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读秋白

教学设计

深情读秋白

深情读秋白

读梁衡的《觅渡,觅渡,渡何处?》,真真实实感到一种震撼。想来,这首先是因为文中的主人公瞿秋白,这个现代革命史上集世人的毁誉于一身,集寻常人眼中的伟大与渺小于一身的人,着实是一个“谜”;再是因为作者对瞿秋白的成功的解读,他领我走进了秋白“博大深邃”的内心世界。我似乎走得很近,想见那“秀气而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那“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令敌开枪”的从容,那奋笔疾书,赶写《多余的话》的惊人的平静……我又感到他离我很远,高山景行,我只能仰望之,心仪之。

解读 秋白,作者着力之处是两个方面。一是秋白热爱文学,才华横溢,他自己也想“靠上那码头”,却最终选择了革命;一是他本可以留给历史高大、完美的形象,却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多余地展示了他“光明之前的暗淡”、“光明后面的阴影”。借用文章的话,第一方面是说他“把人生投入革命”,第二方面是说他“把革命投入人生”。

秋白是一个文人,是一个可以成为大家的文人。精通金石、书法、医学,更在文学著译上有很高的成就,文学本该是他的归宿。“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他却选择了革命,投自己的珠玉之身于革命。这意味着什么?这等于是放弃了轻松走入祥光照射的殿堂的机会,而一头扑进了一片充满凶险的黑暗!遗憾啊!这是不是缺乏理性的轻率的决定?选择意味着取舍,取舍意味着价值的评判。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兴衰放在了一起,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时候,他舍弃了真爱,选择了自我牺牲,“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几十年过去了,我跟着作者再走近秋白,是有深深的遗憾和感慨,但更多的是敬重。

后人一直不解的是他那《多余的话》,明明可以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留英名于后世,却多余地把自己身上那在别人要千方百计遮掩的非崇高的一面有意展示给世人去看。攻击者说他背叛,同情者说他软弱,理解者也说他多余。在生命行将结束时返观人生,秋白他是在探索人生!解剖自己,不仅是对自己生命历程的回顾,更是在道德为人的镜子面前对自己作审视、评判。他只想留给世人真实的自己,只想以自己独特的人生给后人以启示。解剖自己是崇高的,在常人看来又是痛苦的,但我想,秋白这时一定是平静的,个人的得得失失本来他就考虑得不多,现在就更看淡了。这“多余的话”可以给任何人看——给敌对的人,也给自己的人,问题是你能不能看懂,你的认识是不是跟上了秋白的认识。坦荡磊落,人生应该是这样的啊!这个世界为利益驱动,追名逐利成为时尚,成名人物一定是完美的人物,领袖,我们见多的也是身外有一圈祥光包围,高高踞于神坛之上的。一比,秋白简直是走在了几百年之前。《多余的话》的“多余”,就是因为秋白超越了时间。

解读秋白是走近历史,走近人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觅渡,觅渡,渡何处?》的成功在于作者既独具只眼又倾注了深深的感情,他是深情读秋白,也引领着我们深情读秋白。

他是这样描述秋白被叛徒指认、身份暴露时的情景的:“这时他却淡淡一笑说:‘既然你们已认出了我,我就是瞿秋白。过去我写的那份供词就权当小说去读吧。’”文章原来一直是用叙述人的语言作着阐述,这里突然换成了描写的手法,人物自己活动了。我想,是人物在作者的心中“动”了,才会在作品中“动”。“淡淡一笑”,显示着秋白对可能到来的灾难性结局早已有思想准备,生与死早已不是他考虑的问题;“淡淡一笑”,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又是如此的“高贵”,充满着对敌人的高度蔑视,而这“高贵”,又不是刻意而为,是他秉性的自然流露,就像热了随意脱下一件衣服顺手搭在椅子上一样。

“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看到这一表述时,我又一次感到了作者的睿智,他在叙述自己解读秋白的感受,同时也在调动读者的感知。“一座平原上的高山”这比喻,是引动人们崇敬的体验——许多人是“平原”,他是“高山”;“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那是面对险峻的惊心动魄,是经历一场震惊后感受到的壮烈的美,真可用“壮烈”来形容秋白对自己灵魂的解剖。

“觅渡”是文章的切入口,这一表述贯穿全文。我一直困惑于文章的一句话:“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是说他不该去“觅”渡,本来就有一条康庄大道让他走?是说他有心“为社会的前进照一步之路”,无奈反被“自己的人按住了脖子”“让敌人的屠刀来砍”,似乎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决定着不该去“觅渡”?他怎么就“没有走出一条路”?这“觅渡”使表达始终交织着复杂的感情,遗憾,敬佩,感慨,赞叹,交替着产生,重复着出现。终于在文章的结束处,“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这一提炼,把纵横复杂的内容和情感收束在一个统一的意思上。秋白是一个“谜”,而作者终于解开了这个“谜”。

“秋白不朽”。当写下此文的时候,我还在经历感情的震荡。难怪项羽乌江自刎的举动,连李清照这习惯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样的感情体验的纤弱女子也激起了豪迈激昂之情,“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查看更多
【深情读秋白】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02088/
上一篇: 第二单元测试
教学设计推荐
热门教学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