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之谜
位梦华
执教: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向群中学郝登柏
学习目标
1.学习的一些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并学习在对话中讲述故事传播知识的写法。(重点)
3.学习所受到的启迪。(难点)
4.感受大自然神秘和有序,培养尊重自然、研究自然、热爱自然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5.完成本课时的自测练习,做一点积累。
过程与方法: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循序渐进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完成《自主学案》。
手段运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幻灯片)
观察生活,发现美妙!
感悟自然,愉悦心灵!
世界真奇妙,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了!
(教师导语)同学们,大自然万事万物都以它自身的规律和特有的方式存在着,很多事物在存在的过程中为人们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吸引了不少人的好奇心,因此,人们探索、研究它,想逐步解开这些谜团,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是“旅鼠之谜”。
作者作品简介:
位梦华(1940——),生于山东平度,当代科学探险家,科普作家。1991年6月,他独闯北极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1995年5月6日又率团到北极考察,之后写了不少有价值的论文,选自《站在两极看未来》一文。
旅鼠是一种极普通,可爱的小动物,常年居住在北极,毛色灰黑。体形椭圆,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最大长到15厘米,尾巴粗短,耳朵很小,两眼闪着胆怯的光芒,但当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它也会勃然大怒,奋力反抗。它食量惊人,一顿吃体重两倍的食物,食性广,几乎北极植物均在其食谱之列。它的天敌颇多,像猫头鹰、贼鸥、雪鹗、北极狐、北极熊等均以旅鼠为食。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见上)
一、检查预习——夯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pì)美挑衅(xìn)迷惘(wǎnɡ)笃(dǔ)信啮(niè)齿
苔藓(tái)逃窜(cuàn)滑稽(jī)徘徊(páihuái)
2.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3.说说旅鼠的外形特征。
4.这篇文章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请你按记叙的要素概要叙述文章的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
二、速读课文——说发现
1.一对旅鼠一年能繁殖几代子孙,一窝有多少只,一年共能繁殖约多少只?
(7代12只一年约繁殖1647086只)
2.文中写了旅鼠的几大奥秘,说说是哪些奥秘?
(三大奥秘)
旅鼠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
旅鼠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旅鼠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三、研究问题——谈启示
旅鼠的奥秘是我们人类研究了几个世纪仍无法理解的,由此获得的启示是:
1.大自然还有很多奥秘,我们人类仍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2.如果我们人类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3.自然界的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4.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
四、拓展知识——做积累
1.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说说它幽默在哪里?(幻灯片)
2.写出有“鼠”字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贼眉鼠眼鼠目寸光抱头鼠窜胆小如鼠鼠肚鸡肠獐头鼠目鼠窃狗盗投鼠忌器首鼠两端
3.你认为属于哪种文体?理由是什么?
明确: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文无定法。
4.完成下列练习,比一比看谁快。(做《自主学案》)
课堂总结
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布置作业
1.课后研讨与练习三。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