得作者的描绘同样也是尽态极妍,舞蹈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似乎都被她捕捉到了。作者为什么能如此细致地表现舞蹈的特点?作者的观察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细致而全面。
生:作者始终在用一颗欣赏、仰慕的心来观察舞蹈。
师:对这才是作者能够表现出舞蹈神韵的根本原因。
本文和《安塞腰鼓》同样是写舞蹈的,两者有什么不同?
生:句式不同。《安塞腰鼓》用了许多短句,本文用了许多长句。
生:给人感受不同,《安塞腰鼓》给人以一种阳刚之美,本文给大家一种柔婉之美。
师:课文的最后一段(19-22)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告诉我们卡拉玛姐妹精湛舞技的源泉是什么?
生:印度的广大人民。
生:印度的文化传统。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强调她们来自南印度吗?
师:南印度是保留印度传统文化最多的地方。在北方遭受穆斯林国家侵略时,南方的维贾亚纳加王国曾抵御了穆斯林国家侵略三个世纪之久,保留了大量的印度传统文化。
最后请同学欣赏一下我国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感受一下其独特的魅力。
以上就是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观舞记》课堂实录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