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能力点,提高第一轮复习实效

教案设计

我们习惯将高考语文复习划分为三个阶段(简称“三轮复习”):第一轮进行教材复习,第二轮进行考点专题复习,最后通过一定量的模拟测试强化复习效果、展开“实战演习”。在这“三大战役”中,教师与学生普遍感到操作性不强、时效性差的是第一轮复习,这可能是传统的复习思路与复习模式造成的。以往的高考第一轮复习,师生耗费大量精力、花费大量时间用在文本的字(正音)、词(正确书写)、语句(背诵名言名句)上面;在文体上偏重文言文轻视现代文的复习。翻开教材,教师便指导学生马不停歇地总结诸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这些语言知识总结起来确实“有章可循”,教师饶有兴致地挥舞“指挥棒”,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但复习效果一般,随便从文本中抽出一个句子让学生翻译,相当多的学生要么“创造病句”,要么“丢三落四”,忙了一大通,整理了几大本,结果不尽如人意。看来第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与复习模式的确值得深思。

训练能力点,提高第一轮复习实效

鉴于以往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为求得复习效果最佳化,我们认为,应当改变低标位、机械式的复习方法,将高考各个考点融入文本的复习中,既要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考点中各项能力点的落实,以训练能力点(包括理解能力、辨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概括能力与写作能力)为复习目标,使第一轮复习达到最佳效果,切实提高学生复习兴趣,进而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中,结合文本特点,参考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一方面将各个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到位,另一方面,一定要在激发学生自主发掘和解决问题、形成审慎思考问题意识、养成规范答题习惯上下大功夫,确保学生能真正提高语言表达水平,提高语文成绩。现将几点考虑略述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着眼“实”字,培养理解能力。

要让第一轮复习走近高考,使学生在文本复习中就能感受高考、体验高考,就要将复习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枯燥单调的字词句的记忆性复习,这就需要执教者对《考试大纲》了然于胸,非常清晰地明确各个考点要求,完整而准确地解读每个能力点。唯有如此,才能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复习时,有针对性地组织能力训练题目,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复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们将王熙凤初见林黛玉的一段台词展示出来,让学生加标点:

妹妹几岁了 可也上过学 先吃什么药 在这里不要想家 想要什么吃的 什么玩的 只管告诉我 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在学生思考、添加标点、相互交流后,对照文本上的标点,我们引导学生明确两点:①问号的用法(在高考题中频频出现);②顿号、逗号和分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王熙凤连珠炮式的“三问”意在表现什么?她的这段话中暗含了什么“话外音”?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语速读这段话?

又如,我们将《为了忘却的记念》和《祝福》里的两句话设计成如下题目:

①两年来,________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______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悲哀 悲愤]

②“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________地说。[简洁 简捷]

上面两道小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在学生交流讨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辨析近义词的方法,再结合几道高考题目强化认识。这样,文本的复习就上了一个台阶。

第一轮复习中,集中精力,扎扎实实备课,深层挖掘文本中可以利用的训练点,让学生明白文本的可持续利用性,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要尽量避免单一的复习程式,努力消除学生“文本复习无所谓”的心理。

查看更多
【训练能力点,提高第一轮复习实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81213/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