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题不要没病找病

教案设计

下面是武汉市2008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的一道病句判断题:

病句题不要没病找病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拍摄的“中国第一幅月图”图幅宽约280公里,长约460公里,面积相当于湖北省的三分之二。

B. 距今100万年前的复原后的“郧县人”是一个额头低平、眉弓粗壮、眼窝深凹而宽、鼻短而上扬、吻部突出、唇长而薄的远古人形象。

C. 荆州谢家桥一号墓的棺外紧紧裹着四层丝绸棺罩,考古人员介绍,这是迄今发现的层数最多的而且保存又是如此完好。

D. 美国宇航局透露,2031年宇航员在往返火星长达31个月及在火星逗留550天期间,将自己种蔬菜、水果和鲜花。

参考答案是这样解说的: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中“首次拍摄”与“第一幅”语义重复累赘;“图幅”语意不明确,既可理解为“中国第一幅月图”这张图片的大小,也可以理解为这张图片所涵盖的月球地域面积。B中“距今100万年前的复原后的‘郧县人’”语序不当,应为“复原后的距今100万年的‘郧县人’”。C中“这是迄今发现的层数最多的而且保存又是如此地完好”成分残缺,应在“如此地完好”后加“丝绸棺罩”。

参考答案对B、C项的解说是正确的,而对A、D的理解,就值得商榷了。“答案”说A项中“首次拍摄”与“第一幅”语义重复累赘,然而,“首次”修饰“拍摄”这种行为,“第一幅”修饰“月图”,两者修饰对象不同,不存在重复累赘。命题人可能认为“中国第一幅月图”一定是“嫦娥一号”首次拍摄的,其实,中国人第一次用相机或通过其他方式拍摄的月亮图形,都可称为“中国第一幅月图”,嫦娥一号的首次拍摄和“中国第一幅月图”完全是两码事。再者“图幅”是命题人自己生造的一个词语,说病也是病,词义含糊,但高考考点分类,词语题和病句题各属两种不同的题型,生造词语不在高考病句题考查的范围之列;说没病也不难理解,从后文“宽约280公里,长约460公里”,读者不会把“图幅”理解为这张图片的大小,只会理解为月球地域面积,也不存在歧义。所以说,A项应属没有语病的一句。而D项,命题人说它没有语病,但D句与正常表述相比,至少存在三个问题:1.“宇航员”位置应后移,放在“将”前,让两个时间状语都前置,语意更明确;2.时间数量表述不一致,前称“月”,后称“天”,造成混乱;3.“往返火星”的时间包不包括“在火星逗留”的时间?这是有争议的。

病句判断题已成了高考语文试题的必考题,高考大纲并归纳出六大病句类型。我想,考纲设题的初衷,应该是考查学生辨别修改病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用句子恰当通顺表情达意的能力,那么,病句就应从学生的语言运用实际中来。我建议,命题机构每年征求一些学生作文病句,病句题的语言材料最好用学生自己的病句,或者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病句。特别是命题人不要闭门造车,没病找病,生造病句,像前面这道题,生造词语“图幅”,把“宇航员”硬放在两个时间状语之间,硬要用两个不同的时间数量表述,硬要把“往返”时间与“逗留”时间分开表述。本来学生平时写文章说话都不会这样表达,如果这样的“正确答案”向学生灌输多了,正常的学生都会写出满纸的昏话,健康的学生会被训练出大病来。

查看更多
【病句题不要没病找病】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92059/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