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我喜欢
——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摘要]
网络教学从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它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抓住语文学科的识字、阅读、写作相结合的特点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主选择知识的过程。网络教学是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过程。
[关键字]自主学习
网络环境
跨越式
合作交流
[引言]
现今进入新世纪,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巨大的信息流,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对人的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现代社会对人的现代汉语能力有着客观必然的高要求。低幼时期是培养儿童汉语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如何把握好儿童阅读的黄金时期,培养其阅读能力,成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一直以来深思、探索的课题
如何评价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人们常常用满腹经纶,能说会写来衡量。满腹经纶就是指语言积累丰富,读过很多书并且都记住了;能说会写是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会凭空产生,要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这就足以见得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则成为众多语文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多年来统治我们的传统教学结构,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系统发生了变化,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转变为教师、学生、教材和网络。在沐浴新课改春风的同时,我参加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对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了更深的认。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旨在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为目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自主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能力。参加实验半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从一种教学模式到另一种教学模式的转变。起始阶段很难在有限的一节课中给学生一半的自主阅读和写作的时间,但是经过长期的坚持,我和我的学生都习惯了、熟悉了这种教学模式。我惊喜的看到学生的进步,感觉到他们阅读速度提高了,词汇积累丰富了,思维也变的开阔了。我就以我授课的几篇课文为例,对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来谈一谈我的粗略的看法。
一、依托网络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过去,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习没有主动性,学习兴趣不高,阅读效率较低。自从搞了实验以来,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不仅是跟着教师去学习,更主要是让每个同学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的水平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使学生每节课都学得有滋有味,轻松、有趣。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直观地展示出来,在这样一个网络环境下,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给学生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去思维。如,《黄山奇石》这中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展示了黄山特有的风光。本文是一篇写景物的小短文,教学伊始,我依托网络优势,由文明遐迩的五岳名山过度到他们的姐妹山——黄山,接着让同学们随着录像去领略黄山的风景:晨昏晴雨,瞬息万变,黄山日出、晚霞、云彩、佛光和雾淞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真可谓人间仙境。舒缓的音乐,绚丽的画面,迷人的风光,清晰的讲解,孩子们深深陶醉了。从他们企盼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他们对黄山的憧憬,对知识的渴望。
在学习《我们成功了》这节课的时候,由于学生对奥运会还不是很了解,我就搜集了有关奥运的历史、发展和地位……很多相关资料,经过整理后放入资料城中,引导学生进入浏览相关的学习资料。在学生浏览资料的基础上,引发他们自主质疑。然后我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提炼,形成三个主干问题:
1、奥运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体育盛会?2、为什么北京要申请承办奥运会?3、为什么申办成功了全国人民都欢呼?最后请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有疑问才能激发起内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激起学生认知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地探求未知领域。利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特定的情境,在网络环境下更能激发学生的体验热情,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
二、依托网络环境,拓展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多媒体,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现使用的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单元专题,识字课、阅读课、语文园地都围绕本组专题合理安排,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有机整体。这种编排更好地方便了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这样安排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烦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来扩展学生的阅读资源。我们实验教师在建立教学资源库时,搜集紧扣教材范文主题的文章,根据学生的兴趣、习惯、方法等因素,多方面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网络教学环境。希望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情境,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受,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亲自去体验,去发现那些新奇的、有趣的东西,并且能主动地参与进去,积极地探索、积极地寻求答案。我们都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提供专题收集、整理与课文相关的阅读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如:第一单元“感受秋天的气息的主题中”根据这一主题,我收集了许多关于秋天的图片,儿歌,散文……让学生在课文理解中、在拓展阅读中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不但感受到秋天的美,更要体会到秋天是成熟收获的季节。在优美的乐曲中,引导学生进入网络平台中的“资料城”浏览有关秋天的材料,然后请学生谈谈对秋天的感受,夸夸迷人的秋天景致,最后把对秋天的真实感受、想法写下来。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拓展学习,计算机就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工具。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学生通过阅读,走进秋天,了解了秋天,甚至又为这多彩的图画又填了几笔。由于学生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对阅读材料,特别是课外阅读材料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或者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很少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其实,从语文阅读的角度看,存在有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内容和形式相近的文章,如果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话,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一定会提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自己感兴趣,他才会真正的用心去学去感悟,才能从中获得收获,获得情感的体验。在相同的时间内,反复的强调学生已经学会了的知识,反复的重复学生已经认识的生字和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相比,不难看出这样的做法明显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让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是传统教学无法真正做到的。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是一种学习方式的突破。对学生进行了大量信息的输入,知识面拓宽了,自然就能写出一行行富有情趣的文章来。
三、依托网络环境,丰富学习资源,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天地
跨越式网络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合作交流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与语言交流。还有文字交流;合作交流的形式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截然不同。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结合课堂所学的课文内容和网络阅读,学生可以方便、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而这种表达和交流是完全出于自发的,没有任何的强制色彩和心理顾忌,所以也最能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最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参与的兴趣。这不仅从一个侧面激励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且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良好的表达心态和交流习惯。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跨越式教学资源网站提供“小作家园地”,为孩子开辟了写作的天地。学生用网上学习园地,学生给老师留言与老师谈心,乐于书面表达,积极积累语言文字,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使写作不再成为每个孩子都头疼的难题,每个孩子都愿意主动的去交流,去展示,学生一旦走入无拘束的说话境界,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创造精神会大大增强。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的火把。如果说教师就是点燃这个火把的人,网络环境无疑就是燃料。是网络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自主的学习,从而挖掘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巨大潜力,让学生当课堂的小主人,真正做到“他选择,他喜欢”。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余胜泉吴娟林君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2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