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杨柳》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六年级语文下册《杨柳》教案

知识目标:

1.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说出作者喜爱杨柳的原因:不求索取,不忘根本。

2.能找出文章的线索:作者对杨柳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3.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借杨柳来颂扬那些具有杨柳品质的人,讽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人。

4.能说出作者采用的对比写法的表达效果:突出杨柳的可贵的品质。

能力目标:

1.能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精神和品质,使表达的主题更为深刻。

2.能熟练查阅相关资料,并按照所需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能理解作者借杨柳表达的人生哲理:做一个象杨柳一样朴实无华、甘于奉献、不忘根本的人。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能理解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借杨柳表达的朴实的人生哲理。

【学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弄清文章的脉络层次

2.把握文章的主旨

3.品味语言,总结写法

【思路设计】

杨柳,学生们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于平凡之中蕴含的不平凡的品质,可能人们思索的不是很多。就是平中出奇,托物言志,借杨柳来抒发一种平凡的、朴实的人生道理,给人以启迪。在教学中,可按照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来处理全文:阅读感知,把握基调—弄清脉络,掌握内容—品味重点,明确主旨—总结写法,鉴赏评价。在把握文章主旨的时候,可通过一些思考题的牵引,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方法设计】

1.布置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散文风格;查阅文中出现的关于杨柳的诗文、典故,在课堂上由学生讲解。

2.多媒体播放乐曲为学生创造感受美的情境,同时在乐曲的伴奏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通过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赞美杨柳的原因,把握文章的主旨:颂扬那些具有杨柳品质的人,讽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人。

【过程设计】

一、导入

散文,历来被誉为“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风情”。散文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三种类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杨柳》,作者是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丰子恺。

二、作者简介

要点设计:简介作者丰子恺

方法设计:讲授法

思路设计:先由学生就网上资料做交流,再由教师补充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曾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作品有画册《子恺漫画》,散文集《率真集》《子恺近代散文集》,主要译作有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和日本古典巨著《源氏物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点设计:朗读课文,把握作者对杨柳的感情

方法设计:媒体播放、朗读、归纳

思路设计:教师播放多媒体音乐,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和气氛,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杨柳,是一种平凡的树。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也没有白杨的伟岸。更没有百花的娇媚。但古往今来它却成为文人笔下不衰的颂歌。人们或歌其潇洒飘逸的姿态,或因其“柳”、“留”同音而用它表达离愁别绪之情。丰子恺先生想借杨柳告诉我们什么呢?在朗读时可体会作者对杨柳怀有的感情。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多媒体播放乐曲,调整情绪。

2.作者对杨柳的感情是?

明确:喜爱、赞美

四、解读全文

要点设计:理解文章重点语句、段落,弄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旨。

方法设计:讨论交流、归纳概括

思路设计:设计一系列问题,在研讨中完成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把握。

寓情于物,物就是杨柳,情就是喜爱、赞美。那么,我们还要弄清杨柳具有的本质特征。

问题1.文章赞美杨柳的段落有哪些?作者赞美了杨柳的哪些特点?如果联系人生,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首先来看“贱”。在文中作者还提到了与“贱”相反的“贵”,“贱”的本意是价钱便宜或地位低下,文中指由于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或不吃,或吃得少,或吃得次,显得命薄而低下;“贵”的本意是价格高或地位优越,文中指吃的东西好,显得身份地位高。联系现实,他们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再来看“下垂”。与“下垂”相反的是“参天”。你能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对“参天”之物的态度的语句吗?

明确:语句:“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可见作者对这种忘记根本、只想高攀的植物是深恶痛绝的,联系现实,就是对那些高高在上、贪图享乐、作威作福、忘掉根本的得志小人的讽刺了。这句话也从反面衬托了杨柳“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可贵品质。

问题2.文章为什么要写牡丹、葡萄?

明确:作者是在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杨柳的从不奢求,只是给予的品质,赞美杨柳顽强的生命力和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

这部分作者借描写杨柳的“贱”和“下垂”来赞美杨柳的不求索取,只是奉献,饮水思源,不忘根本的精神和品质,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作威作福、腐化堕落的人的嘲讽。(即文章的主旨)

问题3.自古以来写杨柳的作品有很多,人们常常把杨柳作为春的象征,作者认为以杨柳为春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杨柳的下垂美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因此它是春的代言人。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以杨柳为题来赞美春天,作者却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杨柳为春”加以阐释,那就是杨柳的“下垂”所显现的谦逊,它懂得大地是其生命的源泉,因而它“高而不忘本”,最能象征春天的神意。

问题4.作者认为观赏杨柳的最佳地方在哪里?是不是在西湖?为什么?

明确:杨柳的存在是自然的,也是独特的。它不是因为生在西湖而高贵,也不因为长在乡村而卑贱。它是朴实无华的,正因为它的朴实作者才认为其高贵;它又是柔韧坚强的,正因为它的坚韧,作者才觉它尤为可爱。作者不独赞西湖的杨柳,而更钟情于平实大地上随处可见的杨柳。此处呼应前文,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问题5.文章前3段内容似乎与赞美杨柳的主题不相干,那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去掉么?

明确:为后文直接咏柳蓄势。

第一段里作者说明自己喜欢杨柳只是“随缘”而已;第二段强调自己喜欢杨柳并非存心“结缘”;第三段运用类比手法,阐明自己与杨柳的关于就是“随缘”而已。作者虽然没有明确表明喜欢杨柳,看似游离于主题之外,实则处处点题:“画中多杨柳”、“小杨柳屋”,可见与杨柳是有缘的,这种缘是不可附会的,只能是“随缘”。反映了作者不造作、平实、不张扬的风格。

问题6.作者为了讲明自己“随缘”的主张,还用了一个类比,是用了一个什么类比?

明确:“也许我曾经……穿黑袜’一样”。“穿黑袜”这件事说明“我”并非十分喜欢黑色,只是机缘巧合,才买了一双。同样的道理,“我”与杨柳的关系也如此。并非象世俗理解的那样,而只是“随缘”。

问题7.课文中除了写杨柳外,还写了“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植物,为什么要写它们?

明确:“紫薇”是栽种在唐代中书省庭院里、整日里面对着紫薇郎的紫薇花(紫薇郎是对中书省官员的称呼),“红杏”是曾使宋代兵部尚书宋祁出名的红杏(他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句,人称“红杏尚书”),“芍药”是红楼大观园里史湘云醉卧其旁的芍药,“牡丹”则是杨贵妃最喜爱的花。这些花在作者看来都是华而不实的,它们之所以名贵并非有特别地方,只是稀少罢了。这里写其他花的作用是用这些花的华而不实映村杨柳的朴实无华,为后文直接赞颂杨柳蓄势。明写花,实写树。

前三段为全文奠定了基调:崇尚平实,自然,不牵强,不做作。

五、总结写作特点

要点设计:总结写作特点

方法设计:教师点拨,学生归纳概括

思路设计: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问题设计:

1.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那么散文的特点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在选材和构思上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作者在文中歌咏杨柳不求索取、不忘根本的品质,给人以美的体验和熏陶。围绕中心,多角度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前3段为后面的咏柳蓄势,奠定了全文的基调。(教师对照板书总结)

2.文中几处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又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通过对比,杨柳的精神更为崇高,使表达的主题更加深刻。

对比,是我们观察生活、认识事物、分辨是非的常用的方法。对比写景,可使景物更迷人,对比写理,可使道理更深刻。纵观全文,对比随处可见。

3.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排比、比喻、对比、拟人等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六、小结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生命力顽强的杨柳的身上还包涵了深刻、朴实的人生哲理。人类的智慧不仅在于赋予自然界生物以丰富的内涵,更在于人类能从中找到自己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动力。希望咱们师生一起,都来学习杨柳,做一个朴实无华、乐于奉献、不忘根本、回报社会的人。

【应用设计】

1.课余搜集有关杨柳的著名诗句,整理在笔记本上,熟记成诵。

2.结合杨柳生命力顽强、甘于平凡、不求索取、乐于奉献等特点,以“生命的萌发”或“生命的价值”为题,写一篇感想,在班内与同学交流。

查看更多
【六年级语文下册《杨柳》教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05401/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