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的死亡

知识扩展

说到罗布人的来历,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即当5世纪楼兰王国灭亡后,臣民都到哪儿去了?在罗布泊湖畔还没有固守不去的遗民?

罗布泊的死亡

应该承认,唐以后罗布泊的人文地理情况晦暗难明。但这并不等于说,此后在罗布泊畔就不存在定居者了。

自楼兰王国(已改名鄯善)于5世纪末灭于丁零,“人民散尽”,在罗布泊畔,并没有出现替代的新王国,而是成为残破荒废之区。楼兰亡国后其臣民的下落,史书中有零星记载。据《周书·鄯善传》,西魏大统八年(542)──楼兰亡国半世纪后--有个名为“鄯米”的楼兰人曾“率众内附”。而敦煌文书《沙州图经》、《旧唐书》、《元和郡县志》等典籍都提到这样一件事:唐初祖籍楼兰的人士鄯伏陀原已移居伊州(即今哈密),因据有该地的东突厥征税苛繁,便率族人南返罗布泊,重温古楼兰民族伴湖而居的旧梦。但住了一段时间,已不能适应那里的自然条件,只得再次离此折回伊州。由于胡人称鄯善为“纳职”,所以就称这批去而复返的罗布人在伊州的聚居地为纳职城。

这两条史料证明:楼兰灭国后,其人民流散在各地。从时间上分析,那个鄯米出生时可能楼兰王国尚存,而鄯伏陀则是灭国后出生的第四五代遗民了。他们都以国名为姓,而且又是楼兰遗民的领袖,故应该是楼兰的贵族或王族的后裔。这些资料虽然珍贵,但并没有正面回答罗布泊畔有或没有遗民的问题,尽管贞观年间路经的唐僧玄奘留下了已荒无人烟的印象。

关于罗布泊的游移,首先是在国际地理学权威们在测定其位置时引发的,而且近百余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湮没于戈壁沙漠中的罗布泊不再沉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自俄、英、美、日、法、德、瑞典等国的考察团、探险队深入我国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地区,从事研究和其它目的活动。其中,俄国探险家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是最早进入新疆的探险者,他也是引发罗布泊地理位置游移之说的第一人。

普尔热瓦尔斯基是一名俄国陆军军官,曾5次进入中国西北腹地进行探险考察,其中两次到达罗布泊地区。第一次是1876~1877年,他从伊宁越天山到库尔勒,然后沿塔里木河到阿不旦。第二次是1883年~1885年,从恰克图出发,取道库伦到西宁。后企图从西宁经柴达木登唐古拉山去拉萨。受阻后,又从阿尔金山到若羌,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返回俄国。

在1888年,他第5次来新疆考察。在罗布泊南边的一块绿洲上,发现一群马在水边活动。普尔热瓦尔斯基用望远镜观察,根据这批马胸宽腿长、耳尖目灵、毛鬃闪光的特征,认定这是举世罕见的野马。他费尽气力也捉不到,只好下令开枪,打死了两匹野马。野马的标本在俄国展出,引起巨大反响,被命名为普尔热瓦尔斯基马。故此罗布泊在西方探险家心目中身价倍增。

普氏在他后来发表的考察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的地图(指《大清统一舆图》)所标的罗布泊位置是错误的观点,声称他又发现的新的罗布泊。他说:塔里木河下游的罗布泊,比中国地图所标的罗布泊的地理位置要向南。

普尔热瓦尔斯基在考察报告中写道:“罗布泊这个湖,确切说是长满了芦苇的沼泽,其形状是一个从西南向东北伸出很远的不规则的椭圆形的湖,湖深平均不超过3~5英尺。湖水清澈,是淡水湖,只是在其东部的水稍有咸味。一条宽阔平坦的盐碱土地带从南边包围着喀喇布朗湖和罗布泊的沿岸,从而证明这两个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且所占的面积比现在要大得多。”

对普尔热瓦尔斯基的看法,当时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持不同意见,他认为普尔热瓦尔斯基所发现的不是真正的罗布泊,真的罗布泊是盐湖,它的水是咸的,其位置应在北面,中国地图上所标的位置是正确的。他认为普尔热瓦尔斯基所发现的所谓罗布泊,可能是塔里木河改道而形成的大片冲积水域。李希霍芬是德国柏林地理学会的主席,对中亚也进行过考察。他和普氏之间的争论,更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新疆包括罗布泊的关注。

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庭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伦。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做解说,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丰富的营养使许多人都长生不老。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是一个小海子,这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

很早以前,罗布泊一带水草肥美,森林茂密,野猪、野驴成群,但人类大量垦荒使得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严重,野猪等亦随之锐减,使得新疆虎失去了食物来源。此外,当时的人们普遍有猎虎习惯,这也是导致新疆虎走向灭绝的重要原因。

在赫定第二次探险中,曾记录了当地人捕杀老虎的方法。记录中描述,罗布泊人普遍都有猎虎的习俗,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是用毒药马钱子抹在牲畜肉上,待老虎吃食中毒死去,或跟踪射杀中毒的老虎。二是围猎,猎人占据有利地形,摆好阵势,待虎出现,一些人高声叫喊,另一些人持枪射击。三是将虎追逼到四面环水的芦苇丛中,进行围猎。四是冬天将虎赶进冰水里,然后驾小舟追赶,待虎力竭后打死。

居住在罗布泊的罗布人告诉赫定,以虎崽的胞衣为食的蚂蚁剧烈增加,导致老虎成活率不断下降。赫定对此深信不疑,老虎大约在11月至翌年2月发情,发情期和孕期在100天到120天左右,所以老虎一般出生于每年4至6月份,而这一季节天气转暖,正是蚂蚁的活跃期。

查看更多
【罗布泊的死亡】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86188/
知识扩展推荐
热门知识扩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