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模式”教学设计

综合知识

三维目标确定:

“四有模式”教学设计

1、情感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知识目标:

积累字词,了解作者由具体细小的事物所领悟到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3.能力目标: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教学方法选用:

自主学习、教师精讲及合作探究三种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感悟。抓住事物描写的语句,深入细致探究课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蝉

【自主学习过程】

1、了解作者及其相关作品:本文选自《承教小记》,小思,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出版散文集《路上谈》、《日影行》、《不迁》、《彤云笺》等。

2、在阅读中给生字注音,给生词注释。

3、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就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教师精讲过程】

1、导课:同学们对蝉一定很熟悉,蝉是儿童的伴侣,蝉是夏的歌手。但是你们知道蝉的一生,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甚至在黑暗地底下努力奋斗了六年,多则十七年。我们该向蝉学点什么。

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抑在何处?扬在哪里?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3、课堂小结

蝉虽然烦人、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蝉的一生的经历给人的启示确实是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生生互动探究】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哪里?

讨论归纳:文章开头写蝉使事忙得人听了很烦,再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可以表现了蝉的惹人讨厌和微不足道的一面,这是抑。然而得知蝉17年埋在泥土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作者被蝉活着的生命的意义所感动,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这是扬。

2、蝉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本来的生活历程就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3、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讨论并归纳: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4、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有颜色吗?作者这样说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

讨论并归纳:我们一般是听到秋风的声音,但是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疏朗的天空等等都融入秋风中,言少而意浓。

5、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漠然的故事。张漠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漠然的生命,但他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今天我们学习的《蝉》这篇课文,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探究思考)

【精练检测环节】

1、抄写生字生词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

(1)夕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2)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3、《同步测练考》7页1至4题。

第二课时贝壳

【自主学习过程】

1、了解作者及其相关作品:席慕容,生于1943年,台湾女诗人,出生在四川。主要作品《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写给幸福》《河流之歌》、《有一首歌》等。

2、在阅读中给生字注音,给生词注释。

3、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就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4、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5、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师精讲过程】

1、导入: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经常能看到身边大大小小的事物,但是我们是否留心去观察它呢?是否通过它的表象去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呢?这两篇短文都各我们很好的借鉴。希望同学们能像作者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

2、对比阅读两篇短文,说说它们的异同点。

讨论并归纳:

同:两篇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从身边的小事物,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异:

(1)两篇文章主体不同。《蝉》启示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贝壳》启示我们应该好好地面对生命,创造他,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2)写作手法不同。《蝉》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首尾照应的首发。《贝壳》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把人的生命与贝壳进行比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出异彩。

(3)描写手法不同。《蝉》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了“朋友”的话,揭示了蝉的生活历程,蝉的生活意义。《贝壳》则直接对贝壳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3、课堂小结: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痛苦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呢?”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位同学都珍惜生命,珍惜时间,让生命更有意义。

【生生互动探究】

1、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

讨论并归纳:(示例: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的一圈的复杂的图样。)

2、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感悟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示例: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却是那样地用心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是有限,但总比贝壳的生命要长一些。空间要多一些,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地面对它,创造它,让他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3、文章结尾的一句“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呀!”中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示例: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事实自己所能做到的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的事情,它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是对自己的生命做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它的绝对的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着和单纯的意思。)

4、能否也像作者一样,据一个身边的小事物,谈谈你对生命的感悟?

讨论并归纳:(示例:

【精练检测环节】

1、《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2、归纳《贝壳》一文的主题。

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3、《同步测练考》第7、8题。

4、课外阅读欣赏席慕蓉或小思的几篇诗文。

【教学反思】

四有模式课堂教学法强调:目标明确,重难点精讲,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有效,课堂练习的分层训练。此课堂设计中,目标力求简洁、明确,可操作性强,注重熏陶感染,注重培养朗读能力及探究习惯;自主学习过程的设计注重夯实基础及能力训练。从生字、生词、文学作品常识,在读中提出质疑等角度提出要求,具体落实了课标里“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感情”的朗读要求,并且处处渗透要求,此法值得提倡。教师精讲过程设计包括导课,重难点内容突破及课文小结内容,讲得清楚明白,用时没有超过15分钟。生生互动探究环节,设计问题具有层次性,分组合理,以生生互动为主,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探究方法,学生讨论积极,发表意见充分,从小组代表发言来看,学习效果很好。精练检测环节的设计,意在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意在通过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阅读问题的能力。两篇短文均是现代散文小品中的名篇,但由于文中反映的哲理较为抽象深刻,因而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由此,在设计中设计者力求调动学生情感,关注体验的重要性,让学生以感知为基础,以诵读品味为感情和理解的切入口,使学生真正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从而在阅读中培养审美情趣及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查看更多
【“四有模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95430/
综合知识推荐
热门综合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