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
《我要的是葫芦》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小学二年级
设计者
课时
二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理解得不到葫芦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感情朗读,悟出言中之意。
2、理解葫芦没得到的原因。
难点:
1、体会三种句式不同的语气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感悟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词句的理解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有初步的分析理解能力。科学知识水平较低,但对获取新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形象思维较强,适用于多使用直观形象的媒介进行学习。但因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较少,所以学生的活动不适于放得过开,应在教师指导下适当开展。
五、教学资源及策略选择
知识点
学习水平
教学策略
媒体资源形式
使用方式
作用
字词
识记
学生操练
文本
演示—举例
创设情景,引发动机
词句
理解运用
讲授、模仿、操练
文本
设疑—演示—概括
举例,建立概念
课文内容
掌握
讨论、谈话、协作
音频、图片、文本
演示—提问—讲解
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能力拓展
运用
讨论、操练、反馈
图片、文本
设疑—演示—举例
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针对本课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征,本节课设计借助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学习。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预设
教学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1、设问:葫芦是什么样儿的?(课件展示)
2、指导巩固字词。
1、思考回答。
2、认字、组词、读。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生字词
学习一、四段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课题理解:强调:这个人要的是什么?要到了吗?(适时展示对比图片)
2、引导学生比较图片
①、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②、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会明白的。
二、指导学生找出描写第一幅图的段落。
1、范读第一自然段。2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说说葫芦长的样子。强调重点词语。运用细长和雪白说话。3、总结葫芦的可爱。(点明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4、板书葫芦的生长过程:长叶开花花谢结出小葫芦。5、引导生理解“挂”可用换词比较法,把“挂”与“长、结”比较,体会用“挂”很形象: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让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非常可爱。)
6、指导朗读。(注意读得美、可爱,让人喜欢)
8、设疑,这可爱的葫芦还有谁比我们更喜欢?从哪儿看出他很喜欢呢?(适时展示课件)
9、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适时展示课件)
10、我们再来看这个人没得到葫芦的具体原因吧。
1、思考回答。预设:要的是葫芦,没要到。
2、观察谈话预设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3、预设学生质疑:葫芦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4、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第一幅图的段落。
(2)、说出葫芦长的样子。
(3)、练习说话。
(4)、有感情朗读句子。
4、阅读最后一段。体会人物心情。(惊讶、可惜)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了解课文内容及植物的生长过程 ,朗读感悟人物的心情。
学习二、三段
1、课件范读第二段设疑。葫芦藤上有什么新东西?
2、了解蚜虫。重点指导“一些”。
3、设疑,同学们看到蚜虫会怎么想?(适时总结:都知道叶子长得好,葫芦才长得好。
4、那个人怎么想的?
5、比较感叹句的陈述句语气。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意思是?师范读句子生思考:哪个句子更能体现出种葫芦的人一点都不在乎叶子上长虫子?(感叹句)总结。
6、那个人怎么做的?又说了些什么?强调“盯”(可用换词比较法),理解“自言自语”。
7、种葫芦的人看着叶子长了蚜虫不管不治,眼中只有葫芦,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8、我们来听听邻居是怎样对他说的吧。展示课件范读
123下一页。
9、理解比较“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他真的在问吗?他这样说的意思是?他为什么会这样说)总结反问句和肯定句的语气。
10、分角色朗读。
1、听读。画出那个人看的,想的,说的。
2、了解蚜虫,观察回答。预设:长了一些蚜虫。
3、思考回答。(预设)我会想蚜虫会吃叶子的,赶快把它捉掉。 我会用杀虫剂杀死蚜虫。
4、找出那人想的句子。
5、思考句式变换。感悟句子语气。
6、理解词意句意。
7、学生思考回答。
8、找到邻居和那个人说的话。
9、思考回答。预设:不是
意思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因为他要的是葫芦,不要叶子。
10、有感情朗读。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结拓展
1、总结没得到葫芦的原因。同学们,当这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有了蚜虫,他说——
当邻居劝他治一治蚜虫时,他说——
适时展示第四幅图,就这样,没过几天,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地都落了。
2、引导说出那个人错在哪些地方?适时展示课件,讲解蚜虫,叶与葫芦的关系。
3、我们从中要学会什么?
4、回忆总结全文。
5、拓展:第二年……
1、回忆课文回答。
2、预设:没有治蚜虫。
没有听从邻居劝告。
3、思考引申。
4、通过填空巩固课文。
5、发散拓展思维。练习说话。
感悟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内容和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教学流程图引入课题
回忆回答
展示图片、文本
展示字词
范读、图片、示例
总结拓展
学习二、三段
学习一、四段
展示字词
练习巩固
复习生字
理解说话应用
找句理解朗读
比较分析说话
范读、图片、示例
教学板书设计
葫芦(可爱)-------------- 叶子(长满)
黄、落 蚜虫
教后反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