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有点像谜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像谜语的谜面起到了打比方的作用,后半部分又像谜语的谜底,起到了形象生动说明事物的作用。分享了有关进步的歇后语,欢迎欣赏!
关于进步的歇后语
1.大姑娘送郎------老走在前面
2.枪换大炮------闹粗了
3.王胖了的裤带------前松后紧
4.水到屋边帆到瓦------水涨船高
5.芝麻开花------节节高
6.吕洞宾打摆子------颤仙(占先)
7.泥鳅上水------争先恐后
8.卒子过河------有进无退
9.卒子走路------有进无退
10.青出于蓝而胜蓝------后来居上
11.草鞋无样------边打边象
12.倒吃甘蔗------一节更比一节甜
13.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鞋(邪)归正
14.脚踏楼梯------步步升高
15.落水麻绳------先松后紧
16.暑天里的温度计------直线上升
17.短杜的秤------上升得快
18.矮子上楼梯——步步升高
19.墙上栽花——高种(中)
20.鞋帮做帽沿——高升
21.鲤鱼跳龙门------高升
22.磨子上睡觉------想转了
23.矮子放风筝------节节高
2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5.鸟枪换炮——今非夕比
26.芝麻开花---节节高
27.时别三日 当刮目相看
28.大姑娘送郎---老走在前面
歇后语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