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案例

教案设计

【活动主题的提出】

《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案例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他们迫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加强对学生的科技教育,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充分发展其个性、有效发掘其潜能的良好条件,使他们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并借此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鉴于此,我决定指导学生围绕七年级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学科整合方面进行探索。旨在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实践意识、合作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能主动、自主的探求发展。为此,我对这一活动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确定了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并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协调,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活动,每组推选两名同学负责。

【活动的具体目标】

1、学生通过活动初步了解月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现象,指导学生进行学科整合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围绕主题、利用图书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筛选资料并获得有效信息的方法。

3、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4、形成书面材料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

【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活动准备〗

1、告诉学生大致的时间安排表:课余时间三周;课堂时间二课时(活动指导一课时;活动成果汇报一课时。)

2、给学生推荐部分网站和书目。

3、将课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供各小组选择探究。

4、准备活动情况记录表(或档案袋),将学生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记录,以便进行评价。

〖活动指导〗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假如有人问你“你知道什么动物飞得最高吗?”,很多人肯定会回答:“鹰。”假如有人告诉你鹰能飞上月亮,你肯定会认为这个人脑子出了毛病。1969年7月20日,一个名叫阿姆斯特朗的美国人向全人类报告:鹰已经飞上了月球。大家都知道他的脑子没有毛病,而他所报告的消息也是事实。作为第一只飞上月球的太空雄鹰,阿姆斯特朗当之无愧地成了整个人类的英雄。其实人类对月球一直在进行着探索,今天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进行月球的探秘活动。(由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的内容导入,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的伟大,激起学生对月球的兴趣,从而积极参加“探索月球的奥秘”活动。)

二、介绍查找资料和积累资料的方法

1、利用图书查找积累资料的方法:

⑴ 查目录找有关的文章和内容。

⑵ 摘录资料的方法:复印、抄录、摘录、概括总结。

2、上网查询和下载资料的方法:

⑴ 知道网址,直接键入网址。

⑵ 不知道网址,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⑶ 对资料进行下载存盘或笔录所需资料。

三、将课题“探索月球的奥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

1、“我对月球知多少。”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月球的有关知识及月球的自然现象。如:月貌、月相、月食、地质构造等。学生借助对地理、物理、自然知识的掌握,了解月球的基本常识。

2、“月是故乡明。”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球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搜集文人墨客对月球的吟咏和描述。主要搜集与月球有关的诗、词、曲等。以此提高学生朗读、背诵和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和水平。

3、“月亮代表我的心。”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民间故事、传说、谚语、成语等,并确切地了解这些故事、传说等所蕴含的意义和人文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4、“走近月球。”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上科学家对月球的探索情况,认识到高科技在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然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活动成果汇报〗

一、导入

经过三个周的探讨研究,各小组都顺利完成了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陌生的近邻──月球。

二、各小组结合探讨、研究的情况,按顺序进行交流

1、第一小组:我对月球知多少:

两位同学结合自己画出的太阳、地球、月球的简图,介绍了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1.5亿千米,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38.4万千米;通过三者之间的光线图,使同学们了解到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太阳的光照射到月球上,然后反射到地球上的反射光,而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学生还结合从网上找到的资料,详细地讲解了黄道面和白道面等有关知识;另外,同学还结合课件讲解了月球的地质构造、月貌、月相等知识。如关于环形山,一个同学这样介绍:月球上山脉纵横,坑沟密布。我们将月面上较暗的区域称为“月海” 。用望远镜从地球看去,月面上最显著的特征是环形山,高度一般在7~8公里之间,最大的环形山直径达295公里。月面上直径大于1公里的环形山总数达33000多个,占月球表面积的10%。大多数环形山都以著名天文学家的名字命名,如阿基米德环形山、哥白尼环形山、卡西尼环形山等。在月球的背面,有四座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

另外,其他同学补充介绍了月球上的水和月谷等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有关月球的常识,还从中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亮有明有暗,为什么月亮每月有圆有缺。此时,学生们已经深深地陶醉于自然学科的学习之中,渴望了解未知世界的欲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同时,学生在搜集整理有关知识时,还自觉不自觉地涉猎到许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如有关其他星球的知识等。

2、第二小组:月是故乡明:

这个小组的同学通过查对书籍和上网,搜集到众多的与月亮有关的诗、词、曲。他们首先在组内举行了背诵比赛,在此基础上,推出优秀的同学代表小组进行交流。组内同学找到了上百首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对其中的佳句赞叹不已。在汇报交流课上,他们结合自己所搜集的内容,将诗词配上优美的画面做成课件,把诗词的意蕴讲给同学听,交流课变成了诗词欣赏课,在讲述人的带领下,同学们仿佛进入了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中。教室里静静的,同学们带着痴迷的目光,仔细的倾听着。李白的“静夜思”、“月下独酌”、“关山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观城子”等,这些千百年来吟咏月的名篇佳句,深深打动着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他们不约而同地为讲述者热烈鼓掌。为把同学们的思绪拉回来,小组的几位女同学上台演唱了她们准备的与月球有关的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此时,交流课不亚于一堂音乐欣赏课。

3、第三小组:月亮代表我的心:

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同学一点也不紧张,一位女同学刚讲完,另一位男同学便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他又绘声绘色地叙述了不同版本的嫦娥奔月故事。故事的情节配上嫦娥奔月的画面,使同学们对嫦娥充满了羡慕。为鼓励学生创新,对嫦娥奔上月后的生活,要求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构思,同学们听了常常捧腹大笑,交流汇报如同观看演出。为打好学生的双基,让他们扎扎实实地掌握自己的母语,学生还将他们搜集到的与月有关的成语、谚语在全班进行交流。其中成语有几十个,谚语有十几条,摘录如下:成语:月白风清、月黑风高、月明千里、月落星沉、月里嫦娥、春花秋月、流星赶月、烘云托月、清风明月、戴月披星、花容月貌、吟风咏月、日新月异、荒时暴月、风花雪月。谚语:月到中秋分外明;月亮生毛,大雨泡泡;月怕十五年怕半,庄稼人怕误时限;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月满必亏,日盈则蚀;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等。通过交流,同学们既掌握了有关的语文知识,又学到了有关天气、做人等方面的道理,一节课涉及到天文地理、思想品德、自然景观、人文现象,可谓受益匪浅。

4、第四小组:走近月球:

组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意图之一是引导学生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通过学生对世界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了解,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爱国心,从而在中学阶段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因此,了解世界上科学家对月球的探索情况就显得尤其重要。第四小组的同学结合他们活动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使同学们大开眼界。由此了解到:1959~1976年是月球探测的第一个高潮期。迄今,全世界共发射成功50颗左右无人月球探测器,以美国、前苏联发射的居多。美国发射的探测器主要有“先驱者”系列、“徘徊者”系列、“月球轨道器”系列、“勘测者”系列、“探险者”及“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前苏联发射的探测器,主要有“月球”号系列、“宇宙”号系列及“探测器”系列。美国在1969年7月~1972年12月执行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相继发射了“阿波罗-11”~“阿波罗-17”七艘登月飞船,除“阿波罗-13”发生故障中止登月任务外,其余6次均获成功。1986年7月20日,在“阿波罗”飞船登月20周年之际,美国政府宣布了重返月球、在月球上驻留并进一步探测火星的构想。其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也纷纷提出了新的月球探测计划。1995年,美国提出了发射大量小型低成本空间探测器,在21世纪初在外层空间建立起无人研究基地的计划。1998年1月发射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发现在月球两极陨石坑深处有冰冻的水存在。据初步推断,月球上水的总储量可能在1100万~3.3亿吨之间。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21世纪,人类将以崭新的姿态重踏月球!

三、全班互相交流参加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体会和感受

1、小组内互相交流。在小组内的交流中,同学们兴致勃勃,各展风采,纷纷拿出自己的真本事,或展览自己活动后的成果,或滔滔不绝的谈感受,或争着谈自己的新发现,没有一名同学置身事外,这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是难以看到的。看来,这次的活动是成功的,达到了教师预期的目标。

2、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推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虽然各小组由于探究的子课题不同,各自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但同学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愿意参加。

四、教师对这次综合性学习进行总结

1、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2、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彰奖励,并将其作品在全班展示。

【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能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得益于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星期天时间,有的到书店、图书馆翻查资料;有的上网下载资料、图片;有的动员家长一起找资料;有的到天文台亲眼观察月球的情况。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将各自搜集和查找的资料进行交流、归类,最终形成书面研究性资料。为上好活动成果汇报课,同学们集思广益,动手将搜集的资料提炼后做成课件,因此汇报研究成果时,图文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这次活动的收获和意义,远远超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实践活动本身,阅读同学们写的谈体会和感受的文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2、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3、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的能力。

4、学会了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另外,由于这次活动是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的,在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方面,无疑也有着极大的作用。总之,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受益匪浅。

【学生的认识、体验和收获】

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时间三个周,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经常在一起交流资料,互相评价和争论。不少同学发挥自己微机、美术、文艺方面的特长,利用课间或放学后的时间,将本小组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设计,有的做成了颇有水平的课件,有的办成了很漂亮的手抄报。为了在汇报课的展示中出彩,同学们忙着练唱歌,学着讲故事,比赛背诗词。由于活动安排中有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作业,学生们为了取得优异成绩,都提前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充分的准备。下面摘录两位同学写的谈体会的文章:

说说我的心里话

通过搜集有关月球方面的资料,我了解了许多以前在书本上没有学过的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真是受益匪浅。

我是一个比较懒惰的学生,只喜欢写一些抄抄写写的作业,不愿动脑筋。一开始老师把搜集月球资料的作业布置下来后,我只好硬着头皮,带着任务去完成作业。通过去图书馆、上网等一系列查找资料的过程,我惊奇的发现,我竟然对原来毫不感兴趣的天文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了解天空中的所有奥秘;并希望长大了成为一名真正的天文学家,去探索月球,为人类立下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次的作业,好像把我的思绪一下子打开了,这使我想到了许多许多……

其实在搜集有关月球资料的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其他有关天文的知识。我搜集的资料有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文人墨客描写月亮的诗词,还有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由于作业完成得不错,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使我更加有信心了。我今后要好好学习,向着我的目标不断努力前进。这次的作业,提高了我各方面的才能,我在实践中成长进步,我的进步离不开实践,我像是一只羽毛还未丰满的小鸟,希望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

新课改改得好

“探索月球的奥秘”,读了这个名字就令人振奋。月球,这个神秘的球体,它由什么组成?它到底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一直是悬在我心中的谜。今天,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四个小组,分别以“我对月球知多少?”、“月是故乡明”、“月亮代表我的心”、“走近月球”四个题目为研究课题,要求我们搜集资料,进行探索。我选择了“我对月球知多少”这个小组,主要搜寻有关月球的科学知识,小组人员经过一番商讨,我们便开始了探究工作。

1、查找资料。这个环节最为重要,我们要尽可能全的找到这方面的资料,于是网上的天文专页,变成了我们经常光顾的网页;书城,在礼拜天便成了我们的家;书包里也总是多出一些关于天文的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查到了足够的资料,于是便着手进行分类。

2、资料分类。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我们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最终我们把汇报时的月球知识锁定在基本知识方面,即:月海、环形山、月相、月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方面。

3、熟练材料。为使研究成果汇报课上得精彩,我们小组将搜集的材料,提炼出重点,制作成课件,将内容分解,安排分工讲解。小组成员把自己要讲解的内容牢记在心,讲解中有遗漏的地方,小组其他成员及时补充。汇报结束,便进入总结阶段。

通过这次活动,我最直接的收获是了解到关于月球的许多知识;其次,培养了我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不光是我,凡是积极参加这次活动的同学,都在很多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课改改得好。

翻阅同学们写的活动体会不难发现,这次活动对同学们的影响是积极的、有益的。他们或者通过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的了解,激发起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或者通过对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形势的了解,激发了自己热爱科学,主动钻研,认真学习的决心和力量;或者通过对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那种献身精神所感动,使自己增添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总之,从学生热切的表情中,从学生急切的话语中,从学生真挚的文章中,我深切地感到: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收获颇丰。

【指导教师的认识、体会和反思】

其实,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受益的决不仅仅是学生,作为这次活动的指导教师,从最初的思考、设计、安排,到全过程的参与、指导,自己也很费了一番心思。活动汇报课结束后,我认真地思考了很多,下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由学生自主的选择活动的主题和方式,自主的选择活动小组的成员,自主的选择活动成果的汇报形式等等。这次“探索月球的奥秘”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班级传统划分学习小组的形式,而是在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子课题的前提下,重新组成活动小组,便于资源的共享。在研究成果的呈示方式上,提倡多元化,他们有的做成手抄报进行展示,有的重在口语交际,有的采取比赛的形式进行。他们或重知识,或重技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好势头。

2、综合实践活动课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的同时,老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因为老师的参与,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会促使学生对活动的重视和感兴趣。同时老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亲其师,信其道”,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对以后教师对学生实施的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未尝不是一种捷径。

3、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一门具有专门知识体系的学科,它超越了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在“探索月球的奥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既依附语文学科所提供的基本思路,又借助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物理知识、地理知识、科学知识等,同时学生的活动自始至终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帮助。在学生呈示活动成果时,又大量地运用到美术课、音乐课所学的有关知识。

4、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应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特点对课程开设人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要达到预期的目标,目前来看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程度的开好这门课。目前,我们的教学依然采用分科教学,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来说,则要求他们必须成为多面手,为此,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充分认识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争取校内资源和社区资源共享。另外,在指导学生活动时,也可以采用多科教师同时指导的形式。在“探索月球的奥秘”活动中,同学们多次请教了物理、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

5、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应以鼓励和赏识为主。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不同,它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活动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开放性。教师通过这种开放性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其实,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学生设计、参与活动本身的成败,而在于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这种研究学习活动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认真探究的科学精神。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促进了学生的互相提高和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鼓励为主的评价形式,使学生通过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享受到创造和体验的愉悦。

6、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学科教学在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后,几乎都形成了一套现成的教学模式,教师只要根据模式进行教学,中间环节把握得好,轻而易举便成为好课。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则必须符合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点,它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也不是在教室和书本上学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探究。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它向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师面前值得思考的课题。

查看更多
【《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案例】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03541/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