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早上,我在教室里上课,李巧红突然来找我,说校长要我明天上一节阅读课让她学习学习,我不禁怔住了——明天?早上第二节课?这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吗?
后来一想也释然了,反正按计划下个星期也轮到我上教研课了,伸头缩头都是一刀,明天就明天吧。那么上哪一课呢?本来接下去是上《语文园地》,再接下去就是李巧红参加“扬帆杯”时曾经在我班里试教过的17课《触摸春天》。当时我感觉她一节课里从“千手观音”引入学习到最后还拓展了一首诗,似乎是一口就把整篇课文给囫囵吞下去了,感觉并没有通过文本语言走进安静的内心,不如把这一课给再捋一遍,不管好歹,也是个比照。
我想,课文学生已经读熟,字词已学,内容也大致了解,那我的目标就是着重立足于语言,通过文本语言的品味,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听课的老师们不知原委,会搞不清楚我到底是上第几课时。一开始读课题时让学生找“触摸”那轻柔的感觉,是和文本当中安静“慢慢地”、“悄然”这些词中所蕴含的那种对生命的呵护之感觉是一致的,这儿让老师们以为是第一课时,而后面则像是第二课时。
饶是这么些任务,还是用50分钟才匆匆结束,学生一开始的拘谨使得进入状态较慢,当然与我的激发有关系。,使得任务完成有些仓促。看着认真听课的同事们,我感到很不好意思——这不是折磨人吗?唉,我的优点是镇定,缺点是过于镇定,就是镇定过了头才带给各位同事诸般折磨,在此我给大家赔罪了。
下面说说我对安静这个人物的理解。文中的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我没有在文中感觉到同情或者怜悯,不是我不同情残疾人,而是在这里,身为盲童的安静至少比我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细腻地感受这个世界,在我眼里,她不是需要同情的弱者,我尊重她,甚至敬佩她。就像那许许多多身残志坚的人士一样。
记得在以前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时,就有一种震撼的感觉——这么充满视觉和听觉形象的文字竟会出自海伦·凯勒的笔下!她真的是又盲又聋又哑吗?但这又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一次又一次的处于惶惑中的感觉,让我深深地自惭形秽。除却对万事万物都抱着一颗热爱的真诚的心,全身心地感受他们,是不可能会有如此细腻的笔触。而一切一切美好的事物在我这等牛羊的眼中不过是充饥的饲料而已。
海伦,你拥有的是世界上最明亮的眼睛和最敏锐的耳朵,在精神丰富、心地圣洁的海伦面前,我只是个侏儒。曾在《庄子·逍遥游》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相比形骸上的聋盲来说,智力与心灵上的聋盲更可悲。我想作者应该是从安静身上感悟到了这一点。
基于这个认识,对于课文最后一节里昭示主题的一句话:“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我个人认为表达上不够妥当,至少要在“生活”前面加上“热爱”二字——既然这个“谁”不是特指残疾人,既然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我”已被深深地感动了,我个人认为应该这样来说比较恰当:“只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缤纷世界。”对于文本中的语言,我认为有些不当的就可以调整,比如课文第二节中的“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学生在读的时候就很自然地读成了“桃花开了,月季花也开了”,我指出了他添加的这个字,也认同了他的这种感觉。这篇文章中除了刚才提到的两处之外,还有一处“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中“在春天的深处”我无法理解其含义,是自然界春天的深处指什么?从初春到阳春还是暮春?显然不可能这样理解。那么这个春天的深处应该是说安静认识到的另一个层面的春天,也就是从她原来所知道的春天所拥有的花草树木外,还通过触摸接触到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在心中有了飞翔的概念,这充满活力的春天是安静在这一个清晨感受到的。那么这个就是“春天的深处”?花草树木与蝴蝶存在深浅的问题吗?只不过是安静接触时间的先后问题而已。要说深处,应该是安静心灵的深处,或者说这只蝴蝶给了安静一种深深的触动。我不知道怎么表述更加合适,但我现有的语感使我读到这句话就有一种阻滞的感觉,如果不是我理解的问题,就是作者表述上存在着问题。话扯得有些远了,这也是我的一个很严重的毛病。
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
1、读题:触摸春天(触摸要读出什么感觉?――轻柔),再读。
2、谁能把这句话给补充完整?(安静用双手触摸春天。)
3、春天这个词语使你想到哪些事物?(鸟语花香,草翠花开,柳树发芽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充满希望,春雨蒙蒙……)
在我们这篇课文中都有哪些词语代表着春天呀?(绿地、花繁叶茂、浓郁的花香、盛开的桃花、月季花、蝴蝶……)
4、对呀,还有些景物作者没有描写出来,你能根据这些词语,再加上你的想象,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小区春日的景象吗?
5、学生思考,指名交流。
6、是啊,多么美好的春天,百般红紫斗芳菲。然而安静是个盲童,她看不到你们所描绘的万紫千红,但她以自己的方式依然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小姑娘,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她是怎样触摸春天、感受春天的。
二、研读课文,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
1、提出要求,按要求默读课文:
a、默读课文,划出安静感受春天的句子;
b、自由读找到的句子,想想安静是怎么感受春天的美景的;
c、读了这些句子,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
2、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按照所思考的问题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
A、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体会到安静很喜欢花园,闻到浓郁的花香,也就感受到了美好的春天,是啊,谁说风景只能是用来看的呢?
B、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慢慢”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欢喜的,爱惜的,呵护的感觉)
C、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a、“悄然”与前文哪个词语的感觉相同? (与慢慢相同,体现出安静对月季花的呵护,对春天的呵护,对生命的呵护。)
b、体会小女孩此时的心情(高兴、惊讶)。哪些词语给你这种惊讶的感觉?(竟然、奇迹、神奇、惊讶、全新)
c、带着感受,练习朗读。
d、展开想象,当安静的手心悄然合拢时,假如你就是那只蝴蝶,你就是安静,或者你是站在一旁的作者,你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分组进入蝴蝶、安静、作者的角色,想像说话。
e、怎样理解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她对“春天”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原来春天不仅仅有花草树木,还有这些可爱的小生灵,春天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活力的,这是安静从没有体验过的。所以“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正是盲女用心触摸春天的全新过程:蝴蝶在手心里煽动着翅膀,安静感受着它柔弱的身躯,感受着它想挣脱束缚,追求生命的力量。)
f、是啊,与其说蝴蝶是被安静的手掌拢住,还不如是说蝴蝶被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无限憧憬,才会使那只蝴蝶心甘情愿地落入她的掌心。再次感情朗读。
D、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a、理解“张望”(学生做动作)
b、同学们,此时,如果你刚刚放飞了一只蝴蝶,当你仰起头张望,你能看到什么?(蝴蝶那对美丽的翅膀、蝴蝶翩翩飞翔的舞姿、蝴蝶五颜六色的图案、那划过天际的美丽弧线)
c、可是,这一切的一切安静也许永远都不会看到了,可为什么她仍要仰起头来张望呢?你认为“张望”这个词用得准确吗?(虽然看不见,但是她一直渴望能看见。她放飞了蝴蝶,想象着蝴蝶翩翩起舞的样子,述说着飞翔的概念。她多么渴望可以和蝴蝶一起飞翔,渴望可以看见绿油油的小草上闪烁着晶莹的露珠,渴望可以看见月季花在向她点头微笑,渴望可以看见蓝蓝的天空飘着洁白的云朵,渴望可以看见茂盛的大树、芬芳的花朵、漂亮的黄莺……)
d、小结:这个诗意的女孩,眼睛虽然失明,但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凭着对春天的爱,对生活的爱,她用鼻子闻,用双手触摸,用耳朵聆听,用心灵去体验、去感受,追随着蝴蝶飞舞的轨迹,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感受到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
三、整体回顾,揭示主题。
1、站在一旁的作者被安静的举动深深打动着,所以他没有惊动安静,因为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
2、学生齐读句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3、理解: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多姿多彩的世界!
也只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小安静不只是在触摸春天,她是在触摸生命,感受生活的美好啊!
4、介绍海伦·凯勒,出示句子: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海伦·凯勒,
5、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海伦.凯勒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