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小巷深处》导学案 答案及教案

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小巷深处》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小巷深处》导学案 答案及教案

【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情感。学习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来安排结构的方法。

2、了解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深沉无私的母爱,加深对亲情的理解。

学习重点:从文章中体会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学习如何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

学习难点:掌握文章如何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达到用真情实感去感动读者的目的。

课前导读: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全文以“我”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足,为母亲而骄傲,写到“我”长大后对贫穷的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最后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结尾。以感情构成文章的框架,以感情脉络穿连细小的生活情景和事件,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

【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打旋( ) 瘦瘪( ) 炫耀( ) 黝黑( ) 揶揄( )( )

造孽( ) 哽咽( )( ) 蹒跚( )( )粗糙( ) 憧憬( )( )

2) 解释下列词语:(参看书下注释或查字典)

炫耀: 蹒跚:

憧憬: 揶揄:

落寞: 哽咽:

解决方法:学生自主完成字词学习,教师通过第二课时课前听写进行检测,未过关者课后补考过关。

2.课前思考:书本第43页[思考与练习]一、二、三题,将答案写在你的课堂笔记本上。

解决方法:课前小组成员交流学习成果,课堂上教师提问若干学生,师生讨论,完成预设目标。

【合作探究】

1、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深厚感情。

解决方法:首先,承接课后练习三,请学生朗读最受感动的段落,并说明理由。由此引出最后三段的朗读。接着,请若干同学有感情地示范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在技巧中渗透情感教育,全体学生再次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感情,最后教师范读。

2.文章为什么以“小巷深处”为题,而不以“母爱”为题?

解决方法:此题有一定难度,我是在完成下一小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小题的。在辅以课后作业“划出全文有关‘竹棒’与‘小巷’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寄托情感的形象”的基础上,达到预设目标,结合教师分析与板书,让学生理解此难点。

3、文章对“小巷”和“竹棒”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解决方法:此难点与上一题属于同一教学难点,只是设问不同。通过学生阅读描写“小巷”与“竹棒”的相关语句,结合全文感情线索分析,很好地达到预设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

1、交流活动: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并说说理由。

解决方法:课堂上提问交流,只要求学生说出真情实感即可。

2、畅谈:该如何对待母爱?如何做一个孝顺母亲的孩子?

解决方法:课堂讨论,教师小结:懂得感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3、推荐课后阅读、欣赏美文:冰心《红莲》三毛《永恒的母亲》朱自清《背影》刘益善《田野上的白发》歌词:阎维文《母亲》彭丽媛《白发亲娘》《烛光里的妈妈》《妈妈的吻》闽南语歌曲《妈妈的裁缝车》(本任务意在拓展学生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中体会母爱。)

【当堂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本题考查学生的字词积累)

瘦biě 炫耀( ) 黝黑( ) 揶揄( )( )粗糙( )

造niè pán shān 哽咽( )( ) 憧憬( )( )

2、 下列各句分别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

A、于是,英姨麻利地收了小摊,颇有节奏地用竹棒叩击着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来到我身边。( )

B、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的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了古铜似的颜色。( )

C、她总是微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错的。”( )

D、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 )

3、重点品析

1)“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这里的母亲“眼睛是那么黯淡”,为什么“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她在憧憬什么呢?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决方法:学生当堂检测,教师讲评校对答案。

2)“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在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后面是“我”看到的景象吗?这些形象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理解。)解决方法:学生当堂检测,教师讲评校对答案。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朗读时语调平平,语气淡淡。这么好的文章,太可惜了!我想,既然他们不动情,我是否可以创设情境,煽情呢?或者做些朗读上的指导,教师范读,那么即使没有情感的投入,学生通过语气和语速的变化,也可以表现出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但那只是技巧,没有情感的声音,只是声音。 于是我描绘了一下最后三段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之后,再无需我赘言,学生们缓缓地、深情地开始朗读,在渐轻渐缓地“长长的、长长的人影”中沉沉地投入了自己的情感。 努力地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唤醒他们的认知和情感,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办法。课后反思时,很懊悔自己的懒惰,如果当时配上一幅母亲行走在小巷中的图片和合适的背景音乐,或许效果会更好!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 1) xuán biě xuàn yǒu yé yú niègěng yèpánshān cāo

chōng jǐng

2) 炫耀:夸耀。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憧憬:醒悟,向往。 揶揄:(书面语)嘲笑。。

落寞:寂寞,冷落。 哽咽: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2.课后第一题: 1)(1)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英姨麻利地收了小摊,颇有节奏地用竹棒叩击着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来到我身边,随即央求热心人把幼小的我放进了她瘦瘪却温暖的怀里);(2)为了“我”,她拿出了所有的积蓄换住处(第二天,巷里的人都看到她拆掉自己住了十几年的小木棚,搬进了小巷最深处那间门口有两个滑溜溜石凳的小房子);(3)为了“我”,她改变了以往泼辣的性格(母亲当初是极泼辣的……有人说:“为了这个丫头,英姨改好了!”);(4)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我曾问她做生意的秘诀,她总微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错的。”到了冬天——冰棍无处可卖的季节,母亲就会操起针线……于是,整整一个冬天,母亲又忙于拆拆洗洗缝缝补补);(5)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并为“我”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她一直把那篇作文珍藏着,逢人便拿出来给人看,说:“我家莉儿可了不得,老师赞她有出息。”);(6)当“我”为家的贫困、母亲的卑微而沉默,回避同学甚至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平静(“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深深的落寞”);(7)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可是,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地回家(母亲果然遵守诺言……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课后第二题:“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

(1)对生活感到满足,并为有这样的母亲而自豪;(2)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3)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殷殷的招呼声,与家完全隔绝;(4)悔悟,为自己的虚荣、无知而流泪。

变化的原因是:幼时纯真,长大后虚荣心作祟,后来,老婆婆的一番话教育了“我”,打动了“我”,从而使我悔悟,情感回归。

课后第三题:神情描写:“母亲说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侯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颜色;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辩不出来。”

外貌描写:“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合作探究】

1、A形象是感情的依托。“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写出我对自己无知、虚荣的深深自责,抒发了我对母亲的爱。

B还有母亲那黝黑的脸、粗糙的手,黯淡的眼睛和挺拔的身姿、充满憧憬的神态,都是作者寄托感情的形象,妙在描写了母亲的外貌,既写出母亲的痛苦,又写出母亲的坚强。

2.思路:此题考查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文题“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感情的依托、精神的家园。

以“小巷深处”为题富于形象感,比较含蓄,以“母爱”为题,过于直白。

3.散文是讲究形象的,形象是情感的依托。这篇文章中,小巷深处那光亮的青石板,那根长长的竹棒,那竹棒后蹒跚着的长长的人影,还有母亲那黝黑的脸、粗糙的手、黯淡的眼睛和挺拔的身形、充满憧憬的神态,都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形象。对这些形象的描写,其实就是情感的形象抒发。

【拓展延伸】

1、略2、略

【当堂检测】

1、瘪、xuàn 、yǒu 、yé yú 、cāo 、孽、 蹒跚、gěng yè、pán shān、

chōng jǐng

2、A动作描写B外貌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

3、1)因为母亲是个瞎子,所以她的眼睛黯淡无神。但是她对女儿的爱却是强烈的、不可动摇的,所以“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她在憧憬着女儿能理解母亲的一片苦心,能回归到昔日的母女情感状态中。

2)这不是“我”所看到的景象,这是“我”对往事的回忆,母亲深沉的爱激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这些景象是昔日母女深情的缩影,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形象。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小巷深处》导学案 答案及教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82444/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