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谈话交流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1、还记得我们五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吗?《杨氏之子》学的时候困难吗?看来只要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就能学得轻松。那应该怎么去学习文言文呢?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图片,师介绍人物,板书:

伯牙子期

(一个衣着华丽、羽扇纶巾。这是当时晋国达官贵人的打扮。他就是当时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 。一个青布包头、两截布衣。这是当时楚国平民百姓的装扮,他就是楚国的樵夫──钟子期 。)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伯牙和子期之间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

板书:

25、伯牙绝弦

指名读课题。正音。

理解“绝”的意思(断绝),那“绝弦”是什么意思?

(伯牙终身不再弹琴,彻底放弃弹琴。)

(两个人再也不来往了,称为绝交;作家再也不写东西了,称为封笔;电影演员在也不演电影了,称为息影;我们可以用同义词来理解词语,这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2、质疑:

为什么要绝弦?

3、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问生感受。教师范读。带学生一句一句读。

指名读。

(其他人注意听,这篇文言文中有两个语气词,看他读准字音了没?)

“兮哉”是语气词,用现代话来说就是──

(指名说。)

语气词要延长停顿一下,这样才有一咏三叹的感觉。

学生读、女生读、男生读、指名再读。

(最后一句能否处理好停顿?)

5、最后一句特长,那该怎么停顿?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读、生读、齐读。

我们读书时应该音停意不断,这样读起来味道就更足了。

6、有时,单独的一个字也有含义。我们可以通过注释去理解字、词的意思。除了课文给的注释,还有一些词该怎么理解?请大家读第一句,看看还有哪个词不懂?“善”读读第二句,有不明白的吗?都明白了,那就带着你的理解来断句朗读。

7、你能把伯牙和子期的关系读成课文中的一个词吗?

知音是什么意思?

(互相了解,心意相通的人叫知音。)

伯牙和子期究竟是什么人呢?

(出示表格。)

讲解。

那么是什么让这两个身份地位相差如此大的人走到了一起,并成为知音?琴真是千里知音一琴牵。伯牙会──,子期会──

课文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指导朗读

8、课文从哪些句子看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的?

9、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列子汤问》有记载:伯牙会焚上一炉香,席地而坐摇琴弦。

你们当一回子期,来听一回伯牙的琴声。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导朗读。跟着伯牙的琴声来到高高的泰山上,你看到了什么?你会怎样赞叹?伯牙的思绪又飞到了江边,你又看到了什么?所以你是这样赞叹的!

10、刚才听到的曲子就是《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传说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课件资料。)

三、理解巩固

1、伯牙的琴声中,除了她娴熟的技巧之外,还有什么?

(情操、心胸、心声、感受。)

当伯牙弹琴时,有人理解他广阔的心胸吗?

当伯牙将自己的心声融于乐曲中时,有人明白他的心声吗?

当伯牙把自己的情操和感受都化为美妙的音乐时,可有人明白?

(没有人明白。只有谁明白?──子期)

2、伯牙是当年晋国的大乐曲家,他的思绪很多很多。他把全部的情感都通过它的琴声来昭告世人。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去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杨柳、春雨、云雾、炊烟……)

当伯牙所念(春花)时,子期必得──(春花)当伯牙所念(夏雨)时,子期必得──(夏雨)当伯牙所念(秋霜)时,子期必得──(秋霜)当伯牙所念(冬雪)时,子期必得──(冬雪)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朗诵。男生读写伯牙的句子,女生读写子期的句子。

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4、短暂的相遇让两人成为知音。之后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两人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再相见。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了见面的日子,却传来子期已经去世的消息。读课文的句子。

此时,他说这些,做这些时心情是怎样的?

(悲痛欲绝。)

再朗读。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

真是: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读

世间只有子期能听得懂自己的音乐了,然而他已先我而去。想到自己又将孤独苦闷,不有悲从心来。高山流水俞伯牙,瑶琴知音钟子期。──读

伯牙的满腹思绪还会有谁能知晓?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读

5、读到着,你知道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所以,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6、凄美动人的一段情,演化为中华民族知音故事的楷模,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让我们在《高山流水》的乐曲声中一起去领略他们之间心灵相同的情谊吧!朗读全文。

7、总结:

后人常常用“高山流水”来表示乐曲的美妙或知音难觅。虽然我们不需要像伯牙一样摔琴,但却让我们知道了如何了解朋友、珍惜友情。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 情 子期

知己

查看更多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96517/
教学设计推荐
热门教学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