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
二. 教学目标:
《看云识天气》
1.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 理清文章的思路。
3. 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绿色蝈蝈》
1. 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2. 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2.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四. 知识分析:
《看云识天气》
(一)结构分析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是概述。接下来的4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后面3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写作思路与上面几段相同。从第6段开始,文章转入了另外一层意思,即“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应该说,“云的光彩”是被第1段中“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所涵盖了,所不同的是3、4、5段是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的,第6段转为从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
(二)主题: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三)的写作特点:
1. 层次清楚,有纲有目。
2. 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
3.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
4. 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绿色蝈蝈》
(一)的写作特点:
1. 文艺笔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2. 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上尽量生动感人。比如,“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这些语言都很传神。
3. 拟人手法的运用。像“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酷爱甜食”“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处在一起的”等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4. 通过比较来写蝈蝈。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典型例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
(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预兆:
2. 指出下列说明语句,哪些是生动说明,哪些是平实说明。
(1)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
(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
3. 文章最后一段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你同意哪一种?()
A. 这句话是在否定“看云识天气”的作用。
B. 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范围有限。
C. 这句话是指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有限。
D. 这句话是阐明“看云识天气”并不科学。
4. 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1)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
(4)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项,就变成了积雨云。( )
5. 说明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
6. 下面四句中哪句语言风格不同,简要说明。
(1)“华”的颜色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2)地球的赤道也不是正圆,而类似椭圆。
(3)在太阳和月亮周围,有时会产生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
(4)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7.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1)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个道理。
(2)请举出一个与这句名言相符的事实来。
答案:
1.(1)本意是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的牌子,这里指各种各样的天气可能出现的标志
2)预先露出来的迹象。
2.(1)生动说明 (2)平实说明 (3)生动说明
3. C
4.(1)打比方 (2)打比方 (3)引用、作诠释 (4)摹状貌
5.(1)本体:云;喻体:招牌;相似点:都有标志作用(2)本体:卷云;喻体:羽毛、绫纱;相似点:颜色、动态;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喻体能够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6. 第四句,语言比较生动,其他的语言较平实。
7.(1)一个人在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或: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就会像一只没有装东西的空口袋一样,不能自立。(2)略,符合要求即可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阅读分析
(一)
(1)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2)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①)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②)的,外层是(③)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④);出现晚霞,表示(⑤)。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 第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 第一段的结构形式是 。
3. 第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4. 第一段文字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
5. 为了说明云的形态之多,一连用了多个比喻,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6. 第二段中①处应填的词语是()
A. 断定B. 推定C. 推测D. 猜想
7. 第二段②处应填的颜色是 ,③处应填的颜色是 。
8. 第二段④处填天气状况是 ,⑤处填天气状况是 。
9.“……是大风雨的征兆”中“征兆”的意思是 。
10. 第二段文字第一句话的作用是()
A.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B.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1. 第二段文字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
12. 第二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A. 总——分B. 分——总C. 总——分——总
13.《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写出两条。
(二)
白银的妙用
人类发现和使用银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了。我国考古学者从近年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当中就发现镶嵌在器具表面的“金银铜”,从汉代古墓中出土的银器已经十分精美,在古代银的最大用处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
银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公元前三百多年,希腊王国皇帝亚历山大带领军队东征时受到热带痢疾的感染,大多数士兵得病死亡,东征被迫终止。但是皇帝和军官却很少染疾,这个谜直到现代才被解开。原来皇旁和军官们的餐具都是用银制造的,而士兵的餐具都是用锡制造的。
银在水中能分解出极微量的银离子,这种银离子能吸附水中的微生物,使微生物赖以呼吸的酶失去作用从而杀死微生物。银离子的杀菌能力十分惊人,十亿分之几毫克的银就净化 1 千克水。
普通的抗生素仅能杀死六种不同的病原体,而含银的抗生素则能杀死 650 种以上的病原体。所以,人类在两千年前就知道用银片作外科手术的良药,用银煮水治病,银遇到硫化物、砒霜等有毒物质,表面会很快变黑,我国古代法医就懂得用“银针验尸法”来测定死者是否中毒而死,帮助破了不少谋杀案件。
银的这种特性如果加以利用,可以预防一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及某些大地震前,地面均有可能渗出含硫的气体,这种气体会使银器的表面很快变成黑色,从而显示出火山将要爆发,大的地震将要来临的某种征兆。
银还是一种可为人类食用的金属,在我国和印度均有银箔包裹食品和药丸服用的记载。同时银还是某些生物的食物。据我国古籍《天香楼外史》记载:古时有一个妇人藏了 150 两私银。有一天她开箱查看藏银,银竟不翼而飞,妇人大吃一惊,怀疑被人盗走,一时弄得全家人心惶惶,后来再开箱寻找,只见一大堆白蚁正团团集在一起,吃着残存的银粒,妇人一气之下把白蚁投入炉中,以解心头之恨,“火烧蚁死,白银复生”,一称恰好 150 两。
1. 文中写了白银的妙用有哪些:
2. 文中最能体现白银杀菌能力很强的2个句子是:
3. 文中加点的“这种特性”指的是:
4. 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5. 找出文段中阐释希腊士兵染疾死亡的真正原因。
6. 写出末段的中心句,并说明此段的支撑方式。
(三)
地球的外衣——大气
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层空气好像地球的外衣,在科学上叫大气层。
大气层非常厚,在靠近海面的地方十分稠密,越往高越稀薄,在海拔6到7公里的地方,空气的密度就减少了一半;在500公里的高度,大气已经十分稀薄。
大气层可以分成好几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特点。
紧贴地面的一层叫对流层,大约11公里,这一层的空气最稠密,总重量占全部大气重量的四分之三还要多。在这一层里,离地面越高空气温度越低,每升高1公里,温度差不多下降摄氏六点五度,低处热,热空气就往上升;高处冷,冷空气就往下降,这就形成了对流,所以这层空气叫对流层。
空气对流就形成了风。再说,对流层里有大量的小蒸气和灰尘之类的微粒,因而会形成云、雾、雨、雪。刮风下雨是对流层经常发生的现象。
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这一层的顶部离地面大约80公里。在平流层里,高层和低层的大气温度几乎没有变化,差不多都是摄氏零下五十六度,因而空气没有上下方向的对流,所以叫平流层。由于平流层里的水蒸气非常少,没有云雨等现象,所以适宜飞机飞行。
从平流层往上,直到800至1000公里的高处,是电离层。这里的空气受到宇宙射线和阳光紫外线的强烈照射,分子被电离成带电荷的离子,所以叫电离层。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给无线电通讯带来好处。电波沿地面只能传播100公里远,通过电离层反射回来,可以传送2000公里外,晚上,我们能听到远方的电台广播就是这个原因。
电离层还会产生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就是极光。极光是太阳射来的电子流跟电离层中稀薄的气体分子猛烈冲击引起的发光现象。电子流受地球磁场的影响,总是偏向地球南北两极,所以极光都发生在两极地带。
在电离层以上是扩展层,因为这里离地球很远,地球的引力非常小,空气分子就经常逃离散到星际空间去,所以叫扩展层。扩展层并没有明显的边缘,几乎延伸到了3000公里以外,从这里逐渐过渡到宇宙空间。
大气层实在是地球得天独厚的一件理想的外衣。大气层里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养料
地球有了这件外衣,白天的阳光才不会把地面晒得太热,夜晚太阳落山以后,才不会变得过冷,为人类创造了适宜生存的良好环境。这件外衣还象一件盔甲,可以抵挡陨石和宇宙射线、紫外线的袭击,保护我们的安全。大气层真是一件宝衣啊!
1. 什么叫“大气”?什么叫“极光”?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给二者各下个定义。
① 大气是
② 极光是
2. 简述大气层和大气层中的“平流层”的主要特点。
① 大气层的主要特点是 (不超过10个字)。
② 平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不超过10个字)。
3. 大气层大体上分为四层,最后一层的名称叫 。这四层是按 顺序来说明的。
4. 对流层中刮风下雨是经常的事,其原因:
①
②
5. 大气层对地球的作用,除“大气里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养料”一项外,还有两项作用,它们是:① ;② 。(每项表达不得超过20个字)
【试题答案】
(一)
1. 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密切,看云可以识天气。
2. 总——分——总
3. 比喻、排比、对比
4. 生动、形象,既准确又具体。
5. 准确具体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的各种形态。
6. C
7. 红色;紫色
8. 阴雨天气就要到来;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9. 预先露出来的迹象
10. B
11. 举例子、作诠释、引用
12. A
13. 略
(二)
1. 装饰、铸器、杀菌、防灾、食用。
2. ① 十亿分之几毫克的银就能净化1千克水;② 普通的抗生素仅能杀死6种不同的病原体而含银的抗生素,则能杀死650 种以上的病原体。
3. 银遇到硫化物、砒霜等有毒物质表面很快就会变黑。
4. 作比较、举例子、列数据、作引用
5. 士兵的餐具不具有杀菌能力
6. 白银是一种可为人类和某些生物食用的金属;举例支撑。
(三)
1. ① 大气是包围着地球的气体;② 极光是太阳射来的电子流跟电离层中稀薄的气体分子猛烈冲击引起的发光现象。
2. ① 空气越往高处越稀薄(或空气低浓度高);② 空气向水平方向流动。
3. 扩散层;空间(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空气由浓到稀”)
4. ① 对流层中温度下高上低,空气对流而成风;② 对流层中有大量水蒸气和尘土之类微粒,遇冷而成云、雾、雨、电。
5. ① 调节地球昼夜温差,使之适于人类生存;② 为地球抵挡陨石、宇宙射线、紫外线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