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知识扩展

寒山寺是苏州著名的古刹之一,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大监年间(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唐代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由天台山来此住持,塔院遂改名寒山等。当时寺中有一口大钟,以钟声悠扬宏亮闻名。唐代诗人张继一次途经寒山寺,夜泊枫桥,半夜闻钟声,使孤舟之中含愁不眠的“旅人”触发诗情,写下了千古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

自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问世后,诗韵钟声,脍炙人口,寒山寺便更为人们所熟知,随着诗的广泛流传,寒山寺名播海外。现在,每年除夕之夜常有日本朋友专程赶来寒山寺聆听古刹钟声。

古老的寒山寺,在历经宋、元、明、清的一千多年中,曾五次毁于兵火、屡毁屡建。据志书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0年)左右,节度使孙承祐建有七层宝塔。元末时寺与塔俱毁,于明洪武中又重建,正统年间知府况钟再修。清咸丰十年(1860年)全寺毁于战火,殿堂、楼阁均荡为尘埃。现存的殿宇,则是在清光绪二十二年至宣统三年(1866~1911年)重建的。

位于古运河畔,枫桥与江村桥之间的这座古寺,气势雄伟,山门前黄墙照壁矗立,寺门横书“古寒山寺”匾额。通过林荫小院,正中为大雄宝殿,殿内有释迦牟尼像,佛座两边和后壁嵌有寒山子诗三十六首,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以及郑文焯所绘的寒山、抬得和丰干的写意画像石刻。那著名的寒山抬得塑像在大殿右侧的偏殿内,一座巨大的莲花座盘上,两个袒胸露乳、蓬头赤足的年轻胖和尚,一个手捧净瓶,一个手执莲花,纯朴浑厚,嬉笑颜开。寒山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僧,有诗三百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集》三卷。在大殿东西两侧偏殿内,还有小型香樟木雕刻的金身五百罗汉像,造型古朴,生动自然。殿后为藏经楼,环壁嵌着宋代张樗所书《金刚经》石刻,笔力刚劲秀逸,是传世少见的珍品。藏经楼左右连以长廊,左边折上方亭,亭内嵌有明、清诗人题咏寒山寺的诗文石刻;右边通向钟楼。

以寒山寺古钟声著名的钟楼,现在是一座二层六角形的小楼,造型精巧。张继诗中所说的那只钟早已失传,明代嘉靖中,僧人本寂重铸一口巨钟,特建钟楼,悬挂其间。后来传说这口巨钟于明末时流入日本,所以康有为诗云:“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光绪三十年江苏巡抚陈夔龙于重修寒山寺时仿照旧钟又新铸一只钟,悬于即现在的六角钟楼上,这钟有一人多高,要三人合抱。1906年,日本人士募铸小型铜钟一只赠送寒山寺,现悬挂在大殿右侧。

寒山寺碑刻众多,在碑廊里和亭阁走廊壁间,嵌有宋、元、明、清许多名人的诗文碑刻,有岳飞的题词:“三声马蹀瘀氏血,五伐旗枭克汗头”,有董其昌的题跋,有唐伯虎和文征明的书碑残迹。人们观赏寒山寺诗碑,还要特意观赏一下俞樾手书的《枫桥夜泊》诗碑。张继的这首诗,最早有宋代王郇公手书碑刻,早已失传。嘉靖年间,文征明重书一块,在明末也遭火毁,留得残碑碎片,嵌于碑廊的壁间。现在碑廊里陈列的晚清朴学大师俞樾的碑刻,笔力苍劲,功力深厚,是俞樾八十六岁时所书。

碑廊南面,有一座“枫江第一楼”,上下两层,飞檐斗角,结构精致秀美。原枫江楼在解放前坍塌,这座楼是解放后移建来的一座著名的蓝花楼,登楼临窗眺望,远山近水,风光如画。

现在在大殿的后面,又重建一座五层仿唐木结构楼阁宝塔,这是我国第一座仿唐楼阁式佛塔,与敦煌壁画里的宝塔犹如一模一样,体现了典雅优美的盛唐风格。佛塔总高为四十二米,塔体中有楼梯依壁而上,五层塔周皆有塔廊,檐角、檐边一百零八只风铃随风作响。在朝南塔门的门媚上,悬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普明宝塔”匾额。寒山寺塔影、钟声相映生辉,将吸引着更多的人前往观瞻。

查看更多
【寒山寺】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96811/
知识扩展推荐
热门知识扩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