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习汇报,质疑问难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鞋匠的儿子指的是谁?对他,你有哪些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生:鞋匠的儿子指的是林肯,做总统前他曾经做过鞋匠、邮递员、伐木工人、水手。
师:噢,你知道了林肯以前从事过这么多职业,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是读《主题学习丛书》知道的。
师(微笑):多看课外书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还有谁了解林肯生平?
生:林肯,1809年2月出生, 1865年4月去世,他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他是被人刺死的。
生:我从网上查到,马克思称林肯是“全世界的一位英雄”。
师:呵呵,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不少!上网查询,请教别人,看课外书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位鞋匠的儿子,相信大家对他会有一个深入地了解。
师:根据以前掌握的学习方法,谁知道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讨论哪几个问题?
生: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学习写人的文章,我们要讨论三个问题,一是文章写了林肯的什么事,二是从事中体会林肯是个怎样的人,三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点评:好课的开头是:一、轻言巧放发言权,在学生的阐述中缩短师生的距离感;二、“温故”为“新授”铺垫;三、直奔主题却不突兀;四、明确目标,以求“鱼”、“渔”同授。毕老师这节课的开头看似平淡,却切合了“好课”开头的要义:亲切的交谈,让学生展示,课内外一线暗牵;简单的询问,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直奔中心问题——学习写人的方法;听课的老师还能听出弦外音:这个班级的孩子训练有素,老师平时教得肯定很扎实。一节课,见证的绝不是当时的技巧,背景知识靠的是日常功。
师:你记得很扎实,说得也清楚。(师板书:事、怎样的人、写法)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写了什么事?
生:文章写了林肯上台演讲前,受到了参议员的侮辱和嘲笑,随后他用动人的演说使参议员由嘲笑变成赞叹。
生:我有补充,还有他当了总统后,反对国家分裂,维护了国家统一。
(师板书:上台演讲、维护统一。)
师:你们太聪明了!很快就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住了。在预习中,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点评:小结既能点睛,又能搭桥,过渡得很自然。课堂是否干净,常常体现在这样的过渡性细节中。教师的语言精炼,传递给学生的课堂思路自然是清晰可感的。毕老师的话锋很分明,学生的思维自然活跃。
生:为什么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参议员们就感到尴尬?
师:谁能帮他解答这个疑问?
生:因为参议员们都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地位优越,而林肯是鞋匠的儿子,地位低下,反而当选了总统,所以他们感到尴尬。
师:你很会读书,能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当时美国等级制度森严,在林肯之前历届总统不是出身于大种植园主家庭,就是大资本家的后代,林肯这样一个平民的儿子居然能成为总统,参议员们是接受不了的。同学们,学贵有疑,谁还有问题?
生:林肯演讲前和演讲后,议员们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生:前面一个同学说马克思称他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马克思为什么给他这么高的评价?
师: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要想解决它们,必须再来细读课文。(师把学生疑问板书在黑板一角)
点评:
置疑、反馈是教学的常用法。由于学生的疑点散乱纷杂,指教者常常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大忌。毕老师却能把学生的置疑爬梳筛选,以板书的形式明示,为解读文章找到最合适的豁口,避免了低层次的讨论。
三、品词析句,走近林肯
1.真情对话,感悟平等
师:(出示: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同学们,言为心声,仔细读读他演讲时说的第一段话,从他的话语中,你能读出点什么?
生:我读懂了林肯非常伟大,有一颗宽容的心。因为他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本来参议员是在嘲笑他,而他没有生气,反而对他表示感谢。
师:林肯确实有一颗博大宽容的心,并且你也能找到句子来谈理解过程,很好。在这儿,参议员的“忠告”指的是什么?
生:“忠告”指的是希望林肯记住,他永远是鞋匠的儿子。
师:在参议员眼中,“鞋匠的儿子”意味着什么?
生:没有地位,身份低下,没有资格与他们坐在一起,更不用说做总统了。
生:在参议员眼中这是一种耻辱,这是参议员们嘲笑和羞辱林肯的原因。
师:但林肯却说“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联系上下文再想一想。
生:林肯以鞋匠的儿子为荣,他觉得父亲是鞋匠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反而为他的父亲感到自豪。
师:谈得好,在林肯眼里,做鞋匠和做总统同样伟大,只是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这句话中连用了三个“永远”,如果我把这三个词去掉,比比看,会有什么不同?
(出示去掉“永远”一词的句子,再出示带有“永远”一词的句子,让学生反复读,比较不同。)
生:如果去掉这些词,感觉林肯的话有些平淡,加上三个“永远”,觉得语气更诚恳,更能打动人。
生:带着三个“永远”,说明林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自己是鞋匠的儿子,并且发誓终生做平民的儿子,也要像他父亲做鞋一样做好总统。
师:对,加上这些词更表明了林肯的一种态度:平民百姓照样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板书:平等尊重)
师:面对着参议员的羞辱与嘲笑,你认为林肯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
(出示:林肯( )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生:我认为是平静地说,因为他没有丝毫的生气。
生:我认为应该是镇定自若地说,表现得不慌不忙。
生:我认为应该是自豪地说。
生:应该是义正辞严地说。
……
点评:
这一部分是师生、生生及文本对话的重要环节。对话是否成功,关键看教师本身对文本细读后会抛出怎样的话题。毕老师在这一环中的设计很精当,,扣住“鞋匠的儿子”与“总统”、议员的“忠告”与“羞辱”“大笑”、林肯的三个“永远”,突显矛盾的基点,直接让焦点明朗化.再从文字的层面出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悄然地潜入字里行间的灵魂处.学生在读读仪议间水到渠成地复活了“议员”与“林肯”的形象。文字,因而有了温度。
(学生发言极其踊跃)
师: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林肯“平静地说”也好,“自豪地说”也罢,这都是你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各自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感受。(生试读,指名读)
师:读得太好了,尤其“永远”“非常感激”读得比较慢,从你的读中,我听出了对社会底层的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还有谁想读?
(又一生入情入境地读)
师:你的读使我看到了林肯那颗真诚的心,因为我看到你的眼角盈满了泪水。
师:刚才,我们抓住语言文字,联系上下文,体会到林肯有一颗尊重、热爱普通劳动者的心。感情朗读时,大家又读出了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读得非常棒!接下来,他对傲慢的参议员说,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分别会是什么样的语气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他会怎么说。
投影出示:
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 说:“就我所知……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员 说:“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
(生马上投入到小组学习中,热烈讨论起来,师来回巡视,相机指导。四分钟后,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
生:对傲慢的参议员应该是平静地说,因为林肯的内心里相信人与人是平等的;对所有的参议员是激动地说,因为他说完后流下了眼泪。
师:你的发言有理有据,很好,这是你的观点。还有谁有不同看法?
生:我认为第一个应该是真诚地说,因为他说的话没有火药味,是发自内心的想给参议员修鞋子;第二个也是激动,他想起父亲那么伟大,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特别激动。
师(赞许地点头):说得真好,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不仅仅是局限在口头上,他是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点评:
这看似平淡的训练内容却使学生更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课堂的训练最巧妙的训练就是为学生搭建文字通往证悟文章灵魂的桥梁,毕老师抓住文字的外衣,让学生自己体悟,感受人物语言的魅力,读出话外音,层层深入到人物的灵魂中去.这是课堂中的妙音.
2.创设情境,体验伟大
师:同学们,谁想当伟大的林肯,上台来演讲林肯所说的三段话?为了演讲成功,自己先练习一下。
(幻灯出示完整的演讲内容: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学生认真地练习起来。)
师:谁想到台前一试?我给他配上音乐。(只有几个女同学举手)
师(笑):呵,我看到女林肯举起手来了,难道没有男林肯想表现一下吗?(学生笑,一会儿有几个男生也举起了手。邀请一男生)请林肯先生上台。
师:现在坐着的所有同学就是参议员了,当傲慢的参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此时,你们应该怎么样?
(学生把自己当成参议员,哈哈大笑起来。“林肯先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看着屏幕,加上动作,声情并茂地演讲起来。演讲结束,台下同学全都鼓起了掌。)
师: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林肯。你的精彩演讲,赢得了所有参议员的掌声,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演讲家。(然后师把目光转向坐着的同学)请问参议员们,你们为什么鼓掌?
生:我被林肯真诚的心和宽容的态度打动了。
生:我被他对父亲的热爱打动了。
生:我被背景音乐感动了。(全场哈哈大笑)
师:看来,林肯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的参议员,也征服了所有的同学。
点评:
活动,是点燃学生思维活力的助燃器,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鲜活灵动的教学内容,课本剧就是最好的语文活动形式。林肯本身就是个演讲天才,毕老师在此设计配乐演讲肯定更能引起孩子们对课文的共鸣,林肯的形象再次高大而活泼起来。
3.巧抓联系,升华情感
师:“上台演讲”这件事,大家理解得很好!“维护国家统一”一事,你对林肯又有了哪些了解?书上介绍得比较简略,老师给大家补充了一份材料。(每个学生一份补充的材料:拍卖黑奴及南北战争的简单介绍。学生对照着课文和材料自主学习。)
生:林肯非常勇敢,为了解放黑奴,实现人权平等,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生:他热爱国家,反对国家分裂。
师:大家谈得都很到位。可是我有一个问题没有读懂:这篇文章写了林肯“上台演讲”和“维护国家统一”两件事,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生:这两件事,相同之处都体现了他对下层人民的尊重,对平等社会的追求。
生:第一件事能看出他对普通百姓的热爱和尊重;第二件事,他用最大努力解放黑奴,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师:谢谢同学们!现在我懂了,原来上台演讲写出了林肯内心深处对底层人民的尊重和热爱,所以南北战争爆发时,他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解放黑奴,维护国家统一。
师:课文学到这儿,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评价林肯,你会怎么说?
生:林肯是一个爱国爱民的人。
师:你概括得真好!“爱国爱民”,这看似平平常常的四个字,正显示出林肯的伟大之处。
生:林肯是一个待人真诚、一视同仁的人。
师:这正是林肯人格的魅力所在,从你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也是一个真诚的孩子。
生: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更是一个伟大的总统,是我心中的英雄。
师:在你的心中,林肯成了一座丰碑。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同学提出疑问,为什么马克思说他是全世界的一位英雄,你们的理解就是最好的答案。在林肯纪念馆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一起来读:
(出示: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学生齐读)
四、课后拓展,阅读延伸
师:(出示博客网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近林肯,他那悲天悯人的平民情怀、宽容博大的领袖胸襟、爱国爱民的英雄壮举,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你想进一步了解这个伟大的人吗?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到老师的博客上浏览关于林肯更多的资料和故事,也可以畅所欲言,在老师的博客上留下你的观点和看法,我们一同探讨,好吗?下课!
点评:
《鞋匠的儿子》是五年级上册作为人物组的补充阅读课文,毕老师把它选为讲读课文,目标定位于学习写人的方法。通过读文、品句、演文、感文、悟情等环环相扣的解读方式,让文中的林肯立在了学生的心中。
从毕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看出,这是一堂家常课,没有炫技的光芒,老师讲得少,却是字字牵引着学生的思考点:读、思、议、悟,目标明确,不拖塌,避免琐碎的讲解,这就是寻常中的不凡。读书,多读书,少讲,精讲,一课一得,这是常态课的定位。毕老师的这节课无疑是一个好的示范。
一堂好课毕竟需要一个完整的流程,少不了思维的暗流涌动之后的回返.倘若说毕老师在这节课给予”写人”这个课题目标用上点睛之笔,比如,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作者是抓住哪些特征来写人的,人物的语言在这篇课文中到底有怎样的份量,比如对“父亲是最好的鞋匠”这句话的揣摩更进一步:我是否能成为最好的总统……这些能使文章立起来的话语在文中起到的灵魂作用如果让学生感悟深刻一点的话,可能对学生学习这篇写人的范文更有帮助.因为,范文提供给学生的”范例”作用到底是哪些元素,学生应该在习文之后有明晰的概念.如此,才能体现范文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