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钱国币》说课稿

教学分析

(一)、说教材及教学重点、难点

《三块钱国币》说课稿

《三块钱国币》是戏剧单元中的一篇独幕剧,戏剧主要通过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现实。因此,鉴赏剧本,首先要了解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看看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从而完整地把握戏剧的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思想性格得以突显。因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1.弄清矛盾冲突的展开。2.借助舞台说明和人物语言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在中国,能跨文理两域的通才并不多见。五四时期的著名学者丁西林先生,既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又是著名的剧作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剧本《三块钱国币》。

丁西林是少见的文理通才,以介绍作者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背景介绍

然后从解题导入背景,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学生了解剧情。

“国币”指什么?“国币”是旧中国人们对货币的通称。

《三块钱国币》写与1939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艰苦的时期。华北、华东、华南、华东等地大片国土被日寇侵占,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跟随机关、工厂、学校搬迁的成千上万的职员、工人、教师、学生、百姓、难民们颠沛流离,辗转拥向西南各大城市。军阀、*商、没良心者在大后方盘剥、欺凌下层人民。作者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给我们讲述了三块钱国币的故事。

三、熟悉剧本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不同的人物语言,反映了人物怎样不同的心理,表达了人物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含有哪些言外之意等,这些都必须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仔细揣摩。如果只是让学生坐在那儿一遍一遍地默读或朗读,就会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我觉得应该抓住戏剧文学适合表演的特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而且这样还能让学生通过别人的读受到感染,从而会对戏剧情节及戏剧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研讨剧本,展开讨论弄清吴杨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块钱国币》中的辩论技巧是一大亮点,在第四册书后面的写作、口语交际训练中也有“辩论”的活动设计,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堂辩论起来,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辩论中来,因此,把辩论这一环节作为重点,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弄清吴杨之间的矛盾冲突,于是把“赔”与“不赔”作为一个辩题,让学生从文本本身出发思考、归纳、总结“赔”与“不赔”的理由,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口语得到了训练。

1.戏剧的矛盾冲突发生在哪两个人身上?

明确:吴太太杨长雄

2.他们为什么而发生冲突?

明确:因为一只花瓶,吴太太的女仆李嫂不小心打破了主人的一只心爱的花瓶,吴太太要求她赔偿,杨长雄认为不要赔偿,于是他们争辩起来。

3.默读课文,思考归纳“赔”与“不赔”的理由。

吴太太要求赔偿的理由:

①打破了别人的东西就应该赔,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谁不穷呢?文中开头吴太太的直白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这只花瓶是悟太太五年前从牯岭避暑回上海的时候在九江买的,人家要二十块钱一对,她还了六块钱买下的。吴太太很喜欢这对花瓶,把它当作宝贝似的带在身边,现在一只被打破了,吴太太有多伤心啊!当然要赔了。

③现在别人就是出十块钱买一只也买不到啊!人家吴太太只是照原价让李嫂赔三块钱,已经是“十二分”客气了呢!

④当时那三块钱根本不值个钱,人家吴太太损失的可是自己的最爱啊!但是人家吴太太既然已经说出口了就不反悔,只要李嫂赔三块钱,已经是最底线了,要是连三块钱都不赔,肯定是不行的。

杨长雄说不赔的道理。

①吴太太说那个年代谁不穷呢?是啊,都穷,可是穷也有区别啊!你吴太太一个用得起娘姨的人是高级的穷人,而李嫂是服侍太太的娘姨,她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她赔不起,没钱赔。

②吴太太说打破了“别人”的东西要赔,可是你吴太太不是“别人”啊,李嫂是你吴太太的佣人,是与你关系密切的人,佣人替主人做事,替主人擦花瓶就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有打破的权利而没有赔偿的义务。

③你吴太太明知道李嫂身上只有三毛钱,却要人家赔你三块钱。

4.小结:杨长雄说的也很有道理,李嫂只有三毛钱,你非让她赔三块钱,赔不起,可吴太太又想出个什么招?

明确:当铺盖,而且还叫来了警察,法律是公正的,我们看看警察是如何评判的?

明确:警察按吴太太的吩咐拿着李嫂的铺盖去了当铺典当。结果怎样?

当铺的少奶奶不但没要李嫂的铺盖还人家给了李嫂三块钱。

5.吴太太得到了三块钱的赔偿之后,她和杨长雄二人的矛盾冲突是否就结束了呢?那戏剧情节又有何发展?

明确:杨长雄冒出“泼妇”这个词,这下吴太太可是得理不饶人了,一逼再逼,甚至谩骂,而血气方刚的杨长雄是一忍,再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最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再赔上她三块钱国币。

6.小结:“赔”与“不赔”的戏剧冲突,最终鹿死谁手?

“和棋”

7.如何理解“和棋”?

吴太太得到了三块钱的赔偿,但吴太太的另一只花瓶也被打碎了。杨长雄最后出了一口气,但作为一个穷学生平白地赔出三块钱。所以说双方都有赢有输:吴赢在理输在情,大学生赢在情输在理。

五、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在弄清戏剧的矛盾冲突后,学生对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以有深刻印象,但是需结合前面的舞台说明以及人物对白来具体分析概括,以完成戏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经过一番讨论,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大家结合前面的舞台说明以及人物对白来谈谈你对这两个主人公性格的理解。

吴太太(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诈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

杨长雄(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

分析:舞台提示中有两个词“公例”、“例外”很显眼。这个人肯定是不会受本省人的欺负的,只有她欺负别人的份;杨长雄和吴太太同样是外省人,本来应该有同病相怜的感觉,但是他却没有袒护吴太太,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帮理不帮亲的青年,有正义感。两个人都挺能说的,特别是杨长雄无理还能辩三分,和水平不高的吴太太讲情、谈理、说势,有条有理有据,能言善辩。生:杨长雄有同情心,当听说吴太太要押李嫂的铺盖是急得从蒲团上跳起来和吴争辩,坚决反对押铺盖。相比之下吴太太就没有什么同情心了,李嫂有没有铺盖睡觉她不管。生:吴太太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泼辣、自私、吝啬。

小结:总之,吴太太是自私吝啬无同情心,杨长雄是能言善辩有正义感。

六、课堂总结。

最后的总结主要是对本剧创作风格的简单介绍。

《三块钱国币》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围绕“花瓶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恃强凌弱、无法无理等令人难以容忍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其实,通过揭示生活情趣、组织戏剧冲突,把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小事,安排点染的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正是本剧创作的独特风格。

查看更多
【《三块钱国币》说课稿】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01329/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