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教师,就是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比方说,作为班主任,就是要关爱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最基本的正确的人生观的价值观。这是这学生能幸福一生而努力,在教学上,是数学教师,就要教会学生研究数和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是语文老师,就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为学生幸福一生而努力。
我觉得语文老师的教学思想应该只有两个字“积累”,在语文教育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文源泉就会干涸。积累的真正源泉是课外阅读,读中华精典书籍。我们的学生在学生时代能享受多少,我算了一笔帐,小学阶段,学生每年能从课本上获得的名家名作也不过70篇,六年总共有420篇,甚至更少。我觉得我们中国有那么多的精典著作,不带领学生去读实在可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我能够认识到阅读精典的重要性,恐怕要起始于1999年。
1999的暑假前期吧,我在咱们教委礼堂聆听了台湾台南师范大学教授、全球儿童经典教育推广人王财贵博士有关少儿教育的的精彩一课。他从1994年开始向社会推广诵读经典教育。他在教育自己并不出色的儿子的成功案例,之所以孩子能成为学习的佼佼者,是因为他每天都在让孩子简单轻松自然读精典。听了他的演讲我为之一动,回家也让自己的孩子诵读经典。
孩子最佳的语文文字学习时期是13岁之前。当时,我孩子差不多快到4岁了,是比较好的时机。回到家由于热情的激发马上投入到诵读上去了,至今孩子还能熟练背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只可惜的是我并没有毅力,三分钟热度,没有坚持下去。现在想来那只是模糊的原始的认同,是人云亦云。
同年学校领导派我到东北的鸭绿江畔东港实验小学学习韵语教学。从此,开展了四年的韵语试验。韵语教学的教学宗旨就是韵语识字大量阅读循序作文。讲究的是学生在大量识字的基础上进行大量阅读,为学生积学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厚积薄发。
那时我就在想,一定让孩子读大量的精典著作,让孩子真正领略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孩子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孩子。为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识字量达到300多的时候我便带领学生开始了大量阅读,那时候没有统一的书籍,内容也比较杂乱,孩子也小,喜欢读的大都
是童话故事,但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比赛,孩子的读书兴趣非常浓烈。主要爬楼梯夺红旗的游戏,读书夺红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检查学生阅读的方式也不过是把孩子叫到跟前读给老师听一听,在班里开展故事会讲故事。一年级下学期有些孩子的一天的阅读量就能达到1000字左右,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书来读,书读得多了,表现欲望也格外强烈,听家长介绍,客人来了,孩子会主动拿来书读给客人听,人家还以为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呢。
孩子读书到了痴迷的程度,有的家长说:人家的家长为孩子不读书而着急,我们的孩子为让他放下书本而着急,总是担心书读得过多而影响了孩子的视力。有的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的书架上摆着书,卧室里放着书,连洗手间里也藏着书,我和妈妈经常捉迷藏,妈妈看我读书太多,就给我藏书,我可是有自己的小书库,没有想到吧,书在这儿呢?在这期间我也读了许许多多的童话故事,填补了小时候没有读书的空白,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读书给了孩子自信,给了孩子展示自我的空间。孩子爱读书,书读得多了,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他们都知道是读书给了他们成功的机会。
在两年时间里,大多数学生通读了365夜故事,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千万个为什么。我又算了一笔帐,往最少里说,孩子一个月读10篇文章,一年就是120篇,差不多是书本上所得的两倍。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求学的过程,坚定好学上进的信心,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常给学生讲解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读书求知的三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教育学生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在开始的时候必然有仰之弥高,钻之弥深,望不到边,看不到头的感受,感到学无止境的阶段。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钻研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兴趣,这时候自己就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达到忘我的境界。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懈追求,自然而然的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在读书方法上我经常借用老公的三个字来教育学生一是吞,二是啃,三是品。吞就是囫囵吞枣,就是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很多情况下,很多时候,读书的兴趣就是在吞中培养起来的。
吞的另一层意思就是看闲书的一种方法。也就是泛读。故事书小说连环画童话都不妨用吞的办法,这种吞是有益的。我们一二年级的课外阅读基本可以写义为吞。
啃就是钻研,对教材对老师讲的内容就得要经常温故。也就是对经典作品要精读。品就是品味,就是读过书之后,要有自己的感想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体会,并把它整理出来。我教的上一个年级到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就带领同学背诵名家名篇,朱自清的散文<春>,<匆匆>,读书背诵的同时,摘抄精彩片断,写读书笔记。
这个
时候,我们的新课程标准出台了,在学生读精典文章方面做了祥细的阐述和要求,我们学校也相继制定了书香校园和师共读一本书读书计划,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几年来的课外阅读实践看,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变化是极大的,理解东西深了,作文水平提高了,思想境界高了。可以这样说,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价值。课外阅读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正确的道德理想,而没有良好的阅读,就会精神空虚。
因为它可以给人以精神滋养,引导人们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从而通向崇高的道德境界。我想几年来,诵读精典,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书中所存的价值历久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变的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
”我们有几千年的悠久文化,读精典古诗文也是我们看重的学生诵读的一份重要的财富。又是一个新的一年级,又是一个个全新的面孔。接手了这帮孩子后,我把诵读古诗文作为重点。上学的第一天,我就让同学汇报自己会背诵的古诗文,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小朋友背诗,第一天所有的孩子都会背诵了骆宾王的<咏鹅>和孟浩然的<春晓>。
这一年我们背诵了古诗文诵读第一册的全部内容。当学生背诵<五岁咏花>时,我也与他们一起津津有味地背诵“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当学生背诵名言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会给他们背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当学生理解“黔驴技穷”这个词时,我会给他们背诵“黔无驴,有好事者……”让学生了解名言的来源,当学生背诵铁杵磨针时,我也会与他们一起背诵,李白读书未成,弃去。
当学生背诵<孔融让梨>事<王融识李><女娲补天>时,我也会与他们一起背。除了书本上的,我还给同学补充一些著名古诗文,<木兰诗>。在阅读的同时,不仅学生受益,我在此过程中也有很大收获。我想说,读精典著作,积累语言,一定会这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奠基,这他们能够获得幸福的一生奠基。
同时也为我们语文教育的美好明天奠基。读精典名著是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打基础是一个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