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如何汲取精华

综合知识

语文阅读课的开设首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才能让阅读更有效的为语文服务,我们常用的方法是摘抄精华,模仿借鉴,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然而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摘抄能使阅读课更优质高效,摘抄如何运用才能让它成为语文的辅助工具,这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阅读课如何汲取精华

第一次上阅读课我只对学生提出了阅读要求,一节课摘抄不得少于200字,满以为学生阅读时做摘抄是很简单的事,然而一节课下来却不免有些失望,首先是字迹潦草;第二是摘抄内容,有很多非精华的东西出现,没有选择,只有数量。询问原因才知一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二是因为急于看书,结果初衷是为了吸取精华的摘抄只达到了“劳民”的效果而不能让人有所收益。于是在第二节课时我对摘抄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要精选一些有文采的语言或富有哲理的句段,一定要认真选择,我课下从质量上检查。第二节课下来,摘抄内容显得精美了很多。学生们懂得了择优录取,我觉得很欣慰。对一些摘抄很认真的同学进行了表扬,于是以后的摘抄便如我所想,内容逐渐丰富起来,我每次都认真检查摘抄并及时做点评,在我的倡导之下,学生的摘抄质量越来越高,注意卷面的安排,内容的选择,尤其在数量上很喜人,我不由看着一个个摘抄本沾沾沾自喜起来,为学生们能在阅读课上吸取这么多的精华。

然而有一次跟同学聊天的过程让我对自己的做法有了怀疑,我问学生:“你们愿意上阅读课吗?”那些经常受表扬的同学居然摇了摇头,我很诧异,在我的一再追问下才说:“我们阅读课上只为了摘抄,为了老师的表扬,一节课读得内容很少,只是为了摘抄而摘抄,而且一节课一直写太累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在我的表扬声中阅读课已不知不觉偏离了阅读课的本质。

以后我对学生的摘抄做了进一步规定,在阅读课堂上要养成不拿笔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既不能走马观花,一定要把精华的内容摘抄下来,但也不能只找美句而忽略文章的内容,要以读为主,以抄为辅,用摘抄来巩固阅读的成果。摘抄字数有最低限制,不少于200字,但不求多多益善,认真读书才是根本。在这样的调节下,学生的阅读质量有了提高,在阅读交流中有了更多火花的碰撞。每当看到同学们准备上阅读课时那种兴奋和喜悦,阅读时那种专注的表情,我庆幸于自己的迷途未远。

然而在写作中我发现由于同学们平时读书达到了多学博览,在人生价值观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思维认识有所提高,但语言表达水平还是不见提高,那些摘抄的精美语段显然没有起到作用,怎样才能让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学以致用,真正融入语文中,融入写作中?我想起了一位老教师跟我说过的话:“你知道为什么过去把上学叫做念书吗?因为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读,反复的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啊,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的思路豁然开朗,于是我每周抽出一个自习的时间让同学们消化吸收摘抄的内容,方式是最原始的诵读。当那些优美文段熟记于心的时候,美丽的文字也从孩子们的笔下汩汩流出了。看到孩子们的一篇篇逐渐流畅美丽起来的文章,我终于由衷的笑了,原来摘抄需要这样来运用。

案例反思:

赞可夫曾经说过:“就教育效果来说,很重要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沟通,对教师来讲,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自以为很懂学生,总是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于是许多真实的情况便被掩盖,孰不知在我们沾沾自喜时,一些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所以必须俯下身来多找同学聊聊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形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才会找到更有效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质量的沟通,就有什么质量的师生关系,而有什么样质量的师生关系,也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学生中了解学情,发现问题,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

语文教学须返璞归真,突出诵读识记的重要作用,只有让知识积累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腹有诗书。

查看更多
【阅读课如何汲取精华】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93594/
综合知识推荐
热门综合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