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教案设计

教案示例一

长城

2 长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交换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学习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导入:

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最著名的要数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板书:长城)

2.读文,初步了解长城的样子和作者站在长城上的联想。

3.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1)嘉jiā 峪yù 屯tún 魄pò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气魄 凝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的是书中哪一幅图的内容?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长城的特点是什么?

图1 远看 气势雄伟

(投影书上第一幅图 打出字幕:远看)

2.看图,图中有哪些景物?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连绵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一条长龙。再加上作者后面用具体数据的说明,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长城之长,山岭之险,我国古代建筑——长城的气势如此磅礴!

出示板书:

(此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对比,我国土地广袤,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公里,南北跨度5500公里,从而体会长城之长。)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段,对照第二幅图读文,图中都有什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出示图像,由第一幅图向近景推近,转换为第二幅图)

出示板书:

2.指名读1、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特点描述的特点。

四、作业

1.朗读1、2自然段。

2.熟读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在观察时展开联想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的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表达的。讨论之后总结:

作者观察方法:

由远及近

由整体到部分

抓特点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长城→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2.默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作者“会很自然地想起”?作者想起了什么?把有关词语划出来。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板书:长、险、多、重、难、才、凝结)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

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

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

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三、四自然段,指导背诵。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一

2 长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交换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学习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导入:

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最著名的要数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板书:长城)

2.读文,初步了解长城的样子和作者站在长城上的联想。

3.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1)嘉jiā 峪yù 屯tún 魄pò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气魄 凝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的是书中哪一幅图的内容?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长城的特点是什么?

图1 远看 气势雄伟

(投影书上第一幅图 打出字幕:远看)

2.看图,图中有哪些景物?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连绵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一条长龙。再加上作者后面用具体数据的说明,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长城之长,山岭之险,我国古代建筑——长城的气势如此磅礴!

出示板书:

(此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对比,我国土地广袤,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公里,南北跨度5500公里,从而体会长城之长。)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段,对照第二幅图读文,图中都有什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出示图像,由第一幅图向近景推近,转换为第二幅图)

出示板书:

2.指名读1、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特点描述的特点。

四、作业

1.朗读1、2自然段。

2.熟读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在观察时展开联想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的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表达的。讨论之后总结:

作者观察方法:

由远及近

由整体到部分

抓特点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长城→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2.默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作者“会很自然地想起”?作者想起了什么?把有关词语划出来。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板书:长、险、多、重、难、才、凝结)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

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

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

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三、四自然段,指导背诵。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二

长城

教学目标:

1.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及观察中展开联想。

2.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及观察中展开联想。

2.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长城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你们当中都有谁去过长城?能给大家谈谈感受吗?其他同学想不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呢?

(二)观察课文插图,初步感知课文

1.观察图画

(1)让学生上台,从中国地图上找到长城东起山海关和西止嘉峪关的确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写出长城跨越了哪几个省份。

(2)书上的两幅画观察点各在什么地方?各画了哪些景物?

明确:第一幅是远看;第二幅是近看。

(3)第一幅图上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景象?

明确:让学生发挥想象,形象地叙说长城的样子。如像一条彩带,在群山飘舞;像灰色长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等。

(4)第二幅图上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

明确:结合图画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5)两幅图上长城的景象为什么不同?

明确:一是远看的景象;二是近看的景象,角度不同,景象就不同。

2.欣赏录音

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课文边思考所描写的内容。

3.练习朗读。

分节练读,思考:

(1)第一节,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从文中找出来。结合课文插图加深印象,并体会这一比喻句的好处(突出其“长”)

(2)第二节,长城的近景又怎样?围墙这样建造有什么作用?

(要求学生说出垛口、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作用。并知道这段城墙在八达岭上,已成为游览景区。)

(3)第三节,作者站在长城上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劳和智慧。

(4)最后一节写什么?

明确:长城在世界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4.视频欣赏

(播放长城风光片,让学生再次思考图文描写的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三)课堂练习

1.指读生字,重点指导“蜿蜒”的写法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崇山峻岭:崇,高。峻,陡。山高而陡。形容长城所处的地理位置险要。

蜿蜒盘旋:蜿蜒,像蛇爬行的样子。盘旋,回绕曲折。长而曲折地延伸。形容远望长城的样子。

气魄:魄,精神。气魄,精神,气势。课文指长城表现出来的雄伟、壮观的气势。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3.熟读课文。

4.在田字格内正确书写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指读课文。

(二)图文对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精读课文,深思问题

(1)结合课文内容,对照图画,说一说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方形城台的位置、构造及作用。

(2)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明确: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联想是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体会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不易,以及付出的代价和非凡的创造。

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明确:结合插图,抓住文中重点词语体会:我国劳动人民凭着勤劳的双手、无穷的智慧、想方设法战胜困难,修筑起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4)指导感情朗读第三段,想象当时修筑长城的劳动场面。

(5)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明确:①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②这样雄伟的工程世界少有;③这样艰巨的任务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④创造这样的奇迹,劳动人民表现出来的智慧,绝无仅有。

(6)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表达了赞扬和敬佩之情。

2.讨论构思,品味妙法。

回顾课文,讨论作者怎样构思,为什么能在这不足四百字的课文里,把一个闻名世界的古代宏伟工程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呢?

(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有顺序、记叙有条理、联想丰富、巧用比喻等写作特色。)

3.讲述故事,训练语言

要求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讲给大家听。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延伸拓展

1.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明确:作者由“站”“踏”“扶”,很自然地过渡到“想”,说明作者的联想是在观察到长城的雄伟坚固之后产生的,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是作者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明确:“多少”一词说明修筑万里长城,劳动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是无法估计的;“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更直观地让人们感受到万里长城的工程之浩大;“才”字,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当一次小导游,向别人介绍万里长城。介绍时,要突出长城是“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五)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练习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继上一篇课文后,这又是一篇看图学文,该教学设计在课前导入的时候,就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让同学们认识到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就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通过让学生反复观察插图,图文结合,理解作者站在长城上的那一段联想所表达的感情。

探究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及传说故事,召开“我爱长城”专题演讲会或故事会。

1.介绍长城建筑的各个朝代。

2.说说长城都经过了哪些省市。

3.讲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4.讲讲“八达岭长城”。

5.介绍“山海关”、“嘉峪关”。

6.讲讲关于长城探险的故事。

查看更多
【长城】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90422/
上一篇: 小珊迪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