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文学作品,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如果能将它们整理一下,归纳成表,复习起来就比较方便了。下面我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摘引了王宏哲等人制作的一系列助读表格,供大家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参考。
一、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义,可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进行。表格集中对“总起句”等八类句子的用法进行了说明,对同学理解这重要语句有一定帮助。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表明文章主旨或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或内蕴丰富,比较储蓄的句子;或提出作品脉络层次的句子。
表一
重要语句的表现形式及作用(特点) |
|
总起句 |
领起下文,奠定基础,起兴以引出主体 |
结尾句 |
概括上文表现主旨,强烈抒情,留下余地,令人思索 |
线索句 |
多次复现,散布于全文,具有贯串文章的作用 |
中心句 |
概括性强,紧扣题旨,多以抒情议论形式出现 |
哲理句 |
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具有启迪作用,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
矛盾句 |
多字面看自相矛盾,实质上深含寓意,句意则重于矛盾的一面 |
变式句 |
具有强调意味 |
修辞句 |
与修辞手法本身的效果紧密相关 |
二、把握文中人称特点。文学的人称,对理解和鉴赏作品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阅读像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定关注文中人称的变化。如鲁迅先生为了真实揭露那个病态社会丑恶与黑暗,许多作品有用了”我”这个第一人称,读完令人感到真实可信。
表二
|
三种人称的行文效果 |
人称 |
在行文中的效果 |
第一人称 |
1.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2.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
第二人称 |
1.便于对话 2.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 3.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
第三人称 |
能较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