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全真综合卷·第一单元

教学分析

【基础巩固】(20道题)

必修一全真综合卷·第一单元

1.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浮藻(zǎo)遒劲(qiú)笙箫(shēng)百舸争流(kě)

B.碾米(niǎn)斑斓(lán)檐头(yán)怒不可遏(è)

C.彳亍(chì)跫音(qióng)漫溯(sù)自怨自艾(yì)

D.忸怩(ní)颓圯(pǐ)寥廓(liáo)淡泊名利(bó)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荆棘乖剌携带镌刻图章

B.毕竟竞赛惆怅未雨绸缪

C.窗扉瓦菲钦羡星辉斑斓

D.柳絮饶恕回旋头晕目炫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鹰击长空,鱼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的我走了,正如我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③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

A.游轻轻轻轻荡漾

B.翔轻轻轻轻荡漾

C.游轻轻悄悄荡漾

D.翔轻轻轻轻晃悠

4.下列诗句节拍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B.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C.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D.她/彷徨在/这/寂寞的/雨巷

5.下列四句对朗读重音的处理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

A.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B.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C.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D.大堰河,已死了。

6.《再别康桥》的景物描写中有些精妙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一比喻赞美康桥的秀美。

B.“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一比喻表达深刻依恋康桥的感情。

C.“清泉”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一比喻说明在康桥曾有过自己的美好理想。

D.“寻梦”“撑一支长篙”,这一比喻说明美好的理想像长篙一样远长。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依长短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又叫片。

D.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11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8.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意盎然、生机勃发的美景表现了出来。选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2分)

A.独、寒、击、翔B.染、透、争、击

C.层、漫、浅、竞D.碧、尽、遍、争

9.对结尾一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采用设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

B.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在大风大浪中的战斗精神和毫不动摇的坚强意志。

C.采用设问句式结尾,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D.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勇于掀巨浪、阻飞舟的英雄无畏的气概,决心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10.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触景生情,见物起兴,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抒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

B.“怅”紧承“看”而来,“问”由“怅”而发。

C.这句话主要是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人定胜天的思想。

D.“大地”和“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容着自然界、民族、国家等丰富的内涵.实质上是词人提出革命的领导权应该掌握在谁的手里的问题。

1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一诗的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立”以下几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B.上阕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铺垫了气氛。然后,诗人激昂慷慨地提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C.下阕先用“携”、“忆”两句过渡,由描绘旧地重游,转入对想象中生活的回忆。而一个“忆”字又引起下文八句的铺叙。

D.最后“记”以下三句,同上阕一样,是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表示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15题。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纸油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像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结着愁怨的姑娘。

12.关于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美誉。

B.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

C.这是一首写给诗人所爱慕的女孩的情诗,发表于20世纪三十年代,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热烈渴望和大胆追求。

D.《雨巷》这首诗表现的是诗人对革命前途的感受,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人运用了新鲜的现代语言。诗人所创造的丁香形象,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气息。

B.诗人吸收了古典诗词中的丁香花的意象。

C.从诗的韵律上讲,本诗很富于音乐性,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

D.这首诗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解释。

14.《雨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作者选取了哪些意向表现这一基调?(3分)

15.说一说《雨巷》在音乐性方面的特点。(3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17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6.对诗句的含义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轻轻的来和走,写出了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

B.写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情感。

C.明明是一潭清泉,但诗人偏说是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和漂浮在潭水的水藻相杂在一起,沉淀在潭水深处,如同彩虹似的梦一般,鲜明地表达了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D.第六节将“笙箫”和“悄悄”、“夏虫”和“沉默”这无法调和的事物连接起来,意在表明诗人离情的不可遏制。

17.对《再别康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三节“招摇”二字写出青荇为引人注意而极力向人展示美丽的神态,“甘心”两字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B.诗的第一节,告别的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C.诗歌选择了“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富有特点的意象,避开了俗世的一切,造出一种清新感。

D.《再别康桥》全诗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阅读下列诗段,完成18-20题。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才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着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18.对诗中“流尽了她的乳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大堰河在旧社会饱尝了艰辛,乳液流尽了。

B.大堰河的乳液被“我”吃光了。

C.大堰河用自己的乳液把“我”哺育大。

D.大堰河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乳液。

19.下面对诗人连用六个“她含着笑”描写大堰河劳动用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明她像旧中国许多劳动妇女一样,精神已被折磨得麻木,她以此为满足。

B.说明她吃苦耐劳,又善良、纯朴、宽厚,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其命运的同情。

C.说明她的善良和爱心,她为了乳儿可以忍受一切折磨,勉强露出笑容。

D.说明她“为了生活”不得已而从事如此繁重的劳动,她的笑是对旧社会的一种嘲笑。

20.本段最后一句和开头相比,句中多用了一个逗号,这样的表达有什么作用?(用一句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

【创新拓展】(20道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逮捕苔藓懈怠不共戴天责无旁贷

B.疙瘩胳膊搁笔忍痛割爱枕戈待亘

C.干涸锄禾弹劾阖家欢乐声势显赫

D.栖身牺牲白皙另辟蹊径一张一翕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气概不名一文共商国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B.安祥铤而走险谈笑风生有志者事竟成

C.喝彩言简意赅再接再厉事实胜于雄辨

D.陷阱金碧辉煌迫不急待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2分)

A.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教育目标对老师提出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老师是应当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呢?还是应当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C.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总结开局得与失,得出了三条经验与教训:要有敢打敢拼、压倒对手的气势;要做到知己知彼,打好竞赛场上的信息战;部分项目应对困难的准备和临场应变经验不足。

D.由《中学生》杂志社组织的第二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日前在京颁奖,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指导了这次作文比赛。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无论国际风云如何,我国坚持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不变。

②要查清国有企业目前的财政状况,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大肆国家财产。

③去年江水泛滥的教训,工程局组织力量加固了堤岸,采取了一系列防洪措施。

A.变幻侵蚀由于B.变幻侵吞鉴于

C.变换侵吞由于D.变换侵蚀鉴于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向农民打白条,这种现象方兴未艾,国务院及时地发出制止的通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制止。

B.当代社会高度重视人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他虽然颇有才华,但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因此本公司不拟聘用。

C.沙尘暴的形成,与人们对森林的滥砍滥伐有关。因此,那种目无全牛、忽视整体利益、只顾眼前的行为是要不得的。

D.现在一些民族节日少人问津,而与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却大有席卷华夏之势,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已达成联合进行火星探测,并制定了载人火星飞行计划,目标是今后30年左右实现载人火星登陆。

B.2004年8月14日是奥运开赛的第一天。这一天,中国健儿共戴上了4顶古希腊桂冠,创造了中国人在历届奥运会上首日的最佳成绩。

C.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知识和技术的作用日益重要。能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的调整,已成为实现我国对外经贸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紧迫课题。

D.由于越南近来又有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死亡,为防止禽流感不再传入我国,保护前往越南人员的健康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日前向公众推荐5项预防禽流感的措施。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7-10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写波涛滚滚的黄河,雪后再也见不到它的浪涛了。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用虚写把人引到另一个境界去。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是指弯腰行礼,屈身侍奉。

D.“只识弯弓射大雕”句中“只识”二字传神地写出古代英雄人物只仗武力慑服,不重文治的特点。

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上阕雪景的描写,选择长城、黄河、山峦、高原这些意象,想象丰富美丽,气象雄浑。

B.下阕由眼前可爱的风光、壮美的山河,引出一个个英雄人物,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C.词题为咏雪,主旨却在对封建英雄人物的批判,最后归结到革命英雄人物的宏图与使命。

D.综观全词,记叙与议论结合,想象与夸张并用,情感与景物相生,心胸旷阔,气魄宏大。

9.试分析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在意境上的不同。(2分)

10.柳亚子先生评价本词是“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请简要说明你对此评价的理解。(2分)

阅读艾青的《礁石》一诗,完成11-14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的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

11.艾青说过:“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试比较分析《礁石》与《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表达观念、抒发感情方面的“形象”有何不同?(2分)

12.试简要分析《礁石》这一形象。(2分)

13.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念和情感?(2分)

14.现代诗歌中,有的诗体很自由,既不讲求格律,也不追求押韵,但《礁石》则有较强的韵律感,试说明《礁石》的押韵规律。(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5.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1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衡量诗人的造诣,首先要看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我们不能认同抹煞了诗歌形式的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包含于语言形式之中。

新诗应是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

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隐喻结构、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与外形式(词语、体式、音节、韵律、色彩等)。实际上,诗的外形式与内形式是不可分的。“外形式”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形成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外形式”,“内形式”就失去了依托。同样,“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没有“内形式”,“外形式”也成了空壳。新时期诗歌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内形式”的建构,而对“外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也造成了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因缺乏“内形式”(也有诗情虚假的原因),导致诗意肤浅或空泛。一首优秀的诗歌,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合的。

新诗语言形式的生命力,在于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既要顺应中国人的现代生活节奏,从大众口语和民歌民谣中汲取活力,又要善于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接通新、旧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既要从寻根探源发掘汉语诗意(诗性)的闪光点,在打破和摆脱诗体语言的束缚中建立新的诗体格式,又要将汉语诗歌艺术置于世界诗歌艺术的潮流中,从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对话中显示出新异感和光色。

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是一组矛盾。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够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获取诗歌创造的自由。亦如跳舞,一旦谙熟舞步,即可从别扭进入自由的状态。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

17.你如何理解文章开篇的两句话?(3分)

(1)“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将其改为判断句,即:。(限13字)

(2)“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这句话的正确含义为:。(限16字)

(3)就全文而言,这两个句子的作用是。(限4字)

18.文章提出评价诗人的两条标准,它们是:(4分)

(1)。(限22字)

(2)。(限24字)

19.筛选文中相关信息,概括回答下述问题。(3分)

(1)对新诗的科学理解,应当是:(限14字)

(2)新诗形式要素间的辩证关系有二,它们是:

a.。(限12字)

b.。(不超过24字)

(3)作者阐述新诗语言形式生命力的源泉为:。(限9字)

(4)作者提出了确立新诗形式本体意识的原则,即:(不超过28字)

2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起笔两句,分别从反面和运用反问修辞提出本文的论点,即:要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B.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和外形式。内形式指体式、音节、韵律等;外形式则指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

C.诗的“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而“外形式”,则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

D.成为优秀诗歌的条件,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合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一些诗,由于外形式的缺乏,流于诗情虚假,而导致了诗意的肤浅或空泛。

E.新诗形式欲有生命力,则应顺应中国人的生活节奏,从口语及民歌中汲取活力,又从优秀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接通新、旧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是重要途径。

F.诗人的本领在于:能够从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中获取诗歌创作的自由。

【作文导练】(2道题)(任选一题,60分)

1.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追求需要思索

思索需要孤独

有时凄清的身影

便是一种蓬勃

而不是干枯

两个人

可以是痛苦

一个人

也可以是幸福

请以“珍惜孤独”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词名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读名句,可知古鉴今,可畅想未来,可体味情趣哲理,可涵养道德品行;名句,或许能开启你的心扉,或许能激活你的灵感……

请以“读诗词名句随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附录]①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⑥向使当初身先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⑦桐花万里扬州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⑧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要求:①引发“随想”的名句,可以是(附录)中的,也可以采自(附录)之外(包括中外现当代作品)。②每则“随想”引用的名句,不限数量;各则“随想”可以有独立的中心意思。③各则之间要空一行,全文不少于800字。

【高考真题】(10道题)

1.(04全国卷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炽热整饬叱咤风云插翅难飞

B.唆使夙愿肃然起敬追根溯源

C.小憩迄今同仇敌忾休戚相关

D.显赫唱和溘然长逝欲壑难填

2.(04全国卷一)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04全国卷一)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②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这一技术。

③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能力。

A.毕竟沿用鉴赏B.毕竟采用鉴别

C.究竟沿用鉴别D.究竟采用鉴赏

4.(04全国卷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B.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C.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警方决定顺藤摸瓜寻找在幕后操纵的黑手,最终全面破获了

这起产供销一条龙的制贩毒大案。

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5.(04全国卷一)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6.(04全国卷一)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04江苏卷)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7.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宇)(4分)

8.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4分)

9.(6分)

(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1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象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答:

第一单元答案

【基础巩固】

1.A(“舸”是形声字,声旁“可”,但读音已经发生了变化,应为“gě”,不能“秀才识字认半边”)

2.D(“炫”应为“眩”。“眩”是形声字,形旁是“目”,与眼睛有关)

3.B4.C5.A

6.D(这里的“长篙”是诗的一种物象,用长篙荡一只小船,去寻梦,不是比喻理想)

7.B8.B9.C10.C11.C

12.C(这首诗不是情诗,而是抒发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感受的诗歌。)

13.D

14.《雨巷》的感情基调是寂寞而凄凉的,有着浓郁的悲剧感和孤独感。它通过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冷冷而哀怨的蒙蒙细雨等环境渲染和游子对丁香一样姑娘的期待的描绘,暗示了这种悲剧感和孤独感。

15.诚如叶圣陶所说,《雨巷》在音乐性方面具有突出的成就。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等,押韵的位置错综变化,常用首语重叠,加上奇特的字句组合,似断实连的分节跨行,使得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优美的旋律,细腻而传神地暗示了诗人低回而迷茫的心境。

16.D17.A

18.C(“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19.B(全诗塑造了一个勤劳、纯朴、善良的保姆形象,“含着笑”也正体现了这些特点,故选B)

20.为了进一步强调“劳动”一词。

【创新拓展】

1.B(A.除了“苔”读“tái”外,其他加点的字都读“dài”.B.加点的字都读“gē”。C.“禾”“阖”“涸”“劾”读“hé”,“赫”读“hè”D.除了“栖”读“qī”外,其他加点的字都读“xī”)

2.A(B.“安祥”应为“安详”,从容不迫的意思;C“雄辨”应为“雄辩”,雄健的辩论的意思;D“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是紧迫得来不及等待的意思)

3.C(选择问句中间应该用逗号)

4.B(“变换”意为“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意为“不规则地改变”,所以选择“变幻”。“侵蚀”意为“逐渐侵害使变坏”,“侵吞”意为“暗中非法占有”,所以选择“侵吞”。“鉴于”与“由于”,从表原因的角度看,用法基本相同,“鉴于”有“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的用法,“由于”没有,句中的“去年江水泛滥的严重教训”是“采取措施”的前提,辨析可从句子间的逻辑联系入手,应选择“鉴于”。)

5.D(A、B感情色彩用错;C.“目无全牛”典出《庄子·养生主》,比喻技艺精湛纯熟,这里弄错含义)

6.D(A.成分残缺,在“探测”后加“的协议”;B.“4顶古希腊桂冠”有歧义;C.“能否”与后文无呼应)

7.C8.D

9.《长沙》写南方湘江秋景图,《雪》描绘北国冰雪图,总写北国风光特点,境界更开阔;《长沙》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雪》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念,气势更宏大。

10.词的上阕视野壮阔,包举了祖国万里江山;下阕对五个著名皇帝作评价,批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最后三句表现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11.《礁石》诗借物象——礁石的形象,《大堰河——我的保姆》诗借塑造人物形象大堰河来表达观念、抒发感情。

12.《礁石》诗塑造的是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

13.作者对于礁石这一形象和其具有的精神给予了由衷的赞美和歌颂。

14.第一段,二、四句押韵(来、开);第二段,一、二、四押韵(上、样、洋)。两段都是传统的押韵法。

15.D(A项“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诗人仿佛拍电影一样,先给“稻束”一个特写镜头,然后又拉开,展现其伫立于秋天田野的背景,以表现“金黄的稻束”作为劳动成果的辉煌和炫耀感,肯定着人类的劳动成就。它给人的印象主要是视觉上的,但联系全诗看,这两句诗又居于其蕴含的时间序列“黄昏”“暮色”之始,隐含着时间的意味。由于我们不能确定它写的就是诗人白天看见的景象,而只能把时间下限确定在暮色降临之前,因此,A项是恰当的。B项是解说,寓意较明显,也是恰当的,考生不难作出选择。C项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解说为稻束“低首深思”的内容则显然不恰当。理由有二:一、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D项也不例外,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二、即使把它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勉强可通,它也只是一种不太可能的可能性而已,不能把它表述为“实际上就是”的肯定语气)

16.D(A项是对本诗主题结构的概括和归纳,指明诗歌中心形象“金黄的稻束”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及时间。形成一个探寻劳动意义的结构: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因而是正确的、恰当的。B项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也是正确的。C项在考查体味不同诗歌形象所传达的不同意义的能力基础上,进入对诗歌深层意义的把握,也是正确和恰当的:说“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都具有圆满意味,不难理解。“金黄”指稻束成熟,指劳动的收获,而“收获日的满月”则不仅传递劳动的圆满信息,而且还传递时令的圆满信息,但与这一切相对照的,却是诗人想到的“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和她们“那皱了的美丽的脸”。在诗人表达的“残酷”中,诗歌所要揭示的东西也就清楚地表现了出来。D项为所选之项。“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母亲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

17.(1)诗歌是最富形式感的一种文体。(2)诗体语言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语言形式。(3)提出论点。

18.(1)评价诗人的造诣,主要看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2)诗人的人格魅力,包含于诗体语言所能表现的诗美之中。

19.(1)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⑵a.诗的内形式与外形式不可分。b.无内形式,外形式成空壳;无外形式,内形式无依托。(3)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4)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不成熟)——跳舞(自由)的艺术转变。

20.B、D(B项的表述错位,颠倒了内形式与外形式包含的内容—情绪节奏、心理逻辑,属于“内形式”;而体式、音节、韵律,则属于外形式。D项表述有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诗意肤浅或空泛的原因是由于内形式的缺乏,而不是外形式的缺乏。)

【作文导练】

1.参考提示:小诗的主题和话题“珍惜孤独”,指出了演绎“孤独”的方向,应该正面肯定、赞美孤独。古人讲“慎独”,今人讲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寂寞是思考的条件,寂寞的环境使人反思、回顾、梳理、联想、判断、推求,客观环境是孤独的,心理精神世界可以是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写记叙文可以写一个孤独的人的故事,可以连缀孤独寂寞的画面镜头,写记叙抒情性散文。

2.参考提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其巨大的艺术魅力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藏,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自古以来“诗言志”,这些古代的名句反映当时的政治风貌、风土人情和诗人的思想抱负。读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诗人的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屈原的满腔忧愤、李白的豪气干云、杜甫的忧国忧民跃然纸上。既然是写“随笔”,文体比较自由,结构可以多样,只要是抒写真情,言之成理即可。

【高考真题】

1.A(该题重点考查形声字的读音,每一个选项中的加点字的形旁和声旁都不相同,而读音又都基本相同。A项中加点字都读chì。B项中“唆使”中的“唆”读“suō”,其他读“sù”。C项中“同仇敌忾”中的“忾”读音为“kài”,其余为“qì”。D项中“溘然长逝”中的“溘”读“kè”,其余都为“hè”)

2.B(考查的同音字、形近字造成易错现象。A“有志者事竞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天遂人愿”意思是上天顺从人的意愿,形容事态恰如所望,“随”应为“遂”。本题中容易错误的有如下几项:A中“梦魇”中的“魇”和“靥”相混。B中的“置喙”中的“喙”是个较生僻的字,考生可能易混,“轻歌曼舞”中的“曼”容易和“漫”相混。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与“溪”易混)

3.B(①“毕竟”,副词,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究竟,终归之意;“究竟”,副词,一般用在问句中;①为陈述句,所以应选“毕竟”。②“沿用”有沿袭之意,而“采用”没有,这里是说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采用我国发明的技术。③“鉴别”是鉴赏辨别。“鉴赏”是欣赏,这里不仅要欣赏,还要有鉴别能力,所以选“鉴别”)

4.A(“忍无可忍”要忍受也没法忍受,错误在于不明成语意义,乱用表面意思。B项“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C项“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D项“差强人意”指还令人满意,这里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考生容易理解成不令人满意的意思)

5.C(这是2004年新加考点。A项“表示”后逗号应改为冒号,“任务”后逗号应改为冒号或破折号;B项“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不是书名,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D项最后的“?”错误,应改为“。”,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

6.C(考查辨析病句、语意明确的能力。A项“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还是“索尼公司的产品”?所指不明确。B项有歧义,“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D项中有歧义,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还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7.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8.⑴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⑵杜甫的苦寒人生⑶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

9.⑴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

⑵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10.BD

查看更多
【必修一全真综合卷·第一单元】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08091/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